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村社區志

董村社區志

《董村社區志》是劉懷河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董村社區志》的編纂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觀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政策、法律為準則,略古詳今,實事求是,不溢美諱弊,不貶低苛求,真實記錄了董村社區的歷史與現狀,以期發揮志鑒、教化、存史之作用。

作品目錄

封面
董村社區志
《董村社區志》編纂委員會
《董村社區志》編輯人員
題詞
山東省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志浩為董村社區題詞
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李景上將為董村社區題詞
圖片
滕州市董村社區平面圖
董村居前街與龍泉路夾角鳥瞰圖
1978年5月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農林部長楊立功等中央領導同志及湖北、山西、河北等八個省的省委領導陳丕顯、王謙、劉子厚等,在中共山東省委書記白如冰和濟寧地委的領導陪同下來滕縣檢查農田基本建設時到董村視察。
1977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中)、農林部長沙風(右一),在山東省委書記秦和珍(右二)、濟寧地委書記於明(左二)、濟寧地委副書記、滕縣縣委書記翟文孝(左三),大隊領導劉懷河、孫德峰等人的陪同下,來董村視察。
1970年5月山東省委書記白如冰(左二)在濟寧地委領導同志的陪同下視察董村。
省委書記白如冰在視察董村期間,聽取董村大隊黨總支書記孫德峰的匯報,劉其倫(左三)、徐增(左一)陪同。
1988年9月18日,時任山東省副省長趙志浩(中),在滕州市委書記徐廣景(左二),城郊鄉黨委書記程峻宇(右二)、鄉長王廣山(右一)以及大隊黨總支書記劉懷河等人的陪同下,在董村視察工作。
1978年麥收前,時任國家農林部長楊立功(中),在濟寧地委副書記、滕縣縣委書記翟文孝(左一),大隊黨總支書記劉懷河(右一)陪同下,來董村視察工作。
2006年4月13日,董村花卉繁育基地第一期工程舉行奠基儀式。滕州市委副書記張永剛、市政協主席孫雲飛、市人大副主任鄭玉申、副市長李懷星、市長助理許廣國、王文奎,市財政局長孟憲綱、建設局長周長秦、林業局長郭傳偉、交警大隊隊長孫玉國,以及龍泉街道黨委書記程傑,辦事處主任姜廣濤等出席了奠基儀式。圖為董村居黨支部書記劉懷成在向各位領導回報情況。
2007年7月3日,董村花卉繁育基地第二期工程舉行奠基儀式。市委副書記李健、市人大副主任鄭玉申、副市長何振明、市政協副主席劉玉榮,龍泉街道黨委書記馬冀、辦事處主任姜廣濤、黨委副書記閔祥寨等出席了奠基儀式。圖為姜廣濤主持奠基儀式。
2007年5月,台灣著名花卉企業董事長馮將魁先生(中)在棗莊市副市長王光榮(右一)、龍泉街道黨委書記馬冀(右一)等人陪同下,考察了董村花卉繁育基地,並就有關產業合作達成了意向。
2008年1月1日,董村花卉繁育基地二期工程舉行慶典儀式,省、棗莊市。滕州市領導吳慶剛、徐金光、王光榮、丁印榮、王忠林、李健、劉忠波、何振明等出席了慶典儀式。圖為棗莊市林業局局長丁印榮主持慶典儀式。
2008年1月。省有關領導(右三)在棗莊市委常委、滕州市委書記王忠林(右二)、棗莊市副市長陳兆同(右一)陪同下,觀看董村花卉繁育基地獲省一等獎的花卉盆景
2008年1月,省林業廳領導在棗莊市林業局長丁印榮、滕州市委書記王忠林、市長王剛、龍泉街道黨委書記馬冀、董村社區黨總支書記劉玉臣等人陪同下視察董村花卉繁育基地。
2008年初,棗莊市市長陳偉(左三)在滕州市市長王剛(右一),龍泉街道黨委書記馬冀(左二)、辦事處主任劉宗峰(左一)陪同下,視察了董村花卉繁育基地。
