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夫有兩種解釋,一是人們對蒙古民族醫從者的簡稱。 二是人們習慣稱那種“惡治”的醫生為蒙古大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古大夫
- 概念:蒙古民族醫從者的簡稱
- 民族:蒙古族
- 地區:內蒙古
概述,理論,特色,歷史,認識誤區,
概述
1、 蒙古大夫是人們對蒙古民族醫從者的簡稱。蒙醫是蒙古族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逐漸形成與發展起來的傳統醫學,其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也是一門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點的醫學科學。
2、人們習慣稱那種“惡治”的醫生為蒙古大夫。
理論
蒙醫藥理論體系的顯著特點是:以陰陽五元學說哲學思想為指導的整體觀和對六基症的辨證施治。六基症理論把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歸納為“赫依、希拉、巴達乾、血液、黃水、粘蟲”等六種。把疾病的本質歸納為寒熱兩種,把發病部位歸納為臟腑、黑脈、白脈、五官等。
特色
1、鮮明的民族特點
(1)器具簡陋,易於掌握
(2)套用範圍廣
(3)治療效果快
(4)安全係數大,副作用小
2、獨特的治療原則
(1)寒熱平調原則
(2)引病外除原則
(3)整體觀原則
歷史
女真族自古就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跑來跑去又居無定所的遊牧民族,自然也沒有固定的戶籍,而沒有戶籍在與世無爭的時代也就算了,但是當有野心者要組織軍隊,成立政府,課徵勞役與錢糧時,那就麻煩了。於是隨著女真族的逐漸壯大,他們想出一個辦法,就是採用旗兵制。也就是沒有固定戶口沒有關係,他們把所有的滿人編為八個「固山」,「固山」就是滿文「旗」的意思,以不同的旗幟作識別。「固山」之下再設「甲喇」、「甲喇」之下再設「牛彔」,層層節制,形成一個嚴密的組織。平日這個組織用以管理民政,掌握人口,分配各旗要負擔的稅額,戰時這就成了軍事組織,每一個旗都成為作戰單位。這就是大清的八旗兵制。最開始設有四旗,夜厚櫻分別是正黃旗、正白旗、正藍旗、正紅旗,後來人口漸多後,又增設鑲黃旗、鑲白旗、鑲藍旗、鑲紅旗。
等到大清勢力越來越大,開始向四周擴張,隔壁的蒙古就就成了首先被侵略的目標。在對蒙古的作戰中,也有招降俘虜或是自己依附而來的蒙古軍隊或部落,這些蒙古人最早被編為二個旗,後來等到大半個蒙古都被大清給控制了以後,也擴編到八旗,這就是蒙古八旗。同樣的,當時許多關外的漢人也因為各種原因依附大清或被大清勸降,這些人也組成了所謂的漢軍八旗。於是「大清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總共二十四旗,就成了大清煉肯葛記入關時的軍事主力。其中又以大清八旗的地位最高,蒙古八旗次之,而漢軍八旗的地位最低,裝備戰力也最差,所以通常擔任作戰主力的都是大清八旗與蒙古八旗部隊。就在大清八旗與蒙古八旗聯手作戰時,大清的將軍們發現了一件令他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那就是蒙古八元轎旗部隊的戰馬馱獸折損率遠比大清八旗低太多了。在那個沒有機械引擎的時代,戰馬與負重馱獸就是部隊機動化的關鍵,一但戰馬損耗過速紋說拔,那遊牧民族最引以為傲,最擅長的騎兵衝鋒就無以發揮。而運\輸用馬匹、驢、騾、牛、駱駝等馱獸則是部隊長程作戰維持後勤糧草的關鍵,一樣十分珍貴。拳艱喇大清八旗軍平日也有專門編制的人員來照料這些牲口,但是大清八旗軍的戰馬馱獸損耗率竟然遠比蒙古八旗高,這讓大清八旗軍的將軍們開始注意並仔細研究這個問題。
