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滄浪少年宮蒲公英合唱團是一支業餘合唱隊,在組建僅 一年多的時間裡,卻已屢獲全國、省內的大獎。8月28日,“蒲公英”作為日本大阪國際少年少女合唱節的特邀嘉賓,繼去年之後再次在世界舞台上亮相,與有著30多年歷史的日本少年少女合唱團等國際知名合唱團同台獻藝。
美妙的音樂開啟童年的夢想,優雅的旋律變幻多彩的世界。根據蘇州評彈曲調創作改編的《楓橋夜泊》、體現國粹精髓、京韻濃郁的《唱臉譜》……大阪國際少年少女合唱節半小時的節目中,“蒲公英”的小團員們帶給世界各國小朋友的,不僅僅是純美之聲和嫻熟技巧,更多的則是來自中國蘇州的純美韻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蒲公英合唱團
- 地區:蘇州市
- 性質:業餘合唱隊
- 創辦時間:2000年
創作風格,名稱由來,獲得榮譽,團隊作品,發展經歷,指導老師,林穎茜老師,林穎芷老師,李賢麗老師,成長記錄,
創作風格
如同那隨風飄逸的潔白小傘,蒲公英的創作別具一種灑脫的自在風格。自2000年開啟的蒲公英音樂之路,屢獲大馬、台灣兩地原創音樂大獎,優美的動聽旋律及豐富的編曲和聲,從抒情溫柔到澎湃勵志,層次分明且韻味十足。
名稱由來
談及蒲公英合唱團的名字來由時,創辦人林穎茜老師這么表示:「每年看見莘莘學子來又去,每一年有人新加入,當然也有人離開,而這個師生組合亦如此。學生畢業後,有些人要出國深造,有些來自印尼的要回祖國,在這過程中,難免令人傷感。不過,我希望團員的精神就像蒲公英,離開後不代表就此結束。飄落他方,仍可以落地生根,再長出一株蒲公英,再開出美麗的花,生生不息。」
蒲公英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倒披針形,羽狀分裂,質薄柔軟。風一吹,蒲公英的種子隨著年輕的希望,散落四方。蒲公英這名字,也是一個師生合唱團的名稱,由巴生興華獨中林穎茜老師、校友林穎芷、李賢麗老師及該校的學生組成。
獲得榮譽
2000年
《REDANG 島嶼天堂》榮獲“青運全國原創音樂創作比賽”
中馬區冠軍、全國亞軍及最佳作詞獎。
2001年
《倦鳥回了家》榮獲“潮韻獎—歌曲創作全國總決賽”亞軍、最佳編曲及最佳演繹獎。《搖滾全宇宙》榮獲“第三屆雪隆歌曲創作賽”亞軍及最佳演繹獎。
2002年
《豐收歌》獲得“海螺第三屆校園歌曲創作比賽”青螺組全國冠軍、最佳演繹獎及學校榮譽大獎;《重生》則獲得了青螺組全國優勝獎。《我會回來》榮獲“旭之音—全國歌曲創作比賽”最佳演繹獎。
2003及2004年
在 “人間音緣──星雲大師佛教歌曲發表會”中分別以《鐘》《新春祈願曲》及《為什麼》《佛在汝心》蟬聯馬來西亞區冠、亞軍,其中《鐘》獲得最佳演繹獎,《為什麼》則獲得了“最受觀眾歡迎佛光緣獎”,兩度代表馬來西亞前往台灣參加世界性總決賽。《為什麼》及《佛在汝心》分別獲得世界總決賽大會佳作獎,最受觀眾歡迎票選第一名及最受觀眾歡迎票選第三名。
團隊作品
專輯:2003年發行DIY創作專輯《Redang—島嶼天堂》;次年,與口袋音樂合作發行首張概念專輯《當我們同在一起》。
2005年
在“人間音緣2005年國際征曲比賽”中,以《心靈曙光》及《偉大的佛陀》獲得馬來西亞區冠軍及佳作獎,《心靈曙光》在台灣世界總決賽中獲得最受觀眾歡迎票選第二名,主唱林穎芷也同時獲得“評審特別大獎”。
專輯:與口袋音樂合作發行第二張概念專輯《祈願曲—本地版》。
2006年
舉行《蒲公英的希望●演唱會》,吸引超過1600名觀眾出席觀賞,蒲公英集合多年來的創作曲及多首名曲,
配合不同的演繹風格來呈現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專輯:發行《祈願曲—海外版》。
2007年