1978年2月,劉懷河被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光榮地出席了全國五屆人大第一次會議。
1978年2月,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期間黨和國家領導人與全體代表合影(剪影)。
1979年7月1日,出席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的山東代表團在天安門前合影
1960年12月,王克秀(前排右七)出席全省建設社會主義積極份子代表大會時,與濟寧地區的代表合影。
1965年12月17日,郭開金(旗桿向左最後一排第四人)出席濟南軍區技術革新經驗交流大會,受到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政委楊國夫等領導同志接見。
1960年2月,王克秀(前排左六)出席山東省貧下中農、農業先進集體代表會議時,與滕縣全體代表合影。
1982年11月,山東省軍區司令部、政治部向劉玉臣頒發第一周期民兵訓練考核優異獎。
1982年11月,山東省軍區司令部、政治部向楊存禮頒發了第一周期民兵訓練考核優異獎。
1978年2月,時任董村大隊黨總支書記劉懷河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92年6月,共青團中央、國家科委確認張廷廣為全國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
1987年9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劉懷順山東省農業勞動模範稱號。
2001年4月,棗莊市人民政府授予馮班秀棗莊市勞動模範稱號。
2003年2月,滕州市火車站裝卸隊黨支部書記、隊長劉懷利(董村人)當選為棗莊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這是他1995年2月以來第三次當選。
王克秀自1953年參加工作以來,先後於1956年12月12日、1960年12月2日和1964年分別被選為馮村鄉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滕縣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山東省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圖為1956年和1960年的代表證書。
1993年元月,時任董村管區黨總支副書記郭開泰被選為滕州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003年2月,董村社區黨總支書記劉玉臣被選為滕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007年12月,《董村社區志》編者前往濟南,徵求原山東省委書記趙志浩(曾任滕縣城郊公社黨委書記)對志書編寫意見時合影。
2007年6月,《董村社區志》編者前往濟寧,拜訪曾經在董村指導過工作的原滕縣縣府老領導時合影。
2006年6月6日,董村社區“關愛團”成立。
2006年6月,社區黨總支書記劉玉臣(前排左一)在花卉繁育基地現場,向“關愛團”介紹花卉一期工程籌建情況。
2006年6月,滕州市關工委副主任、原政協主席程廣泉聽取《董村社區志》編修情況回報。
2006年6月6日《董村社區志》總編輯劉懷河(一中)向社區關愛團回報社區志總體架構與構想。
2006年11月,山東新聞網對《董村社區志》的編纂進行了簡要報導。
2006年5月,董村社區黨總支邀請曾經為董村建設和發展做過貢獻的老領導、老同志座談社區志的編修工作。
知青周華(左一)、路曾新(左二)、閆亞萍(左三)、張敏(左四)在董村下鄉期間合影。
下鄉知識青年李彥(第二排左一)在插隊期間與第二生產隊女青年合影。
