葦子溝鎮

葦子溝鎮

葦子溝鎮隸屬吉林省長春市九台區,2001年由原慶陽鄉、葦子溝鎮合併而成。位於九台市區東北3公里處,是九台區近郊農業大鎮,幅員面積258平方公里,轄26個村,1個社區,總人口28419人(2000年),2013年國民生產總值實現13.52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葦子溝鎮
  • 行政區類別鄉級行政區建制鎮
  • 所屬地區:中國東北 吉林省長春市九台區
  • 下轄地區:1個社區、26個村
  • 政府駐地:葦子溝社區
  • 電話區號:0431
  • 郵政區碼:130519
  • 地理位置:九台區北部
  • 面積:258平方公里
  • 人口:28419人(2000年)
  • 方言:東北話
  • 氣候條件: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火車站九台站
  • 政區代碼:220181106
建置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水文,自然災害,自然資源,行政區劃,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文化藝術,教育,醫療衛生,文物古蹟,

建置沿革

清初設牧場時,從察哈爾遣調來的牧民戴姓落居本境的三道溝,後定居岔山稿、土城子,至今戴氏還有多戶居住,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年代本境的浩力堡是蒙古牧民“那達慕”娛樂場地,清末為東鄉所轄。
葦子溝鎮葦子溝鎮
民國時期屬第二區。偽滿洲國時為富貴村,國民黨統治時期為富貴鄉。1947年末彰武縣全境解放後為第二區所轄。
1956年劃為葦子溝鄉,因雙徐河溝墉中生出茂盛蘆葦得名。1958年10月為東六家子人民公社所轄。1961年5月劃為葦子溝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建為葦子溝蒙古族鄉。2012年3月15日改建為葦子溝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葦子溝鎮位於九台市區東北3公里處,介於東經121度3秒~121度58秒,北緯42度08秒之間,幅員面積258平方公里。
葦子溝鎮

氣候

葦子溝鎮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57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45天,最多達57天(2010年),最少為35天(1997年)。極端年最大雨量645毫米(1996年),極端年最少雨量467毫米(199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9月,7月最多。

水文

境內河道屬秀水河子、養息牧河兩大流域,其中秀水河子流域面積6.28平方千米,占4.96%;養息牧河流域面積45.7平方千米,占36.1%。主要河道有一級河拉木花河、土城子南河、大坨子南河、岔山稿北河、十家子河等5條,總長33.5千米;二級河雙徐河、頭道河子等2條,總長10.6千米。河流總長度56米,河網密度0.44千米/平方千米,年徑流總量0.12億立方米,年排澇量6.7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8.6億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雙徐河,從白音花村至太平山村流經境內腰嶺崗子村、葦子溝村、業喇嘛土村,長6.3千米,流域面積33.1平方千米,年均流量25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十家子河、岔山稿北河等。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等。乾旱災害年均發生0.9次,主要發生在4月至6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1997年8月26日葦子溝地區。

自然資源

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沸石、珍珠岩、白粘土、礦泉水、碎石、玄武岩、安山岩、金礦……等。其中沸石儲量0.04億噸,珍珠岩地質儲量0.1億噸,白粘土儲量0.1億噸,玄武岩0.03億噸,安山岩0.05億噸。已經開發的有碎石礦,位於腰嶺崗子村,礦區面積0.8平方千米,地質儲量0.02億噸,可采量0.02億噸,年產量1萬噸。其他自然資源有風能18萬千瓦。

行政區劃

2013年,葦子溝鎮轄1個社區、26個行政村。
社區:葦子溝社區;
葦子溝鎮在九台區的位置暨行政區示意圖葦子溝鎮在九台區的位置暨行政區示意圖
村:楊家燒鍋村、廟溝村、西地村、頭道咀子村、雙橋子村、小葦子溝村、拉拉屯村、石頭咀子村、二道林子村、官地村、靠山村、大葦子溝村、大院村、新開村、慶陽村、月明樓村、雙興村、梨樹村、八台村、四合村、臥龍泉村、西山村、勝利村、興隆溝村、東興村、富民村。

人口

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2000年,葦子溝鎮總人口28419人,其中男性14656人,女性 13763人;家庭戶戶數7681戶,家庭戶總人口28252人,其中男性14528人,女性13724人;0-14歲總6232人,其中男性 3230人,女性3002人;15-64歲總20569人,其中男性10667人,女性9902人;65歲及以上總1618人,其中男性759人,女性859人;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6634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葦子溝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07元,工業總產值1.7億元,工業增加值1.1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5億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56億元,財政總收入0.16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146億元。

