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栒子(學名:Cotoneaster mongolicus Pojark.)是雙子葉植物綱薔薇科栒子屬植物。落葉灌木,高達1.8米;小枝開展,粗壯,圓柱形,暗紅棕色,幼時具帶白色柔毛,老時脫落。分布於蒙古以及中國大陸的內蒙古等地,多生長於叢林邊多石燥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近種區別,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達1.8米;小枝開展,粗壯,圓柱形,暗紅棕色,幼時具帶白色柔毛,老時脫落。葉片長圓橢圓形,長1-2.5厘米,寬0.8-1.4厘米,先端多數圓鈍,基部楔形,全緣,上面光亮,無毛或微具柔毛,下面被稀疏灰色絨毛,葉脈在下面突起;葉柄長2-3毫米,具灰色柔毛;托葉宿存,鑽形,紅棕色,邊緣具毛。聚傘花序有花3-6 (7)朵,總花梗和花梗具灰白色柔毛;花梗長2-3(4)毫米;花直徑9-10毫米;萼筒外面無毛;萼片三角形,暗紅色,先端近急尖,無毛,或僅先端微具柔毛;花瓣平展,近圓形,長3.5-4毫米,邊緣呈不規則凹缺,白色,基部無爪或具短爪,無毛;雄蕊20;心皮2;子房先端密被柔毛。果實倒卵形,長8-9毫米,紫紅色,稍具蠟粉,無毛,內具2小核。果期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叢林邊多石燥地。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內蒙古。蒙古東部也有分布。
近種區別
蒙古栒子近似準噶爾栒子(C. soongoricus (Regel & Herd.) Popov), 惟後者葉片下面密被白色絨毛,萼筒外面具毛,果實卵形至橢圓形,有小核1-2,可以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