1974年下鄉知識青年李彥(中)與閆亞萍(右)及小馬(左)在田間合影。
知青李彥在其工作單位——印度尼西亞駐華使館門前留影。
社區領導在研究發展規劃時,與實業公司的同志合影。
社區黨總支書記劉玉臣在精心規劃社區建設。
董村社區服務中心辦公大樓
龍泉大道董村社區段
董村花卉繁育基地一角
董村居辦公樓
環境優美、寬敞明亮的董村學校
董村居街心花園
董村居老年活動中心
鮮花盛開的居民小院
董村居在龍泉大道兩側建起商業一條街
貫通社區的南環路
董村居規劃圖
董村居花卉繁育基地(植物生態園),一、二期工程規劃圖
流經董村社區的郭河
滕州市交通警察大隊座落在優美的董村社區
座落在董村社區的滕州市公交公司
在董村社區內新建的棗莊市王開醫院門診大樓
龍泉街道老年公寓座落在董村花卉繁育基地一側
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滕縣供電局滕東變電所就已落戶董村大隊
座落在董村社區的中國石化第十七加油站
服務於董村社區的農村信用社
1958年在董村大隊轄區內設立的王開養路工班
座落在董村社區的滕州市人民武裝部後勤基地
落戶董村社區的滕州市嘉能煤礦設備有限公司
郭河西畔的金色麥浪
豐收進農家
蘋果滿枝頭
優質油桃
果實纍纍
花與果
大棚中的西紅柿
早春辣椒
鮮嫩的捲心菜
青辣椒
綠油油的芹菜
雪裡蕻新品種
甜蘿蔔
董村、張莊、雙廟、任村等居,養殖專業戶飼養的母豬、仔豬和肥豬
董村、張莊居養殖專業戶飼養的雛雞
董村居民王開友飼養的蛋雞
社區毛紡廠毛條車間
毛紡廠紡紗車間
座落在郭河西畔的文昌水泥廠外景
年儲存量為2000噸的社區恆溫庫
任村居民崔祥國創辦的富達出口紙箱廠
恆祥民營手套加工廠
董村居民劉思鋒的誠交麵粉廠生產車間
恆利紡織公司生產車間
農大配方施肥聯絡站
始建於1995年的董村屠宰場,現更名為佳旺食品有限公司
張莊民營企業人力三輪車加工廠
董村居民劉玉瑞的防盜門製造車間
董村居民李其林的玻璃彩印試製產品
董村花卉繁育基地內景
董村花卉繁育基地精品花卉區
董村花卉繁育基地外景
董村花卉繁育基地的蘭花競相開放
董村花卉繁育基地的鐵樹盆景
董村花卉繁育基地的榕樹盆景
蘭花含苞待放
爭奇鬥豔,花香撲鼻
富貴有餘(富貴子)
董村花卉繁育基地展出的工藝品——太湖石
董村花卉繁育基地陳列的觀賞奇石
任村居民崔祥志在花卉繁育基地推出的工藝品——根雕
董村居民劉懷超的家傳工藝——剪紙
1909年(已酉年)秋,董村人孫道恩,被欽命為拔貢並賜匾額。
1953年,董村孫道貴,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壯烈犧牲,圖為1983年8月1日國家民政部頒發的革命烈士證明書。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董村漢窯遺址(座落在董村居北與馮村交界處)
距今已有150年歷史的劉桐畫像
現存董村古槐樹下,已有700年歷史的元代董村村碑“界石之記”。
位於董村東南隅的石婆婆距今已有600年歷史
蒿賓墓碑,現存雙廟居后街。原碑文由清代翰林高熙喆題,孫道恩書,現碑文由張繼淵抄錄書寫。
雙廟居最近出土兩統廟碑(現存雙廟居新修的關帝廟內),碑文由董村書法名士劉其桐書寫。
董村最近出土劉氏祖碑五統,此統系董村劉氏八世祖奕奇之墓碑。
董村元朝古槐濃密蔥鬱,遮天避日,夏季是人們納涼歇息的好去處。
董村居元朝古槐枯木逢春,生機勃勃。
雙廟甘露寺早已不復存在,而聳立在廟門前的古槐枯枝卻見證著千年的歷史。
1960年冬,董村大隊全體幹部合影。
1950年元旦,滕縣公安局全體同志在西關派出所合影留念
1965年,滕縣林業局在董村大桃行(後來的果園)舉辦全縣果樹管理培訓班,農藝師孟慶峰(示範者)在教授果樹修剪技術。
1964年8月,王克秀在第三生產隊與隊長劉其鑄察看多穗高梁和玉米生長情況。
1958年11月,王克秀出席全國婦聯召開的建設社會主義積極分子表彰大會時,與濟寧地區的代表在天安門前合影。
1962年10月,王克秀(後排右二)在縣委黨校學習時與全組同志合影。
