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蒲窪鄉交通便利,通訊順暢,基礎設施完備。境內有幹線公路兩條,進村路15條,“108”國道和張寶公路呈“T”字型貫穿全境,全鄉8個
行政村、32個自然片已全部開通程控電話,無線移動、聯通覆蓋面分別達98%和72%,全鄉1944戶、4815人都看上了有線電視,覆蓋面達100%。實現了進村路、程控電話、有線電視的村村通。
房山區轄鄉。位於區域西端,東、南兩面與
霞雲嶺鄉、
十渡鎮為鄰,西、北兩面與河北省淶水縣接壤。轄8個村民委員會,35個自然村,總面積96平方公里。耕地2660畝,常住人口2472人(2010年)。因鄉政府駐
蒲窪,故名。1958年成立馬鞍
人民公社,為蒲窪管理區。1961年改稱蒲窪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稱鄉。
全鄉地處
太行山北段深山區,一列山脊縱貫南北,東西兩翼溝壑縱橫,地勢起伏較大,最高點在黑骨朵嶺,海拔1632.17米,最低點在八里堂,海拔407米。馬鞍溝水源於北部山地,東南流經龍莊湖出境,下入
拒馬河。1949年前,全鄉森林蔽天,野獸出沒,交通閉塞,人煙稀少,特別是西南部的富合、森水一帶,尤為如此。全鄉現有林地77735畝,是北京市林木覆蓋率和
植被覆蓋率最高的地區。山高林茂,氣候涼爽。北部產煤,南部多石灰岩,但缺水嚴重,村民飲水相當困難。1969年以來,在首都汽車公司支農隊和區水利部門支援下,打機井,修水塘,才基本解決吃水難的問題。
行政區劃
風景名勝
花台自然風景區
花台位於蒲窪鄉東村,緊鄰108國道,距張寶公路與108國道交匯處僅1公里。所處地理位置:西、北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野三坡接壤,南與著名風景區十渡相連,東緊鄰白草畔風景區。花台為高山平台,周圍為人工針葉林所環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在9-10℃。該地區開發範圍在海拔1100-1200米之間,規劃總面積70公頃(1050畝),坡度較為平緩。這裡大面積的油松、落葉松林構成了綠色海洋,形成了天然氧吧,具備興建大規模避暑建築群的優良條件,在此處開發建設健身休閒度假區不僅可彌補進十渡觀光有水有山而無林的缺陷,還可彌補野三坡有山有景而無住之不足,而且可以貫連野三坡、十渡、百花山和白草畔,形成一個強有力的旅遊地域群體。
駱駝石的傳說
很久以前京西南是一片滄海,而海的邊緣就在現今的十渡與蒲窪鄉的交界處。一邊是海濤洶湧,一邊是海岸的沙丘,草肥水美、牛羊、駱駝成群,日子過得悠閒,環境得天獨厚。後來大自然的造山運動,使大海變為陸地,我們所說的駱駝石,正是這一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山運動的結果。
滄海桑田的遠古時代,在京西大海的邊上,生活著一群無憂無慮的駱駝,它們白天上山戲耍,夜晚叢林安眠,熱了去海邊洗浴,冷了臥在沙灘上曬太陽,日子過得很快。
近些時日,在海邊發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海水突然漲潮,山地突然開裂,使在這裡生活的各種動物卻感到無法承受這些干擾。
這群駱駝也不例外,他們在自己一個可信的領頭駱的帶領下,一天換一個地方,拚命躲避著這些災難。然而,這裡奇怪的事情一天比一天多。一日領頭駱把大夥帶到一處低洼地休息,它負責在駱群邊守候,一旦發生情況,便通知大家逃離。這晚又突然發生海嘯,滔天大水淹了很多陸地,其中包括駱駝群休息的這片窪地,要不是領頭的駱駝的警覺,提前發現了情況,將大夥一個個推向高處,恐怕駱駝群就全部成為海潮的犧牲品。而領頭的駱駝呢?卻因救大夥而被捲入大海,被衝到現今議合村東側的山峰上,由於它想念自己的駱駝群,站立高山之巔天天眺望東方,久而久之站成一尊石象,屹立於大山之上。
