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村鎮

蒙村鎮

蒙村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興賓區,地處興賓區東部,東與南泗鄉接壤,南與寺山鄉毗連,西與城廂、三五鄉為鄰,北與正龍、高安鄉交界。區域面積282.2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60029人。

1952年,七區區址從石塘遷至蒙村,稱七區。1962年,稱蒙村區。1968年,復稱蒙村公社。1984年,改稱蒙村鄉至今。2013年,撤鄉建鎮。截至2020年6月,蒙村鎮下轄2個社區和13個行政村。

2019年,蒙村鎮有工業企業51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9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村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興賓區
  • 地理位置興賓區東部
  • 面積:282.25 km
  • 下轄地區:2個社區和13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蒙村街
  • 電話區號:0772
  • 郵政編碼:546124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桂G
  • 人口:60029人(2019年戶籍人口)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自然災害,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業,金融,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郵政電信,交通運輸,歷史文化,地名由來,文物古蹟,

歷史沿革

1952年,七區區址從石塘遷至蒙村,稱七區。
1955年,改稱蒙村區。
1958年1月,稱蒙村鄉,同年8月稱蒙村公社。
1962年,稱蒙村區。
1968年,復稱蒙村公社。
1984年,改稱蒙村鄉至今。
2013年,撤鄉建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蒙村鎮轄大步、堯村、龍南、思畔、桂枝、那埡、盤龍、歌朗、碑頭、長叨、蒙村、河敏、洪江、銀峽1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5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蒙村鎮下轄2個社區和1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蒙村街。
蒙村社區
歌朗村
桂枝村
紅河社區
銀峽村
那埡村
龍南村
河敏村
思畔村
碑頭村
洪江村
堯村村
長叨村
盤龍村
大步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蒙村鎮地處興賓區東部,東與南泗鄉接壤,南與寺山鄉毗連,西與城廂、三五鄉為鄰,北與正龍、高安鄉交界。區域面積282.25平方千米。
蒙村鎮

地形地貌

蒙村鎮地處山地和丘陵,地勢南高北低。位於洪江村與南泗鄉下莫村交界的明府山海拔499.8米,是境內最高峰。

氣候

蒙村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溫20.8℃,1月平均氣溫11.1℃,7月平均氣溫28.6℃。最低月均氣溫1℃(2000年12月),最高月均氣溫30.5℃(2011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10℃,最大日較差17℃(2008年10月18日);無霜期年平均342天,最長達358天,最短為332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平均降水天數為82天,最多達98天(1994年),最少為65天(2011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350毫米(1994年),極端年最少雨量750毫米(201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8月,6月最多。

水文

蒙村鎮境內河道屬珠江流域,主要河流有紅水河、河敏河、思畔河、屯故河。最大的河流紅水河自西向東流經鄉境北部,境內全長15千米。

自然資源

蒙村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有錳、重晶石、石灰石、滑石、鋁等;野生動物有穿山甲、貓頭鷹、鵝鳩、扁頭風、眼鏡蛇、蛤蛤等;野生藥用植物有山藤、金銀花、千里光等。

自然災害

蒙村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霜凍、倒春寒、冰雹、風害等。旱災平均三年一遇,主要發生在春、秋季。2000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旱災發生在2011年秋季,受災耕地面積達2.4萬畝;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10年6月1日,房屋倒塌208間,全鄉受災耕地面積達30%。

人口

2011年末,蒙村鎮轄區總人口5.9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512人,城鎮化率15%。另有流動人口1000人。總人口中,男性31241人,占52.5%;女性28224人,占47.5%;14歲以下13620人,占22.9%;15~64歲39430人,占66.3%;65歲以上6415人,占10.8%。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達31220人,占52.5%。2011年,人口出生率11.82‰,人口死亡率3.16‰,人口自然增長率8.66‰。
截至2019年末,蒙村鎮戶籍人口6002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蒙村鎮財政總收入445萬元,比上年增長8%。
2019年,蒙村鎮有工業企業51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9個。

農業

蒙村鎮有農業耕地面積8.9萬畝,人均1.5畝,以種植甘蔗、水稻、玉米、油料作物、黃豆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47625萬元,比上年增長8%,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80%。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糧食產量2.2萬噸,人均375千克。經濟作物以甘蔗為主,2011年,甘蔗產量30萬噸。截止2011年末,林地面積10萬畝,活立木蓄積量4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6%,水果種植面積1020畝,產量2950噸。主要品種有龍眼、荔枝、柑橘、李子等。
蒙村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出欄3.77萬頭,年末存欄0.75萬頭;牛出欄0.37萬頭,年末存欄0.05萬頭;羊出欄0.21萬隻,年末存欄0.04萬隻;家禽出欄38.44萬羽。
2013年,蒙村鎮有水稻種植面積7萬畝,玉米種植0.97萬畝,大豆0.34萬畝,花生種植面積1.4萬畝;蔬菜2.1萬畝;2013年新增桑園面積500多畝,全鎮桑園總面積達4500多畝。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全鎮產蠶量200噸,產值達700多萬元。2013年全鎮有蔗面積9.57萬畝,2013/2014年榨季預計甘蔗總產量45.5萬噸,進廠料蔗43.7萬噸,較2011/2012年榨季進廠料蔗多13.6萬噸。

