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子武

董子武

董子武,中國內地男演員、導演,國家一級演員。

代表作品有《三個失蹤的人》《征服》。董子武真正進入影視界是在1977年,在這之前,他已經是河北省話劇院一名青年演員了。

基本介紹

演藝經歷,主要作品,參演電影,參演電視劇,導演作品,藝術經歷,

演藝經歷

1996年,參演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參演電視劇

導演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08
《金牌背後》
電視劇
1993
《井岡山》
電影
參考資料

藝術經歷

功力和機遇的結合
董子武做演員已經差不多有三十來年了,聽他講他的藝術經歷,就好象在看影視藝術的發展史,時不時會迸出“生產部門”、“國家命令”之類的關鍵字。
董子武
董子武在《乾隆王朝》中飾演的海蘭察
董子武真正進入影視界是在1977年,在這之前,他已經是河北省話劇院一名青年演員了。至今他依然清晰的記得第一次邂逅影視的情景。那是一個火熱的夏天,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嚴寄洲在為自己的新片《三個失蹤的人》選演員。那時候,董子武還不懂得什麼是影視,電影怎么演,不懂。不過最終他還是給嚴導留了一個地址,向影視勇敢邁進了第一步。那時候拍電影一般都是十個月,正常的生產周期也有七個月,所以藝術品質是非常講究的。董子武在戲裡面演一個大個子班長,拍戲的時候是冬天,其中也牽扯到春天的戲,但不湊巧的是拍攝周期脫長了,只能等待下一個春天到來了。這中間的一段時間,董子武插空拍了《二泉映月》。由此開始,他在北影廠一下就呆了五年,上了十部電影。而第一次拍電視劇是在1983年,他在陳懷愷導演的《雙雄會》里演李自成的侄子李過。後來無論電影、電視,古裝戲還是時裝戲,他也都摻和一把,和周曉文王小列吳子牛等一批導演都合作過,他的作品越來越多,也還將演員生涯繼續下去。
董子武認為,做一個成功的演員,需要一種功力和機遇的結合。有機遇,沒有功力,機遇沒有用;有功力,沒有機遇,沒有你展現自我的平台,功力也就沒有意義。而功力和機遇的這種關係,既微妙又複雜。在現代,由於商業社會的特點,又為演員提出了新的命題和成功方式。
在過去,一個演員的資歷需要國家部門給予的一個鑑定,那是一種榮譽,不是靠關係能夠得來的。首先得有作品有影響,要報審批才能評上。現代演員的名氣,則需要“打造”, 各個影視公司在以商業利益為目的的前提下,會採取多種多樣的渠道,調動一切宣傳力度來“推”一個人,所謂“做”出來的,這也是市場的需要,也是必然的。但關鍵的是,作為一個演員個體,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和方向,不要被浮華的表象所吞沒。如果“做”是一種機遇的話,那么也要“做”得有價值和有延續性,真正好的演員是不會曇花一現的。
藝術創作就是捧一捧水
藝術來源於生活,但凡搞藝術的,都會這么說。董子武認為,要尊崇生活,首先要尊崇老百姓的審美口味。不要把自己看的很高,好像藝術就是陽春白雪,去玩味一種所謂的個體自戀。老百姓需要的是一種愉快的故事體驗,需要的是質樸的生活細節、真誠的情感影表現。這個對於他們,也就夠了。
董子武
董子武在《天地糧人》中飾演的縣委書記
在所有的藝術作品結構中,精品和糟粕永遠只能占少部分,而中等的才是最多的一部分,這部分也許就是老百姓看完就忘的那部分,這是一個規律。而演員,不要強求出名,畢竟出名的演員是少數,影視工作卻是需要大量的演員共同完成的,所以要調整心態,每接受一個角色,不管大小,都要建立一種工作的興趣,並把它轉化為一種努力認真的態度。所以不要去爭什麼,因為搞藝術創作就是捧一捧水,每一個手指頭,就是各方面的人都要擠貼在一起,不讓水露掉一滴,才能成就一部完整的作品。
有這樣一種說法,董子武就是大陸的吳孟達。當我把這個說法告訴董老師時,他哈哈大笑起來,他說,“我也能演喜劇啊,而且一點不差。不僅喜劇,我還特別想演反派,演個大壞蛋什麼的,肯定過癮極了。但是演員的戲路,不是演員自己可以決定的。曾經演過的一個成功角色一旦定了型,就很難改變了,其實這也是很多演員的苦惱。因為很多投資商他不願冒風險,就怕一旦改變,會失去演員原來的賣點。
