蒲葵葉

蒲葵葉

蒲葵葉,中藥名。為棕櫚科蒲葵屬植物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Jacq.)R.Br.的葉。分布於我國南部。具有收斂止血,止汗之功效。主治咳血,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自汗,盜汗。

基本介紹

  • 別名:蒲扇、敗扇《本草拾遺》,故蒲扇《醫學綱目》,敗蒲扇《綱目》
  • 中文學名:蒲葵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初生目
  • :棕櫚科
  • :蒲葵屬
  • :蒲葵
  • 分布區域:我國南部
  • 採收時間:全年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鑑別,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葉。

性味

味甘、澀,性平。

功效

收斂止血,止汗。

主治

咳血,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自汗,盜汗。

相關配伍

治盜汗,故蒲扇灰研細,每服三錢,溫酒調下,無時。(《醫學綱目》止汗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她兵連蒸或煅存性研末,3-6g。
外用:適量,煅存性研末撒。

炮製

採集加工:全年均請微背可采,剪下葉片,切碎曬乾喇符凝。

形態特徵

蒲葵,別名葵扇木《陸川本草》,扇葉葵《廣州植物志》,蓬扇樹《廣西中獸醫藥用植物》。喬木,高達20m。葉闊腎狀扇形,直徑達lm以上,掌狀深裂至中部,裂片線狀披針形,基部闊4-4.5cm,先端長漸尖,2深裂,其分裂部分下垂,長達50cm;葉柄長達2m,下部兩側有逆刺。花序呈圓錐狀,粗壯,長約lm,總梗上有6-7個佛焰少盼斷笑苞,約6個分枝花序,長達35cm,每分枝花序基部有1個佛焰苞,分枝花序具2次或3次分枝,小花枝長10-20cm。花小,兩性,黃綠色,長約2mm;萼片3,覆瓦狀排列;花冠約2倍長於花萼,3裂幾達基部;雄蕊6,花絲合生成一環並貼生於花冠基部;子房由3個近分離的心皮組成,3室。核轎舉果橢圓形,狀如橄欖,長1.8-2.2cm,徑1-1.2cm,黑褐色。種子橢圓形,長1.5cm,直徑0.9cm。花期4月。

生長環境

栽於庭園或宅旁,本種在廣東新會縣栽培較多。分布於我國南部。

鑑別

藥材性狀:完整乾燥葉大,形如扇,直徑可達lm以上,掌狀深裂,直達中部,裂片條狀披針鍵疊鞏形,寬約2cm,至頂端漸尖,深2裂,分裂部分長達50cm,下彎;具長葉柄,可達lm余,平凸狀,下部邊緣有2列倒鉤刺。氣微,味淡。

相關論述

1、《本草拾遺》:“敗扇燒為末,和粉粉身上,主汗,彌敗者佳。”
2、舉主腿《綱目》:“敗蒲扇燒灰酒服一錢,止盜汗,及婦人血崩、月水不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