工業

蒙村鎮工業以製糖、造紙、木材加工、礦業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1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4.6億元,占生產總值的35%,比上年增長12.5%。

商業

2011年末,蒙村鎮有商業網點175個。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0750萬元,比上年增長10.5%;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3580萬元。

金融

2011年末,蒙村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2780萬元,比上年增長11%;各項貸款餘額1460萬元,比上年增長10%。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蒙村鎮有幼稚園16所,在園幼兒850人,專任教師45人;國小15所,在校生3365人,專任教師235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國中1所,在校生1232人,專任教師73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8%。主要學校(中學)有蒙村鄉初級中學。2011年教育經費達1500萬元。

科技事業

2011年末,蒙村鎮有農村各類實用人才2500人。

文體事業

1994年12月,蒙村鎮開通有線電視。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215戶,入戶率2.1%,電視覆蓋率90%。
2011年末,蒙村鎮有鄉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5處;各類圖書室15個,藏書16500冊。
2011年末,蒙村鎮有體育場地20處,18%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2%。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蒙村鎮有鄉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18個;床位55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9.3張;固定資產總值38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58名;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8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8001人,參合率93.08%。

社會保障

2011年,蒙村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戶,人數27人,支出7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09戶,人數4054人,支出297萬元;農村五保供養213人,支出26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18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5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7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3萬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蒙村鎮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征訂報紙、期刊100份(冊)。固定電話用戶25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19.5%;行動電話用戶980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85%;寬頻接入用戶80戶。

交通運輸

蒙村鎮境內有來賓至武宣二級公路過境,2011年客運總量150萬人次,貨運總量1850萬噸。有縣鄉(鎮)級公路1條,總長25千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蒙村鎮因鄉人民政府駐蒙村鄉得名。

文物古蹟

  • 村規碑記
村規碑記在福堂村北面60米處的社王北側,因碑刻村規民約,故名。碑呈四方形似轎,故又曾名“轎碑”。碑高0.45米,寬0.31米。正、左、右三面刻文,碑文內容為:偷牛、盜馬、勾引外人挖房(偷盜行為),在村內聚賭隱匿持贓,偷豬羊犬,偷雞鴨鵝,偷樹砍木等之罰款規定。序文先說明設規立約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後列出處罰條款。違者按規處理。此碑乃村民於清道光二年(1822)所立,是境內僅見的清代石刻村規民約。1986年6月20日,該碑被列為縣歷史文物。
  • 古廟
小里甘王廟在桂枝村委會小里村東0.5公里的河敏河畔,坐西向東,始建於清光緒年。甘王者,乃甘六人也,因取姓稱廟,又臨小里村,故名。廟房用燒磚砌築,建築講究。每年農曆正月十三日為其廟會,集結人數不下萬人。
  • 潘崬馮羽廟
潘崬馮羽廟在銀峽村委會潘崬村前,始立於清末(1991)。據傳,馮羽者乃馮羽人也。昔時為民執事公正,關心人民疾苦,逝後人民立廟紀念,後來演為神以供,因取其名稱廟,近潘崬村,故名。廟房建造具有特色,寺內偶像三尊:馮羽、其妻、其師傅。每年農曆正月十四為其廟會,集結人數不下5000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已被拆除,偶像已被燒掉,1981年再立廟房,偶像均已失原態。
  • 中獅甘王廟
中獅甘王廟在盤龍村委會中獅村旁麒麟山腳下。坐北向南,牆壁為三合土結構,始立於1909年,廟像5尊,還有大小偶像若干,平時廟內空蕩,偶像置於麒麟山岩中,只是到廟會期才將偶像從岩中取回放於廟內。
  • 獨正雷王廟
獨正雷王廟在龍南村委會獨山村背的獨山上,坐北朝南。自獨山西面沿山道遷回而上,山上有一平台,廟即建在其地.廟內偶像5尊。壁上雄獅猛虎栩栩如生。每年正月初十日為其廟會,集結人數不下5000人。
  • 革命烈士紀念碑
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蒙村鎮駐地東部0.7公里,下趙村西北約300米嶺坡處,坐東向西。記載1949年農曆十二月初二,中國人民解放軍三二大隊於蒙村鎮長叨村後山剿匪時,光榮犧牲的27名解放軍戰士及1951年大灣剿匪時犧牲的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