現在,只要您乘車路過議合村東的那座山峰,您仍然會看見它忠貞不渝地堅守著自己的位置。
經濟概況
全鄉經濟以林牧為主,多種經營。林果以核桃、蘋果、杏、花椒為主,糧食作物以玉米、穀子、豆類為主。2003年全鄉工業總產值800.2萬元,農業總產值為1959.9萬元。是北京市貧困鄉之一。
蒲窪鄉過去曾以煤炭為主導產業,其中煤炭行業收入占全鄉總收入的80%以上。雖然煤礦生產給全鄉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但同時也對我們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為此,按照市區相關工作要求,在2008年全鄉全面退出煤炭產業,結束了蒲窪鄉的煤炭開採歷史。煤炭產業退出後,為加快產業轉型步伐,我們重新審視了蒲窪資源、優劣勢,根據地域特色制定了“北京小西藏-高山蒲窪”發展定位,發展高山經濟和高山戶外休閒產業,突出中華蜜蜂和麻核桃等特色種養殖產業,以高山蒲窪為發展路徑,最終實現蒲窪高山致富夢。幾年來,累計投入5000多萬元用於生態建設,通過小流域治理、礦山植被恢復、荒山造林綠化等系列工程的實施,全鄉環境大為改觀,生態涵養的功能進一步體現。在產業方面,依託生態海拔冷涼等優勢,著力發展高山生態休閒旅遊產業,主打“高山”牌,突出高山休閒特點,建成了花台、雀鳴山、大游龍三大景區,建設遊客服務中心3處、修建了10公里的山脊游步道、27座風景亭,31棟養生木屋、15處觀景平台,10個高山窯洞,對全鄉130戶民俗旅遊戶進行改造升級,提升硬體服務質量和軟體服務水平,並成立東村、蘆子水、議合三個村級旅遊合作組織,發展村集體經濟,同時在2013年成功舉辦花台高山汽車露營公園開園儀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在十渡設立旅遊諮詢點,開辦農產品網店,努力打造蒲窪“綠色時尚、運動休閒、寧靜養生、國際高端”的旅遊形象。另一方面以批准為為北京市自然保護為契機,發揮區位優勢,開發山坡溝谷,發展林下食用菌、中華蜂、麻核桃等特色種養殖產業,建成了林下食用菌種植基地,成立了大米豆、中華蜂專業合作組織,帶動全鄉500戶農戶發展特色種養業,使煤礦失業的勞動力從中獲得了就業崗位,取得了雙贏的效果。
歷史文化
1949年後始建國小8所,1958年新建中學一所。1949年前,僅有一家私人藥鋪,現有鄉衛生院一所,各村均有衛生室。
該鄉是革命根據地。1938年建立黨組織。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全鄉各村各戶皆有人參加戰鬥、支前或參軍,是八路軍的可靠後方。西寺西山坡上有抗日烈士王仲林墓碑,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蒲窪村龍王廟後亦有大型烈士墓群。鄉內不少溶洞中發現大批人和動物骨,有待進一步考察研究。
全鄉山林茂密,氣候宜人,空氣新鮮,風景秀麗。山泉水多為礦泉水,是人們療養避暑佳地。
昔日山道崎,交通閉塞。1965年始修(北)京原(平)公路,1969年正式通車。1972年修蒲窪至寶水公路,長 12公里,與京原公路相接。1974年又修
蒲窪至森水、蒲窪至富合兩條土石路,總長15公里。1979年修通蒲窪至
十渡公路。全鄉交通日益方便,鄉政府駐地蒲窪有班車達區政府所在地良鄉鎮。
自然地理
蒲窪鄉環境優美,空氣新鮮,景色宜人,植被豐富,具有“綠、涼、靜”的優勢和特點。空氣品質每天都好於二級以上,年平均溫度9-11度,晝夜溫差大。春季的
蒲窪百花齊放,百草吐綠;夏季的蒲窪滿眼綠色,滿目蔥鬱;秋季的蒲窪層林盡染,遍地金黃;冬季的蒲窪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是休閒避暑旅遊觀光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