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5月4日,英國爆發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大罷工(1926年英國大罷工)後,1928 年7月4日以阿爾弗雷德·蒙德(Alfred Mond)為首的20名企業家回響工會右翼領袖的呼籲,與工會簽署協定。其所提出的一系列旨在尋求在工會與僱主之間合作的理念,被稱為蒙德主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德主義
- 外文名:Mondism
歷史背景,內容簡述,發展後續,
歷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優勢經濟地位受到衝擊,從美國的債權國成為債務國;在遠東從對華輸出商品第一大國跌落至第三輸出國,落後於日美;英國在傳統煤炭工業的技術和機器落後,以及1920-1921年的經濟危機,使得1926年5月4日爆發了英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大罷工(1926年英國大罷工),將近600萬人參與了這次罷工。
儘管該次罷工在1926年5月12日職工大會與政府的談判中結束,但是其仍舊極大地衝擊了當時的英國統治階層。
1926年英國工人總罷工,表明戰後英國階級矛盾相當尖銳。統治階級在罷工失敗後加緊向工人階級反撲,於1927年7月頒布了一項“勞資爭議和工會法”。這項被工人稱為“工賊憲章”的新法令,禁止舉行總罷工和同盟罷工,凡參加新法令認為非法的罷工或歇業者,“應通過即席判決,處以10鎊以內的罰款或3個月以下的監禁,或通過起訴判決,處以二年以下的監禁”
內容簡述
在資產階級的猖狂進攻面前,工會領袖乾脆號召工人放棄鬥爭,公開鼓吹階級合作。1928年,以英國工業巨頭帝國化學工業(ICI)執行長阿爾弗雷德·蒙德為代表的的20多名企業家,與工會右翼領袖成立一個混合會委員會,該委員會由阿爾弗雷德·蒙德擔任主席。該組織制定了一系列主張在工會與資本家之間實現“階級合作”的主張,被稱為蒙德主義,主要內容包括:
1.規定以“調解制度”取代罷工行動,由工會協助僱主“組織工業”調整勞資關係,實則是工會右翼分子勾結資本家反對工人罷工運動。
2.開展“生產合理化運動”,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改進”資本主義。
3.鼓吹資本主主義合理化和托拉斯“應該受到歡迎和鼓勵”;在經過改造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民眾可以找到通向社會主義的“和平道路”
發展後續
在英國:該理念系僱主組織代表阿爾弗雷德·蒙德與和工會理事會主席本·納特等人討論得出的合作方案,得到了工人代表——工會代表大會的批准,但最終被僱主組織否決無法實行。然而,在強烈的輿論壓力下,後者宣稱自己願意在一定程度上在其他方面為重建與勞工組織的關係做出貢獻。
在其他地方:蒙德主義引起了英國以外的其他國家與地區的興趣。在瑞典,它推動了政府於 1928 年組織的勞工和平會議以及隨後由政府任命的勞工和平代表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