第一產業

傳統農業
2011年,葦子溝鎮耕地面積12.2萬畝,人均7.22畝;可利用草地面積1.5萬畝,林地面積4萬畝。花生農產品產量均居全省第31位,是省級重要的花生生產基地。農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0.0001億元,增加到1978年的0.0051億元,2011年達到2.12億元,比2010年增加13%,占GDP的比重39.5%。
葦子溝鎮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0000噸,人均1743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等。油料作物種植面積7.5萬畝,產量16600噸,其中花生16600噸。
畜牧業
葦子溝鎮以豬、牛、羊、雞、鴨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 13.75萬頭,2011年末存欄1.2萬頭;羊飼養量2.43萬隻,2011年末存欄1.43萬隻,牛飼養量1.3萬頭,2011年末存欄0.6萬頭;家禽飼養量748.48萬羽,上市家禽21.26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6756噸,其中豬肉6000噸,牛肉400噸,羊肉356噸;禽蛋9014噸,鮮奶2535噸;畜牧業總產值1.19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6%。
林業
截至2011年末,葦子溝鎮累計造林5.5萬畝,其中防護林2.5畝,經濟林2.5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5萬株,林木覆蓋率38%,活立木蓄積量120萬立方米。
2011年,葦子溝鎮擁有大型農業機械0.0185萬台(輛);農民人均純收入7107元。

第二產業

2011年葦子溝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7億元,比2010年增加13.2%,占GDP的比重31.7%。
2011年,葦子溝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職工0.05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1億元,比2010年增加12.6%。

第三產業

商業外貿
2011年末葦子溝鎮共有商業網點32個,職工0.0036萬人; 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5億元,比2010年增加10.8%;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56億元,比2010年增加8.2%。
財政金融
2011年葦子溝鎮財政總收入0.16億元,比2010年增加12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146億元,比2010年增加80%。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0.49億元,增值稅0.13億元,企業所得稅0.03億元,個人所得稅0.0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加26%、12%、15%、16%。人均財政收933元,比2010年增加120%。

社會事業

文化藝術

2011年末葦子溝鎮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2個,演職人員28人,年演出40場次,觀眾達4000人次; 文化館站1個,建築面積120平方米;公共圖書館(室)1個,建築面積62平方米,藏書12000冊;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王家樂隊、馬家小劇團等,其中王家樂隊被中央電視台第4套節目等多家中央、省市級新聞媒體報導過。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二人轉等。

教育

2011年末葦子溝鎮有幼稚園(所)3所,在園幼兒82人,專任教師14人;國小2所,分別是葦子溝鎮中心國小和葦子溝鎮慶陽中心學校,在校生780人,專任教師145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即九台市第二十二中學,在校生821人,專任教師92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葦子溝鎮中心國小葦子溝鎮中心國小
2011年教育經費達0.0645億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0.0345億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0.0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8%、11%。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葦子溝鎮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18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1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張,固定資產總值0.008億元。專業衛生人員13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4人。

文物古蹟

在九台區與德惠市之間,飲馬河的東岸,有一條九德公路。在九台區城北,距城區約十公里處,公路以東平地突起五道山樑,似五條巨龍,龍頭向西尾朝東,由南向北橫列排開。登山遠望,如站在觀景台上,十里山川盡收眼底。這五座山上都留有古代遺蹟,它記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以及中華兒女抗擊帝國主義入侵的歷史見證。從南往北數,第一道山樑叫棲鳳山,歸屬葦子溝鎮頭道村管轄。傳說當年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驚起遼寧鳳凰山上的鳳凰飛至此地歇腳,鳳凰後來飛往江東,因此留下了美麗的故事及棲鳳山這美好的地名。清朝乾隆年間,在山上修建了一座三層大殿的大廟,香火不斷,廟會興盛。據有關史料記載,該廟是九台最早、當時最大的廟宇,於1947年被毀。該古廟遺址被列為九台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衛星圖衛星圖
第二道山樑是李家圍子,又稱“八面城”,它位於九台區葦子溝鎮頭道嘴子村的南嶺上,是一座有八面城牆圍合的城址。1900年,沙俄出重兵入侵東北,當地民眾為抗擊沙俄侵略者,保護自己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在李姓紳士的帶領下,當地民眾自發地組織起來,有錢的捐錢,無錢的出力,眾人齊心合力,僅用一個多月的時間,修築完成了這座防禦性城堡,以防備侵略者的掠奪和屠殺。城堡由八面城牆組成,周長為2350米,夯土構成,因受地形限制,各面城牆長短不一,其中東牆北段長350米,南段長270米;南牆東段長250米,西段長400米;西牆長270米;西北牆長310米。北牆西段有一門,寬10米,木質結構。牆垣基寬30米,頂寬10米,城高為8米,城外挖護城河,河深1.5米。每個牆角設有炮台,城牆上有5座炮台,長寬各為40米。城內挖泉井多眼,可供三千人馬飲用。城址地處高於四周的嶺上,西臨九德公路,視野開闊,易守難攻,有效地抵禦了沙俄侵略者的進攻。當年巍然屹立的八面城像一座豐碑,體現了中華民族反侵略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強不屈的民族氣節。遺址於1984年4月18日被列為長春市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政府在該遺址西門外的山上立有石碑,並派專人對其進行看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