葼冊道

葼冊道

葼(zong)冊道,又稱“崤山南道”。指由今三門峽市向東南,沿青龍澗河、雁翎關河、永昌河谷地,再向東北轉經洛河谷地,抵達洛陽的道路。這是古代長安與洛陽之間的一條重要交通幹道。

葼冊道,根據歷史考證,應該西至函谷關,東達洛陽的一條軍事要道。西側從函谷關向東進入張汴鄉,西張村鎮,沿地勢平緩地進入宮前鄉進入永昌河谷,一直到龍脖水庫向東到元上村安國寺(碑記為隋代所建設)進入連昌河向東直達洛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隋煬帝
  • 外文名:suiyangdi
葼(zong)冊道,又稱“崤山南道”。指由今三門峽市向東南,沿青龍澗河、雁翎關河、永昌河谷地,再向東北轉經洛河谷地,抵達洛陽的道路。這是古代長安與洛陽之間的一條重要交通幹道。
葼冊道,根據歷史考證,應該西至函谷關,東達洛陽的一條軍事要道。西側從函谷關向東進入張汴鄉,西張村鎮,沿地勢平緩地進入宮前鄉進入永昌河谷,一直到龍脖水庫向東到元上村安國寺(碑記為隋代所建設)進入連昌河向東直達洛陽。
大業元年二月十八日,隋煬帝下詔晉升尚書左僕射楊素為尚書令。又下令天下百姓脫去喪服,唯獨自己還身穿淺黃色外衣,腰間纏黑色腰帶。三月十七日,隋煬帝下詔命令尚書令楊素與納言楊達、將作大匠宇文愷以及裴矩、何稠、閻毗、裴蘊、元弘嗣等人負責營建東都,每月徵發勞工二百萬人;把洛陽郊區以及其他各州的富商總計數萬家,全部強制遷到洛陽城內居住;廢棄二崤道,重開葼冊道。
據李吉甫《元和郡縣誌》稱,在遷都之前,隋煬帝進行了大量的實地勘察,他經常登上洛陽的邙山,眺望伊闕(即龍門),曾對群臣說道:“這不是龍門嗎?為何自古以來沒有人在此定都呢?”蘇威回答:“古人不是不知,而是在等待著陛下。”隋煬帝大喜。
東都洛陽的總設計師是將作大匠宇文愷。雖然隋煬帝下詔說過要因陋就簡營建洛陽,但宇文愷卻揣摩出隋煬帝的內心是想要把洛陽建成一座宏偉壯麗的新都,因此,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就“窮極壯麗”,而等到建成之後,隋煬帝果然大喜過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