在“人間音緣2007年國際征曲比賽”中,以《山水妙路》《心聲》及《小小的妙用》三首曲子分別獲得馬來西亞區亞軍、季軍及佳作獎,此項賽會在Astro AEC衛星電視台進行全馬現場直播的演出,《心聲》這首曲子也同時榮獲“sms全民最愛歌曲創作獎”。在台灣世界總決賽中,《山水妙路》及《心聲》分別獲得大會佳作獎、最受觀眾歡迎票選第一名及最受觀眾歡迎票選第二名。
專輯:與口袋音樂合作發行第三張概念專輯《當我們同在一起2》。
2008年
舉行《音符的約定●蒲公英演唱會》。
專輯:發行《祈願曲—附加版》。
發展經歷
從獲獎的因緣開始
對於蒲公英合唱團,很多人的印象是他們台上演唱的氣勢,以及青春洋溢的歌聲。在穎茜的家裡進行的這一場訪問,讓我更了解他們:彼此相處的真誠如同一家人般,在
一個組織很少可以看到這么融洽的氣氛。
穎茜畢業於台灣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修鋼琴,從1996年至今,一直在興華中學擔任音樂老師。合唱團的另一名主要人物--其妹妹穎芷則曾擔任台灣師大合唱團的指揮,現任職於本地一家出口公司。兩姐妹都熱愛音樂,而且同樣喜歡年輕人與教育工作,因此很自然地把時間、精力都投注在成立合唱團上,陪伴年輕的中學生們唱出他們熱情的青春。
回想起最初成立的因緣,穎茜告訴《普門》雜誌,當時的成立是為了參加2000年「青運全國歌曲創作比賽」,參賽對手幾乎都來自各大專。穎茜一向喜歡音樂創作,無意之中得知了比賽詳情,在「不妨一試」的情況下,召集了一班有興趣的學生參與。當時是一場公開賽,其難度可想而知,而且參賽的學生們還面對即將考試的壓力,穎茜就在後台為他們溫習功課,督促大家捉緊時間作複習。
結果,參賽歌曲《Redang島嶼天堂》得了中馬區冠軍,接著更奪下了全國亞軍及賽會的最佳作詞獎。隔年,《倦鳥回了家》榮獲『潮韻獎』全國歌曲創作總決賽亞軍最佳編曲。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帶來了甜美、豐碩的果實,怎教人不開心呢?也因為獲獎的原故,大大地振奮了穎茜和同學們的心,蒲公英的前身--「師生組合合唱團」,因此成立。
「這批孩子都很自律、很乖,出去參賽、表演的時候都很有紀律,我也打從心裡感到欣慰。2000年他們第一次參賽,就獲得如此的成就,比賽結束後,我就問他們的意見,是否要繼續下去或是解散。團員都一致地表示,願意持續下去。」每星期的練習活動,大伙兒都儘量抽空參與,因此他們的創作功力與表演技巧自然也得以慢慢累積,為未來種下了成功的種子。
最初,是穎茜一個人在努力耕耘,過後把妹妹穎芷也帶了進來。「穎芷歌唱得很不錯,而且她曾參與戲劇演出,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舞台經驗,在很多方面都能給予我協助,非常難得。自己覺得有些歌曲蠻適合妹妹唱的,就請了她過來,慢慢地她就當起了客席指導,一起帶領這個團體。」
2002年,蒲公英合唱團勇奪「海螺第三屆校園歌曲創作比賽」青螺組全國冠軍、最佳演繹和學校榮譽大獎。其實,蒲公英合唱團屬於非正式團體,並不屬於學校體系。合唱團的團員都是由老師遴選,也有部分是毛遂自薦。後來,口袋音樂公司在錄音室聽到「Redang島嶼天堂」,覺得非常特別及動聽,就連絡合唱團,雙方一拍即合,於是製作了專輯《當我們同在一起》,現已推出市面,這是穎茜在始料不及的。
有心愿,就有希望
「開始我並沒設定任何目標,就只想到老師帶著學生,陪伴他們成長。當這些孩子都長大、畢業了,我又想他們能和我站在同一陣線,可以把好的音樂推廣出去。其實也不都是我在帶他們,很多時候他們自己都是自我探尋、摸索、發揮。像團長楊秉松和副團長曾維佳,就給了我很大的幫忙,願意犧牲時間,推動合唱團的發展。」停頓了一會兒,穎茜帶著肯定的語氣說:「當然,我們屬於創作團體,一切歌曲都是從無到有,未來希望作品獲得更多人的肯定,甚至傳播到海外,創出一片新園地。」