1963年2月24日,王克秀(第一排左二),郭開祥(第二排左二)出席山東省農業先進集體和勞動模範會議時合影。
1963年12月,王克秀(後排右四)出席山東省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並被選為大會預算委員會委員。
1982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期間,棗莊市五名與會代表在京合影留念,前排左一為劉懷河。
1964年,滕縣人民武裝部回響中央關於“大辦民兵師”的號召,選調董村大隊12名民兵組成精確射擊班。
1965年8月,董村12名基幹民兵與縣派駐董村大隊的李桂丹部長(第一排左四)合影留念。
作者張衍齡,曾任滕縣縣委副書記、副縣長,退休前任濟寧市科委主任,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他常來董村大隊指導工作與生產。
作者劉鳳泰,曾任滕縣縣委副書記,退休前系濟寧市科協主任。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他經常來董村大隊蹲點。1970年初他帶領縣委整黨工作組來董村大隊指導整黨工作達數月。
作者程峻宇,簡況已在本書第十五章《我與董村》一文中作過介紹。
作者邱祥震,曾任滕縣縣委常委、辦公室主任,退休前任濟寧市政協秘書長兼市文聯副主席,齊魯書畫研究院院長等職。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經常深入董村大隊調查研究,曾向省、市、縣推薦董村經驗。
作者程廣泉,1980年以後,先後任城郊公社、城郊鄉黨委書記,退休前任滕州市政協主席,現任滕州市關工委副主任。
作者彭延信,董村社區趙一貫之外孫,曾在部隊,地、縣機關做文字工作。獲悉董村修志,欣然命筆,以示祝賀。
作者黃金程,字山橋,現任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畫院高級畫師,棗莊畫院院長,棗莊美協名譽主席。
作者孫憲鈞,曾任滕縣城郊公社黨委副書記,退休前任濟寧市棉辦主任。1963年以後,他配合縣委,縣人委長期在董村蹲點。
黃金程章草書法
梅花黃金程作
梅花黃金程作
黃河源黃金程作
黃河人海流黃金程作
董村孫氏族譜序及蒿賓墓碑文(局部)孫道恩書
張莊張氏譜序 張煥廷書
帳心與輓聯 孫德新書
慶祝黨的九大勝利召開孫德宣書
董村社區30姓氏 蔣淮蓉書
唐李世民《百字箴》郭開賢書
王克秀書
楊森書
1963年4月25日,濟寧專員公署《關於董村大隊繼續加強麥田管理的通報》。
1965年4月27日,縣委經營管理試點工作組對董村大隊小麥發生蟲害情況的報告。
1966年1月,滕縣三級幹部會議典型材料之五。
1975年7月17日濟寧地委辦公室關於《滕縣史村、董村大隊科學種田的調查》。
1975年7月26日,滕縣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部關於董村大隊《一手抓超產,一手抓備種》的報導。
實行生產承包責任制之前,董村鄧永蘭一家使用的《社員勞動手冊》
1960年以後,董村大隊第一生產隊使用過的工分票
董村大隊1979年現糧決分明細表
1978年董村大隊實行一級核算後,曾使用過的菜票
董村大隊秋季予分統計表
董村大隊養豬和基本肥料獎罰工分統計表
任村舊貌圖
趙莊舊貌圖
歐莊村舊貌圖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自然狀況
第一節 建置沿革
一、歷史沿革及行政區劃
二、所轄自然村的由來、歷史沿革及自然概況
第二節 自然環境
一、地理位置與地貌地質
二、水文及水資源
三、氣象
第二章 姓氏與人口
第一節 姓氏及其由來
一、姓氏
二、姓氏由來
三、社區內各自然村各姓氏居民的由來
第二節 社區人口狀況
第三節 計畫生育與人口結構
一、計畫生育工作基本情況
二、計畫生育組織機構
三、各時期計畫生育政策與規定
四、人口結構
第三章 黨政群團組織
第一節 基層黨組織