談到董老師近幾年一直拍古裝戲的原因時,他說,“有話劇底蘊的人演古裝戲比較多,也比較便利,為什麼呢,因為古裝戲脫胎於舞台戲曲的成分,象京劇或者其他戲曲種類,都有韻,而這種韻來源於詩與詞。中國人的欣賞習慣,演古裝戲不帶韻文,人們就覺得看著不舒服。而這個韻文本身必須通過舞台演員的台詞訓練。其實古時的老百性也不這么說話,但是演戲你不這么說,就很難聽了,這是審美習慣。古裝誰都能演,藝術本身有標準也沒有標準,老百姓喜不喜歡就是標準,所以一般演古裝戲,沒有功力的人差點。”
作為一個演員,董子武認為首先要做自己,要善於歸納自己,做人很重要,因為生活的態度會帶到舞台上,什麼人生觀就會是什麼演戲的狀態。而且與對手合作的時候,要以真實的態度,不要把其他雜質夾雜在戲中。對於演員如何把握理性與感性,董子武用了一個很生動的比喻,他說,“就象一腳在門裡,一腳在門外,你是這個角色,你又要控制這個角色。用理性來歸置感性,要在似與不似之間。”
走進魏徵,合二為一
貞觀長歌》里,董子武之所以將魏徵演繹的如此準確,如此生動,並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投巧的,他是有一番認真研究的。他說,“對一個人物,你能理解多深就能演多深。這種深刻的理解,是經過年齡的增長人生的經歷,積累在頭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與事件的積累感受。把握一個人物,不僅要抓人物的主要方面,還要抓人物的性格側面。誰都知道魏徵,那是死諫之臣,這一點要抓住,要象,把這個概念放置在整部戲上,再把它稀釋化。但光突出這個還不行,還要有側面,他的痛苦,內心的矛盾,內心的恐懼和無奈,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對周圍的世界都有感受,有回應,這種回應也是一個正常人的回應。而區別在於,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內心無私。但他也有他的狡猾,他吃透了皇上,他賣直,你就不敢殺我,因為我沒有私心,這是本質的區別。”
董子武
董子武在《貞觀長歌》中飾演的魏徵
在演戲的過程中,董子武常常有一種即興的激情與亢奮。有一場戲,皇上打太子。魏徵認為不應該打,力爭和皇上辯論,當時準備的是給皇上講道理,一二三例舉,結果實際拍攝的時候,總感覺不對,後來實際拍攝中,他跟著感覺進戲,當時棍子啪啪的響,他一下把棍子抓住,然後跑進去和皇上吵起來,一下感覺對了,是魏徵的性格了。這時心裡才舒服了。
董子武說自己在剛開始影視表演的時候總“過”,總是話劇的范,很苦惱。但最終還是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慢慢歸納自己,以前演戲每次看回放,都把不足的地方牢牢記住,日後絕不再范同樣的錯誤。所以演戲,他從來不看回放,只要現場感覺對了,就沒有問題了,這一點,他非常自信。
回憶
“當有一天你老了的時候,你不需要再為生活奔波,也不需要在這人世沉浮,你會平靜的呆著,看著晚霞落去,又從陽光中醒來,這世界上的所有事情,只有一件你能做而且想做的,那就是——回憶。回憶過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回憶曾經美好或者痛苦的,這時你就會發現,只到這一刻,當回憶席捲的時候,你是否感覺懊悔:什麼事情我曾經想做卻沒有去做?”
採訪過後的很多天,董子武的這一番話還時時縈繞於我心間。“人生就是不要覺得後悔,做這一行我不後悔。”他如是說。採訪那天是個雨天,窗外細雨濛濛,董子武坐在那裡,用他充滿磁性的聲音為我製造了這樣一個幻覺空間。後來我想其實並不是這段話給了我回味的悠遠,而是當時那種情境中的情緒感染了我,當敘述的詩意和哲理向我撲面而來並打動我的時候,那就是董子武,作為一個演員的魅力,而這種魅力正是日積月累的功力。所以我想,儘管董子武的簡歷很長,儘管演的都不一定是主角,但我還是要把它記錄如下,因為它會講述的更多,甚過我以上的所有文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