現有團員大約是15人,他們幾乎每個星期都會聚集在穎茜的家裡練習。所謂「十年磨一劍」,我們看到蒲公英在舞台配搭無間的歌曲演繹、敲擊樂、一致的無舞台動作,那可是經過多少個夜晚,一群熱愛音樂的師生,點點滴滴的付出所換來的。
在歌曲創作的部分,需持續性地投入大量的時間與努力,才能看見成果。雖然過程辛苦,但堅持是生命中最可取的精神。
在2003年,蒲公英合唱團參加人間因緣馬來西亞初審,以《鐘》、《新春祈願曲》勇奪冠、亞軍:2004年,以《為什麼》、《佛在汝心》蟬聯冠亞軍。前往台灣參加世界總決賽,一首高昂的《為什麼》虜獲台北國父紀念館全場觀眾的心,被票選為最受觀眾歡迎佛光緣獎。
「當時真的很感動,覺得得到那么多人的肯定,人生至此,夫復何求?得不得獎反而已變成不重要了。」
對於團員而言,蒲公英遠遠不只限於音樂創作,而是一個心靈成長的地方。在這裡,他們紓解壓力、分享生活,在良師益友的陪同下,站在人生的起跑點。
因此,不少團員在離開興華中學後,無論升學或工作,仍十分珍惜每個星期的聚會。
音樂確實改變了這些年輕人,穎茜說:「我們是業餘性質的團體,這些團員畢業離開後,在各自的職場領域仍可以發揮所學。合唱團讓他們學習自律、團隊精神,以及妥善運用時間,更重要的是視野的開拓與生命價值觀的提升。另外,我個人認為音樂確實能幫助人們陶冶性情,抒解壓力。」
穎芷則表示,加入蒲公英,讓自己變得年輕。「我是一個上班族,每天都得面對客戶,下班後可以和一班年輕的團員一起搞創作,為興趣而奮鬥,感覺很棒、太好了!」
負責作詞的李賢麗老師表示:「每次到這裡和他們一起練習,都是我減壓的好時段。有時,看他們師生或是團員之間一塊兒開玩笑,自己也會受感染那輕鬆的氣氛,從中心內的煩惱、困擾自然得以減輕,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很特殊的團體。」
當我們同在一起
一路發展至今,難免也會面對阻力。穎茜指出:「家長有時
不太了解合唱團在做些什麼,難免會擔心孩子的學業。有些家長也會對獎金的處理提出疑問,其實現在我們合唱團的財務都由學生們去管理。很多行政、團隊的大小事物都已由學生自行打理,老師只是從旁提供協助。」
和他們相處、談話,坦誠彷佛是蒲公英成員的特質。穎茜表示同意:「我發覺這些孩子的同理心比較強,他們能站在別人的角度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這是很難得的。」
在有些人認同,有些人反對的情況之下,大家還是風雨同路,繼續往前走下去,困難與阻礙都打不倒、滅不掉團員們的意志。音樂創作是蒲公英的核心,也是每個團員的精神支柱。「當合唱團有問本身題發生時,我們會一起面對、解決它,之後大家發現彼此的感情反而更加深厚。」
對於未來,蒲公英合唱團只有一個心愿:就是把自己的作品推廣出去,與更多的人結緣。音樂無疆界,希望有知音人聽見這些跳躍的音符,見證自己曾有的青春及熱情。
訪問結束前,團員們即興表演了兩首歌曲。那投入、沉醉於音樂的表情,足以感動任何一個人;那青春、活力的歌聲,至今仍在我們的耳畔迴蕩不去。
指導老師
林穎茜老師
蒲公英的靈魂人物,是師生組合及蒲公英的創團人。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修鋼琴,副修聲樂。大學時期,曾獲得民歌比賽冠軍。1996年在台北舉行鋼琴演奏會。回國後積極參與及推動國內音樂活動,多次受邀擔任全國創作及歌唱比賽評審,目前是巴生興華中學音樂老師。