一、早期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狀況
二、黨組織建設和機構設定
三、黨員發展
四、各時期黨內主要任職情況
五、關工委與關愛團的設立
第二節 基層政權
一、行政組織沿革
二、行政與生產組織
第三節 群團組織
一、共青團組織
二、婦女組織
三、民兵組織
四、農會、貧協組織
五、治保、治安組織
第四節 其他人員
一、墾荒移民
二、早期的打工族
三、鐵道部下放支農幹部
四、赴雲南支邊人員
五、上級蹲點幹部與工作隊
六、下鄉知識青年
七、在外工作人員
第四章 農業
第一節 農業體制沿革
二、農業合作化
四、大隊實行一級核算
五、農業生產責任制
第二節 農作物種植
一、種植結構的演變
二、耕作制度
四、蔬菜
五、其它種植作物
一、土地深翻整平
二、壓沙蓋土
三、溝路渠綜合治理
四、水利基本建設
第四節 農業機械與農村用電
一、生產工具
二、農村用電
第五節 農業科技
一、科技隊的成立與發展
二、優良品種的引進和推廣
三、增施土雜肥與推廣使用化肥
四、農作物病蟲害防治
五、糧食產量
六、外派農民技術員
第六節 土地資源
第五章 林果業
第一節 林業
一、植樹造林
二、古稀樹
第二節 果樹
一、集體栽植果樹
二、農戶栽植果樹
三、果樹苗木繁育
四、培植製作果樹盆景
五、果品儲藏
六、果樹品種的更新換代
七、園藝場負責人及技術人員
第三節 花卉
一、園林綠化苗木
二、花卉繁育基地
第六章 畜牧業
第一節 傳統家庭飼養
第二節 集體飼養
第三節 專業規模飼養
第四節 病疫防治
第五節 飼養專業戶簡介
第七章 工商企業
第一節 個體工商業的由來及發展
一、個體工商業的基本狀況
二、第一家民營聯合企業——趙莊明星毛織社
第二節 改革開放前的商業流通
第三節 集體企業的興起與發展
一、集體企業發展概述
二、各集體企業發展簡況
第四節 民營企業蓬勃興起
一、民營企業簡介
二、個體專業戶簡介
第八章 生產經營管理
第一節 管理體制的變革
第二節 計畫與管理
一、計畫管理
二、勞動管理
三、財務管理
四、物資管理
五、分田到戶後的生產管理
第三節 收入與分配
一、勞動者的報酬與收入
三、集體收益分配
四、實物與現金分配
五、年終決算、決分
六、年終收益分配表格選錄
第四節 農村金融與信貸
一、貨幣
二、借貸
三、金融機構
第九章 教育
第一節 私塾教育
第二節 幼兒教育
第三節 國小教育
第四節 中學教育
第五節 成人教育
一、掃盲教育
二、農民文化技術教育
第六節 教師與教學
一、教師隊伍
二、教育教學
三、勤工儉學
第十章 文化
第一節 傳統文藝與工藝
一、竹馬
二、高蹺
三、旱船(花船)
四、皮影戲
五、武術
六、剪紙
七、扎紙
八、磕官頭
第二節 文化娛樂
一、董村勞動劇團
二、董村文藝宣傳隊
三、娛樂
第三節 現代傳媒
一、廣播(有線廣播)
二、電影
三、電視、網咖
四、報刊雜誌
第四節 書法繪畫
第五節 文物古蹟
一、雙廟甘露寺
二、雙廟土地廟
三、任村關帝廟
四、雙廟關帝廟
五、漢窯遺址
六、石婆婆
七、石狼石虎王家陵
八、董村老槐樹
九、蒿賓墓碑
十、孫拔貢御匾
十一、董村元代界石古碑
十二、雙廟甘露寺廟碑
第六節 軼聞趣事
一、劉廣鑫背糞權沿街閒逛高翰林尊師情千古傳唱
二、蒿神童因乞討路行官橋孫伯樂識真金蒿夢成真
三、劉廣耀展絕技聲震孔府孔老太遇神醫起死回生
四、惡和尚生歹意殃及菩薩李善人感宏恩恭送聖像
五、苗嬌子難養活捨身寺院長成人還俗去高唱佛歌
六、大馬子縱烈火生靈塗炭縣太爺畏眾怒不敢升堂
七、紅綠毛襲王開匪首斃命老槍作護家符世代留傳
八、郭印松攬群書過目不忘窮書生賦諷詩勸喻世人
九、劉家坑趙家用親情友好收一錢變產權永無糾葛
十、張石匠專鍛磨鄉鄰稱譽懷絕技不外傳遭人中傷
十一、小酒館生意小熱鬧非凡既消遣又娛樂信息多多
十二、偽區丁鬧新娘尋樂董村八路軍一聲吼繳車八輛
第十一章 節日、民俗與禮儀
第一節 節日
一、傳統節日
二、紀念節日
第二節 民俗
一、生育
二、婚嫁
三、娶親
四、特殊婚俗
五、女子出嫁後的禁忌歌謠
六、喪葬
七、特殊喪葬
八、現行喪葬
九、火化小史