大清八旗的將軍們發現,蒙古八旗除了也有專門的人員在照顧戰馬與馱獸外,更編制有大量的隨軍獸醫隨部隊一同作戰。由於蒙古人亦為遊牧民族,靠放牧牛馬羊為主要營生手段,因此對於各種家畜牲口的醫療技術相對發達。特別是蒙古王公們非常重視這件事,因為遠在成吉思汗大軍遠征的時代,就開始建立隨軍獸醫的制度。除了固定的獸醫編制外,更有專門的訓練學校,以便照顧蒙古遠征軍所用的龐大戰馬群。在成吉思汗大軍卷襲中亞、西亞與歐洲時,蒙古大軍的隨軍獸醫們更學習到了各國的獸醫技術,也招募或俘虜這些外國獸醫為己用。並有計畫的在獸醫學院裡,籃戲獄將這些技術傳授給學生,以便培養更多的獸醫,協助成吉思汗在馬背上統一天下的野心計畫。在蒙古帝國覆滅後,這些實用的獸醫技術仍然繼續存在於蒙古草原上,而隨軍獸醫也繼續在蒙古軍隊中效力。由蒙古人組成的蒙古八紙祖鍵旋旗也繼承了這樣的技術。大清八旗的將軍們在發現了這樣的關鍵原因後,也開始引進隨軍獸醫的制度,將蒙古籍獸醫配置在大清八旗中隨軍出征,果然也讓大清八旗的戰馬馱獸損耗率開始大幅下降。而這些隨軍出征的蒙古籍獸醫就被稱為「蒙古大夫」。
在有時候戰事激烈,緩急之際時,作戰負傷的傷員來不及後送或根本找不到醫生下落,遇到剛好有「蒙古大夫」在場時,也只好先找專門醫治戰馬牲口的「蒙古大夫」來應急。畢竟能治好戰馬刀傷骨折之類的「蒙古大夫」,沒有理由不能處理人的刀傷骨折。但是畢竟「蒙古大夫」是獸醫,不是人的醫生,因此先找「蒙古大夫」來處理傷員,是不得已下的辦法,於是「蒙古大夫」也變成了技術較差醫生的代名詞。這樣的辭彙習慣也在大清入關後繼續被廣泛使用,在一九四九年國民黨的國民政府潰逃台後,再將這個辭彙帶入台灣。最後讓真正醫人的「蒙古大夫」也蒙上了不白之冤。蒙古隨軍獸醫的發展,在其它幾本介紹蒙古大軍的書中,都有被提及與記載。蒙古大軍非常重視工匠與專門技術人員的傳統,也是讓蒙古帝國能在短短時間內,從一個遊牧民族,變成橫跨歐亞的大帝國。在這個蒙古帝國卷襲中亞、西亞時,對於俘虜投降的敵人往往屠殺殆盡,只剩下有專門技藝的工匠與技術人員得以活命,被抓回蒙古或被迫隨軍服務。
認識誤區
“蒙古大夫”在北方地區引申為對“矇事”的人的貶義的稱呼。
大清八旗的將軍們發現,蒙古八旗除了也有專門的人員在照顧戰馬與馱獸外,更編制有大量的隨軍獸醫隨部隊一同作戰。由於蒙古人亦為遊牧民族,靠放牧牛馬羊為主要營生手段,因此對於各種家畜牲口的醫療技術相對發達。特別是蒙古王公們非常重視這件事,因為遠在成吉思汗大軍遠征的時代,就開始建立隨軍獸醫的制度。除了固定的獸醫編制外,更有專門的訓練學校,以便照顧蒙古遠征軍所用的龐大戰馬群。在成吉思汗大軍卷襲中亞、西亞與歐洲時,蒙古大軍的隨軍獸醫們更學習到了各國的獸醫技術,也招募或俘虜這些外國獸醫為己用。並有計畫的在獸醫學院裡,將這些技術傳授給學生,以便培養更多的獸醫,協助成吉思汗在馬背上統一天下的野心計畫。在蒙古帝國覆滅後,這些實用的獸醫技術仍然繼續存在於蒙古草原上,而隨軍獸醫也繼續在蒙古軍隊中效力。由蒙古人組成的蒙古八旗也繼承了這樣的技術。大清八旗的將軍們在發現了這樣的關鍵原因後,也開始引進隨軍獸醫的制度,將蒙古籍獸醫配置在大清八旗中隨軍出征,果然也讓大清八旗的戰馬馱獸損耗率開始大幅下降。而這些隨軍出征的蒙古籍獸醫就被稱為「蒙古大夫」。
在有時候戰事激烈,緩急之際時,作戰負傷的傷員來不及後送或根本找不到醫生下落,遇到剛好有「蒙古大夫」在場時,也只好先找專門醫治戰馬牲口的「蒙古大夫」來應急。畢竟能治好戰馬刀傷骨折之類的「蒙古大夫」,沒有理由不能處理人的刀傷骨折。但是畢竟「蒙古大夫」是獸醫,不是人的醫生,因此先找「蒙古大夫」來處理傷員,是不得已下的辦法,於是「蒙古大夫」也變成了技術較差醫生的代名詞。這樣的辭彙習慣也在大清入關後繼續被廣泛使用,在一九四九年國民黨的國民政府潰逃台後,再將這個辭彙帶入台灣。最後讓真正醫人的「蒙古大夫」也蒙上了不白之冤。蒙古隨軍獸醫的發展,在其它幾本介紹蒙古大軍的書中,都有被提及與記載。蒙古大軍非常重視工匠與專門技術人員的傳統,也是讓蒙古帝國能在短短時間內,從一個遊牧民族,變成橫跨歐亞的大帝國。在這個蒙古帝國卷襲中亞、西亞時,對於俘虜投降的敵人往往屠殺殆盡,只剩下有專門技藝的工匠與技術人員得以活命,被抓回蒙古或被迫隨軍服務。
認識誤區
“蒙古大夫”在北方地區引申為對“矇事”的人的貶義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