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俊傑,四川眉山人,詩人、作家、哲學博士,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新聞傳播理論、通識教育、創意寫作、政治哲學等領域的研究。在《國外社會科學》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多篇,出版個人學術專著一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主持省部級課題多項。研究之餘,兼事文學創作,著有詩集《2月30日的雨》、長篇小說《逐影》,多篇作品被光明網、網易讀書、新浪網等報導或轉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蒲俊傑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四川眉山
- 職業: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
- 畢業院校:同濟大學
- 代表作品:詩集《2月30日的雨》(長江文藝出版社)
求學經歷,主要著作,代表性論文,教學獲獎,其他獲獎及社會活動,詩歌代表作,教育觀點,媒體訪問,
求學經歷
2003年9月考入同濟大學中文系,2007年7月獲得同濟大學文學學士學位;2007年9月保送進入同濟大學中文系,2010年1月獲得同濟大學文學碩士學位;2010年3月保送進入同濟大學哲學系,2014年9月獲得同濟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主要著作
1、理論類
《政治性、自由主義、顛倒極權主義——謝爾登·沃林政治學研究》,2017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獨著
2、創作類
(1)長篇小說《逐影》(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4月,獨著
(2)詩集《2月30日的雨》(長江文藝出版社),2017年11月,獨著
代表性論文
1、《中國傳媒研究中的“國家-社會”範式檢討》,2015中國新媒體傳播學年會,會議論文,2015年5月,獨立作者
2、《政治性、自由主義、顛倒極權主義——謝爾登·沃林政治哲學述評》,發表於《國外社會科學》,2015年第5期,獨立作者。(CSSCI核心期刊、重要期刊)
3、《“清理”自由主義——讀謝爾登·沃林的<政治與構想>》,發表於《學術界》,2014年第3期,獨立作者。(CSSCI核心期刊)
4、《論吳岸詩歌中的三重矛盾》,發表於《華文文學》,2016年第3期,獨立作者。(CSSCI核心期刊擴展版、北大核心期刊)
5、《走進一個人的村莊——論劉亮程的“敘述圈套”》,獲“2007年同濟大學優秀畢業論文獎”,入選《2007年同濟大學優秀畢業論文集》,獨立作者
教學獲獎
1、教學成果獎
(1)2017年重慶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主要完成人)
(2)2017年重慶大學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1項主持人,1項主要完成人)
2、講課比賽獲獎
(1)重慶大學“第五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二等獎,2015年10月
(2)重慶大學“第五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教案設計獎”,2015年10月
3、指導學生獲獎
(1)榮獲“第十二屆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大賽”指導教師一等獎
指導多名學生在“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大賽”中獲獎。其中,一等獎8人、二等獎16人、三等獎29人
(2)指導多名學生在“全國大學生作文比賽”中獲獎。其中,一等獎1人、二等獎1人、三等獎8人
(3)指導學生以第一名的成績在重慶大學“中華魂”演講比賽決賽中獲得“一等獎”
其他獲獎及社會活動
1、獲2017年“重慶大學第五屆‘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獎”
2、獲重慶大學“嘉獎”表彰獎勵,重慶大學教師節表彰大會,2017年9月
3、獲“2015-2016學年度重慶大學‘五四’表彰”——優秀社團指導老師(重慶大學詩詞協會)
4、2017年12月,重慶大學城龍湖U城B館U+學院,舉辦詩集《2月30日的雨》新書分享會
5、2016年5月,重慶西西弗書店,舉辦長篇小說《逐影》新書分享會
6、2016年12月,應中國移動公司邀請赴杭州參加“咪咕閱讀作家2016年度盛典”
7、獲“2015全球華語大學生短詩大賽”三等獎,上海交通大學主辦
8、獲“2016全球華語大學生詩人提名獎”,上海交通大學主辦
9、2017年1月,在“第十二屆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大賽”中,作品《父親不說話》榮獲教師組一等獎
10、2005年5月,獲人民文學出版社首屆“中華校園詩歌節”徵文比賽大學組三等獎
11、2004年3月,獲《文匯報》首屆“聯通杯文匯學子論壇”徵文大賽大學組優勝獎
詩歌代表作
《父親不說話》《我寫詩》《舞者之歌》《在神之外》《寫給我的奶奶》《父親》
教育觀點
《淺談語文能力與人的發展》
蒲俊傑
我將“語文能力”理解為“腦瓜子”(理性反思批判的能力)、“嘴皮子”(口頭表達能力)、“筆桿子”(寫作能力),以及與三個“子”對應的基礎一一“感受”、“傾聽”、“閱讀”的基本素養。
大學語文教學要達到這些目標,需要培養學生幾個“統一”的能力。思考與感受統一,在思考中感受,在感受中思考,通過反思將問題解決,也可以把“問題”懸置起來,讓它在身體裡多停留一些時間、慢慢發酵,進一步增強感受力與理解力;說話與傾聽統一,說話之前學會傾聽,聽對方說出來的話和沒有說出來的話,聽對方在什麼立場什麼視角上說話,聽對方話語的邏輯前提、邏輯論證和論點是否自洽;寫作與閱讀統一,讀與寫通常是分不開的,每個人都有必要梳理自己的“寫作閱讀史”,為自己的寫作建立一個橫縱坐標,形成自己的語言特色、寫作風格。此外,對他人的文字,應抱以“同情之理解”的態度,這樣的閱讀才能更客觀,進而讓自己的文字更有溫度。
大學語文是培養“人”的學科。 首先,“語文能力”能夠促進人的自由表達。我們知道,表達可以確認人的“在場”與“存在”。有人甚至認為,網路時代,在網上不能被搜尋到的人就不存在。這當然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但其背後卻蘊含著對“表達能力”或“語文能力”的強調。倘若一個人不具備基本的“語文能力”,他就不能將所思所想用口語用文字表達出來,甚至不能進行思考。因為思維附著在語言之上,必須通過語言(這裡即指語文)得以展現,而語言(語文)是思維的載體,它不僅僅是語言文字,更是一種思維能力。沒有強大的語文運思能力,就無法在現代社會自如表達。
其次,“語文能力”能夠通過促進人的自由表達,幫助人更好的認識自己、認識時代、回應時代,擴充人生經歷擴展生活經驗。蘇格拉底說,“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只有經過“腦瓜子”反思後的人生才是更有意義更值得過的人生。認識自己之後,才能準確認識時代、把握時代。我們處於中國傳統文化斷裂與西方人文精神失落的雙重重壓之下,只有提高“語文能力”,才能找回中國傳統文化精髓,亦才能與包括英語在內的西方語言深度對話並共建“中西文化共同體”。
我贊同哲學家列奧·施特勞斯的觀點,發展,不是指現代必然勝於古代、未來必然勝於現代。人的發展,應是不被異化,不受工具理性控制,實現更為全面的自由。人的發展,意味著人更有能力區分善惡、好壞、美醜。這樣的“發展觀”,能真正切入最重大的時代問題即“現代性的危機”和“中華文明的危機”。大學語文正是要引導學生建立這樣的“發展觀”,進而通過提升語文能力來促進其全面發展。
——本文系作者在“首屆全國大學語文論壇”上的主題發言
媒體訪問
網易讀書、新浪網、成都商報專訪
重慶大學官方微信號訪問:小薇訪談 || 蒲俊傑:十三年寫一本書(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新聞網採訪:專訪重慶大學新聞學院蒲俊傑老師
重慶西西弗書店(新書分享會)現場視頻:優酷視頻--蒲俊傑
重慶大學北辰文學社、《硯溪》雜誌、“校園司令”、“重大青年”之“前鋒訪談”等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