2000 年與同事增注成立了師生組合,至此,經常帶領同學參加歌曲創作比賽,成立以來,多次獲得全國冠亞軍,三度代表大馬出賽,為國爭光。2001年,12年同窗好友賢麗入團,隨後妹妹穎芷畢業回國也加入這個大家庭,在兩位一個能寫,一個能唱的姐妹鼎力支援下,使得這個團體的陣容更為強大。2003年製作了首張專輯《Redang──島嶼天堂》而後認識了音樂夥伴彭學斌及林麗芬並攜手製作了三張專輯,分別是2004年的《當我們同在一起》,2005年的《祈願曲 ──本地版》及2006年的《祈願曲──海外版》。
秉持著對音樂的熱愛及對教育的熱誠,多年以來,穎茜老師義務指導及帶領蒲公英,扮演既是嚴師又是慈母的角色,和蒲公英學生的關係亦師亦友,提拔了不少有音樂天分的年輕人,給予更多正面的指導,並在國內開創了第一支從校園走出海外的創作隊伍。
林穎芷老師
中學時期獲雪隆中學藝術歌曲歌唱比賽女子組冠軍及全場總冠軍。(1994年)同年,也獲得雪隆中學藝術歌曲合唱比賽最佳指揮獎。大學時期,榮獲全校民歌比賽冠軍,多年率領師大英語系參加全校系級合唱比賽,獲得冠軍及最佳指揮獎。任師範大學合唱團學生指揮,在台灣國家音樂廳作常年演出。曾在大學短劇比賽中首開記錄,同時獲得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及最佳演員三獎。1998及1999年出任師範大學《世界劇展》之藝術總監及導演、同時身兼演員一職。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目前在出口公司任職行政經理。
蒲公英負責老師,在蒲公英擔任主唱、舞台演繹指導及訓練等工作。2003及2004年帶領蒲公英參加“人間音緣--星雲大師佛教歌曲發表會”,分別以作品《鐘》及《為什麼》蟬聯馬來西亞地區冠軍,兩度代表馬來西亞前往台灣參加決賽,並在2004 年以作品《為什麼》獲得“佳作獎”及“最佳佛光緣獎”;2006年在世界總決賽中主唱《心靈曙光》獲頒“評審特別大獎”。
李賢麗老師
中學時期是校內歌唱及演講比賽常客。聽校內大眾傳播學會民歌介紹節目,開始接觸民歌。大學時期參加師大國文系民歌比賽、全校民歌比賽,與穎茜搭檔參加師大華僑民歌之夜團體組(重唱比賽)都獲得冠軍。1996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文系。
2000年、2001年、2004年參與了三次演唱會。目前是巴生興華中學中文老師,蒲公英負責老師,負責蒲公英專輯中文案與填詞的工作,也負責對外演出的司儀稿與司儀訓練。
成長記錄
江蘇殺出一匹“黑馬”
落幕不久的首屆中國少年兒童合唱節上,國內一名音樂專家感慨地說:沒想到江蘇殺出了一匹“黑馬”。這位專家所指的“黑馬”,正是蘇州市蒲公英合唱團。
8月8日至11日首屆中國少年兒童合唱節在南京舉行。這是一場全國性的音樂盛會,主辦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教育部。來自全國各地的32支頂級少兒合唱團 隊展開了激烈的角逐。“蒲公英”與小熒星藝術團等國內歷史悠久的合唱團同台比拼,並最終代表江蘇省唯一一支合唱團“殺”入決賽,一舉贏得該合唱節的銀杯———“小雲雀”獎。與此同時,兩年一屆的江蘇省“五星工程獎”評比中,“蒲公英”自創新童謠《紅綠燈下》又摘得桂冠,被評為金獎。
專家們感慨,是因為在奪得“小雲雀”和“五星工程獎”金獎等獎項之前,“蘇州蒲公英”在國內合唱界中,不過是別人眼中的一隻“雛鷹”,名不見經傳。2005年2月份,滄浪區為打造品牌團隊,成立了蘇州市滄浪少年宮蒲公英藝術團,蒲公英合唱團是藝術團的一支“小分隊”。這支“小分隊”從最初的二三十位團員,目前已發展到固定團員百餘人。
在南京比賽期間,蒲公英合唱團與全國許多優秀的少兒合唱團結下了深厚的友誼。8月11日,剛從南京捧回“小雲雀”獎盃的蘇州市蒲公英合唱團,來不及拂去比賽的疲憊,便攜手中央電視台銀河少年電視藝術團等首屆中國少兒合唱節優秀團隊,在開明大戲院,給家鄉熱愛音樂的小朋友進行了匯報演出。
業餘團隊的專業化之路
