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1993年,屬東高皇鄉。
2011年3月2日,撤銷東高皇鄉設立東高皇街道;同年8月22日,從東高皇街道析出東部8個行政村,設立蒲城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蒲城街道下轄蒲城、門樓張、任寨、任莊、辛南、焦莊、葉莊、王斌莊8個行政村,下設4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蒲城街道下轄4個行政村:蒲城村、門樓張村、任寨村、辛南村,街道辦事處駐蒲城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蒲城街道地處伏牛山區與黃淮海平原過渡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分為西北部的丘陵山地和東南部的平原;境內最高峰焦贊山海拔352米,最低點門樓張村北部塌陷區海拔76米。
水文
蒲城街道境內河道屬淮河流域;主要河道有烏江河、湛河;烏江河發源於王斌莊村境內的馬棚山,向東流經葉莊、焦莊、任莊、蒲城村、門樓張村後,進入葉縣洪莊楊鄉境內,在洪莊楊鄉鍊石店村境內匯入汝河;湛河自西向東由皇台街道流入蒲城街道境內,流經任莊、蒲城村、門樓張村進入葉縣洪莊楊鄉,在張集村匯入汝河。
自然資源
蒲城街道地下礦藏主要為煤炭,已開採多年,現存儲量約為1億噸。2011年,蒲城街道有耕地1.3萬畝,人均1.1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蒲城街道總人口有1225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146人,城鎮化率90.97%;總人口中,男性6305人,占51.5%;女性5948人,占48.5%;14歲以下1110人,占9.1%;15—60歲9403人,占76.7%;61歲以上1740人,占14.2%;以漢族為主。2011年,蒲城街道人口出生率11‰,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長率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08人。
經濟
2011年,蒲城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0.87億元,比2010年增長8%,農業增加值0.28億元。蒲城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等為主。2011年,蒲城街道生產糧食8520噸,人均764千克。蒲城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林果業以杏、桃為主,有杏園870畝,桃園215畝。截至2011年末,蒲城街道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3個;專業合作社5家。
2011年,蒲城街道工業總產值為6億元。截至2011年末,蒲城街道有規模以上企業4家;建有平頂山市高新工業園。
截至2011年末,蒲城街道城鄉有農貿市場1個;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蒲城街道有國小2所,在校生203人,專任教師37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有街道文化教育中心1個,社區教育學校8所。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蒲城街道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大院8個,農家書屋8個,藏書1.2萬冊,舞蹈、秧歌等文化娛樂團體2個。截至2011年末,蒲城街道有體育場地4處,2個行政村安裝了健身器材。
社會保障
2011年,蒲城街道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430戶,人數625人;醫療救助38人次,五保供養22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9人。截至2011年末,蒲城街道有社區服務中心1個。2011年,蒲城街道新增就業人員45人,有45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2人。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蒲城街道村村設有郵政投遞點,鄉村通郵率100%;有電信服務網點12個,固定電話普及率達32%,移動寬頻接入用戶754戶。
交通
蒲城街道有205國道縱貫南北。
歷史文化
蒲城街道因街道辦事處駐蒲城村而得名。
蒲城街道境內古蹟有蒲城店遺址、門樓張清代民居。2006年5月25日,
蒲城店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榮譽稱號
2021年12月,被擬命名為“河南省法治鄉鎮(街道)創建活動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