第三節 生活、什物
一、飲食
二、什物
第四節 俗語、禮儀
一、俗語
二、禮儀
第五節 稱謂
一、親族互稱
二、特殊稱呼
第六節 雅稱
一、時令雅稱
二、生肖雅稱
三、年齡雅稱
四、婚齡雅稱
五、長壽雅稱
第十二章 醫療衛生
第一節 醫療
一、早期村醫治療
二、民間單方醫治
三、婦產接生
四、醫療衛生機構的建立與發展
五、合作醫療
第二節 防疫與保健
一、傳染病的防治
二、婦女保健
三、孤寡老人的贍養與保健
四、兒童健康查體
第十三章 社區建設
第一節 村莊舊貌
第二節 村莊改造
第三節 村莊規劃
第四節 道路建設
一、村與村之間的路
二、參觀路
三、田間路
四、機耕路
五、“五橫二縱”路網配套建設
六、沿路門面房的開發與建設
第五節 飲水改造
第六節 供電建設
一、農業用電
二、工業用電
三、農田用電管理
四、農村電工
第七節 社區制度建設
第十四章 人物
第一節 近代人物
孫道恩
楊宗仁
楊荊溪
劉桐
劉其慎
趙一桓
楊登科、楊登階
張振涵
趙一貫
李廣文、李廣明
曹昌貴
楊歷坊
劉其桐
第二節 現代人物
劉學申
王克秀
劉懷河
劉玉臣
王長池
孫道桂
劉懷紀
郭開賢
孫德宣
楊敬忠
孫德峰
郭開祥
劉本厚
劉思敬
楊少傑
張廷坤
楊保義
孫德順
孫德環
任昭魁
劉玉成
楊森
田學啟
劉懷欽
劉懷河(一中)
孫長柱
孫德雪
楊文義
蔡敬田
蔣淮蓉
趙洪信
劉本元
錢廣存
孫德漢
趙人慶
劉彬
劉懷順
錢廣平
郭開泰
郭開金
趙洪河
孫德新
劉其華
田學義
劉其海
崔廣珍
趙洪川
孫長林
劉玉洋
李玉坤
劉其鏡
彭炳祥
劉子剛
劉懷斌(國資局)
孫長偉
劉玉標
劉懷利(火車站裝卸隊)
劉士成
劉懷正
崔祥泰
孫德嶺
劉懷龍
馮班秀
郭寶珩
劉懷俊
張燦廷
孫長鸞
杜玉成
劉懷道
劉祥斌
張鳳廷
趙憲雨
崔鳳富
徐甫禮
李繼賢
張繼斌
孫長俠
劉思峰
孫長伍
劉思國
張廷廣
孫長運
孫德憲
王雪雲
郭開琪
張繼淵
錢廣金
張繼奎
劉懷成
劉懷彬
張繼哲
劉士賓
趙洪紀
徐繼水
錢輝增
第十五章 《我與董村》徵文
董村蹲點,收穫頗豐
由家鄉巨變聯想到的往事/郭開賢
認真鑄造董村輝煌年輪/閆金榮
賀《董村社區志》付梓問世/厲德憲
思鄉情懷/楊森
董村人志在四方/孫德漢
難忘的董村生活/李彥
難忘在董村的歲月/楊傳岱
我所經歷的幾件事/劉本元
董村的水/蔡敬田
我的三十年/孫德峰
我在董村搞企業改制/李錫雲
董村伴著我成長/劉懷斌
我們是光榮的董村人/李洪斌、陸愛英
董村——我們的第二故鄉/張福東
家與鄉/錢廣存
我對家鄉董村的回憶/劉其友
回憶/錢廣平
家鄉情思/孫德雪
寫給我的文明生態村/崔祥志
我思念村東的小河——郭河/劉懷正
外派農民技術員的回憶/郭開琪
我對董村的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錢廣德
我在董村的二、三事/孫長城
雲南支邊回憶/劉玉良
董村農業中學建校始末/崔廣珍
第十六章 雜記
第一節 禮儀酬事
一、新時期“八榮八恥”
二、禮貌謙詞種種
三、舊時禮儀用語
四、舊時稱謂
五、服孝圖三幅
六、酬事常用詞解
第二節 養生之道
一、“三自一包”,百歲不老
二、高風亮節,常飲“四君子湯
三、保健格言選
第三節 廣徵博採
一、何為“三教九流”
二、何為“五花八門”
三、二十五史
四、四書五經
五、四庫全書
六、“觀棋不語”的由來
七、家鄉為何稱桑梓
八、撲克牌的寓意
九、中國的別稱
十、中國古代的九州
十一、我國的省、市、縣
十二、中國政區名稱的由來
十三、曆法知識
十四、天干地支
十五、六十甲子
十六、陰陽五行
十七、十六兩稱
十八、清明插柳
十九、“福”字為何倒著貼
二十、清朝官職誥封內容
第四節 域外採風
湯顯祖與邦清治滕/任澤健
等級森嚴的清官服飾/李業華
《滕州懷古文》原文/王學仲
王學仲簡介
高熙喆巧批判詞訓同科/劉懷河(一中)
山西洪洞連四海/帥政
酒隨想/徐善彬
荊河,我們的母親河/蔡超、蓋良辰
和諧的滕州民風/楊建東
千古懿風話孝丐/黃士雪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