看看“蒲公英”的老師們,也許不難想像這支年輕的業餘合唱團是怎么走向國際舞台的: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中國著名指揮家、教育家楊鴻年是常年藝術顧問;蘇州市合唱協會主席李崇擔任藝術指導;楊鴻年的嫡系弟子、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碩士張建成擔任合唱團指揮。除了這些知名“大師”,從詞曲創作到日常訓練,合唱團還網羅了許多蘇州市知名的音樂教師。滄浪少年宮主任黃琇介紹說,其實,自創建之始,“蒲公英”這支業餘合唱團就走著一條精品化、專業化之路。
“小朋友,你的喉嚨在哪裡?對了,在你的第二顆紐扣那兒”、“聲音要坐電梯了”、“對,往下沉,再往下沉”……表演時一首完整的歌曲是那樣曼妙、和諧,而在訓練時,卻是反反覆覆,枯燥單調。“蒲公英”的小團員,從國小二年級至五年級不等。在進入合唱團之前,小朋友們對聲樂世界的了解基本上是“一張白紙”。
“蒲公英”的專業化訓練,從指導教師分工細化開始。一首歌分聲部練習,每個聲部至少有2位老師把關。僅一個分聲部訓練,總共就有8位專職指導教師。發聲、試唱、練耳……另外還有配樂、詞、曲,甚至翻譜都安排專職老師。今年5月份,楊鴻年來到滄浪少年宮進行了三天的培訓。這位“開啟天籟之音”的七旬老人,從童聲合唱科學的發聲方法、到音樂老師科學的指導方法,在短短的三天裡深入淺出地授課,被我市童聲合唱界的老師們形象地稱為“四兩撥千斤”。李崇是我市合唱協會主席,是個大忙人。但在滄浪少年宮,卻幾乎天天都能看到他的影子。在常熟理工學院工作的張建成,從擔任合唱團指揮以來,每天下午3點會準時出現在少年宮。每天開車從常熟到蘇州,再從蘇州回常熟。張建成對蘇虞張公路上有多少個紅綠燈都一清二楚。
在赴日演出前夕,黃琇的辦公室連續幾天都有幾位特殊家長。他們是來和黃琇“吵架”的。家長們說:“平時孩子訓練,我們上班請假接送。今天,我們請假來吵架,實在是希望多給孩子一個鍛鍊的機會。”
對於合唱團100多位小學生的家長來說,在社會上升學、成材的壓力越來越大的趨勢下,送孩子們來學習唱歌,除了希望培養孩子的藝術才能和審美、鑑賞能力,更多的則是想讓在“溫室中長大的孩子”多一些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鍛鍊他們的吃苦精神和團隊精神。為此,許多家長都以孩子參加“蒲公英”的培訓為榮。平時,小朋友在少年宮內排練,家長們帶著乾糧等在外面的大廳里。有的孩子感冒發燒了,家長也要送他們到培訓現場,說“哪怕坐在一邊聽聽也好的。”有些學生住在郊區,要花兩個小時坐公車才能到少年宮,可他們卻堅持一堂課都不缺。
當初取“蒲公英”作為藝術團的名字,滄浪少年宮是有著深遠打算的。“聚成一團火,散作滿天星”。如今“蒲公英”創作一批具有高水準的節目,培養孩子們在緊張的文化學習之餘,擁有另一張走向社會的“門票”。等到這些小“蒲公英”成長後,他們就是散作滿天星的一顆顆藝術種子。
去年以來,“蒲公英”先後與日本、丹麥、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等國際間專業團體進行了友好交流活動。2005年8月,在滄浪區政府的牽線搭橋下,滄浪少年宮與日本寶冢少年少女合唱團開展了交流活動。“蒲公英”合唱團與寶冢少年少女合唱團的小朋友們同台一展歌喉,相互切磋。滄浪少年宮還與寶冢少年少女合唱團共同簽署了友好交流協定。今年3月份,日方發來邀請函,邀請“蒲公英”出席今年8月28日的國際少年少女合唱節。“蒲公英”的足跡已兩次踏上東瀛的土地。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蒲公英”就是一扇打開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