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友,曾任中共鎮平縣第十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統戰部部長。現任南召縣委常委、辦公室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文友
- 國籍:中國
董文友,曾任中共鎮平縣第十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統戰部部長。現任南召縣委常委、辦公室主任。
董文友,曾任中共鎮平縣第十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統戰部部長。1現任南召縣委常委、辦公室主任。職務任免2021年9月4日,中國共產黨鎮平縣第十三屆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董文友為中共鎮平縣第十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
《聞董文友已在山東》是清代陳玉璂詩作。作品原文 竟作十年別,何無一紙書?傳聞在東魯,早晚下南徐。客久才逾老,思深夢轉疏。靈光遺殿在,問爾賦何如?作者簡介 陳玉璂,清江蘇武進人,字賡明,號椒峰。康熙六年進士,授內閣中書。十八年,試博學鴻儒,罷歸。少苦學。於天文、地誌、兵刑、禮樂、河渠、...
董文友:中共鎮平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梁其武:中共鎮平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劉衛國:中共鎮平縣委常委、縣人武部長。縣委機構 機構改革 2019年1月5日,南陽市委、市政府批准印發《鎮平縣機構改革方案》,方案共分五個部分就我縣機構改革工作具體安排部署,機構改革後,縣委、縣政府共設定黨政機構37個。黨委機構9個...
童子還辭。只閒品唐詩,盛中晚句,自斟魯酒,一兩三卮。翻怪早蟬饒舌,不合時宜。作者簡介 董以寧,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已是別時惆悵。更是而今惝恍。空寄語,未逢歡,愁被春風吹長。自憐一樣。眼角眉梢心上。作者簡介 董以寧,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行處落些紅豆。潛處露些紅袖。葉密花深潭未覺,石畔猛聽微嗽。覓到者邊何處走。輸了鴛鴦扣。作者簡介 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把小名爭叫。萬一儂家輸了。寧可酬花鈔。怕他簾外,侍兒竊語,並檀郎知道。作者簡介 董以寧(1629—1670),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驚醒隔簾花片。那畔綺窗誰竊笑,應是何郎偷見。驀地凝眸紅暈面。倚徙欄桿遍。作者簡介 董以寧(1629—1670),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應是橘中仙叟。一緉態盈娘子襪,輸與兒家著否。輸罷猶然第二手。好比吳興柳。作者簡介 董以寧(1629—1670),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東風輕護之。小院閒來舞,嬌娘故做痴。惱他香粉惹郎衣。揮巾欲撲伊。作者簡介 董以寧(1629—1670),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儂意他知否。莫便使他知,教他歸去思。重來花下見。紅暈潮生面。縴手只微籠,多時露玉蔥。作者簡介 董以寧,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漱石應同,拈梅欲冷,難畫楊妃病抵時。銷魂處,向檀郎戲齧,印臂痕微。作者簡介 董以寧(1629—1670),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正蕭索。愁歸又被秋牢落。拾來書細蠶,題成喚馴鶴。喚馴鶴。銜去紅心閣。作者簡介 董以寧(1629—1670),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猶然夢到小窗西。去路雖無吹乳鴨,隔江應有聽潮雞。將無驚喜又驚疑。作者簡介 董以寧(1629—1670),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眉低促。吹簫又下屏風曲。別時盟。見時情。呼儂有字,喚汝無名。卿。卿。作者簡介 董以寧(1629—1670),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還把雙星私咒。水誓蘭期偏久。釵影釧文俱蕩漾,光凝紅酥欲透。抱日痴雲將做晝。姊妹應來候。作者簡介 董以寧,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一圍紅袖爭詩句。以客為家家似寓。偶爾來家,收拾閒情緒。阿婦驚疑前致語。問郎何不歸家去。作者簡介 董以寧,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鄰舫蟬紗窗亞亞。風過處、微聞蘭麝。又還聽說,月華將近,多半倚欄看也。作者簡介 董以寧(1629—1670),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籌分雙陸局,帖較十三行。韻事好消清晝永,舊歡無奈思量。輕魂銷在鏡台旁。緣隨骰采卜,酒帶口脂嘗。作者簡介 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劉峰,中國聲樂家協會會員、紹興市音樂家協會理事。先後師從於石家莊藝校副教授趙簫笛先生、男高音歌唱家董文友先生、上海音樂學院旅美聲樂教授周正先生、旅法男中音歌唱家施恆先生。曾多次在重大聲樂比賽中獲獎。主創團隊 中部號角尖鋒音樂創客團隊,由中部戰區陸軍某直屬旅10名官兵組成,擅長新聞采編、視頻拍攝、剪輯...
片雲留。片雲流。水遠山長客子愁。如何是盡頭。一孤洲。一孤舟。憔悴天涯黑敝裘。相思玳瑁樓。作者簡介 董以寧,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可奈檀郎疑又慮。未肯信儂言語。便將一縷心煙。花間斂衽告天。若負小窗歡約,來生醜似無鹽。作者簡介 董以寧,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嫂嫂妝檯下。乞早整蓮衣,花間去賭棋。杏釵多戴個,停會來輸我。若倩小哥幫。輸時拔一雙。作者簡介 董以寧,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卻羨長門堪售。更似凌雲堪奏。狂燭饞脂都換卻,坐徹蓮花宵漏。漸覺輕寒肩上透。便擁蕭郎袖。作者簡介 董以寧,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弱質離披,如何風前抖。美人笑把花枝嗅。欲與花為友。悄自向花言,不解相思,何事如奴瘦。作者簡介 董以寧,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客來薄醉,客去高眠。想羲皇、欲往從焉。何須碌碌,更問塵緣。羨上陽花,平陽第,洛陽田。作者簡介 董以寧,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姐姐欺儂小。偷看合歡書,憎儂問起居。好從花下避,怕見書中字。匿笑不回頭,回頭替姐羞。作者簡介 董以寧,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不受伊輕。但覺歌餘,蘆花楓葉滿中庭。最堪憐是,卿猶既嫁,我未成名。作者簡介 董以寧(1629—1670),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除是逆流時。閒顧影,自翻衣。總然痴。羊車去矣,幾見君王,解得相思。作者簡介 董以寧(1629—1670),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
誰家住。壚前綠酒,床前紅炬。遊絲欲系春風絮。睡花蝴蝶痴情緒。痴情緒。千金博得,明眸一覷。作者簡介 董以寧,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文友,號宛齋。諸生。與陳維崧、鄒祗謨、黃永號“毗陵四子”。工詩詞文章,後來專研曆法、樂律等學。晚年專事窮經,長於《易》、《春秋》,聚徒講學。有《董文友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