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劍雄文集二:億兆斯民

葛劍雄文集二:億兆斯民

《葛劍雄文集二:億兆斯民》是2014年11月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葛劍雄。

基本介紹

  • 書名:葛劍雄文集二:億兆斯民
  • 作者:葛劍雄
  •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1月
  • 頁數:672 頁
  • 定價:9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21809473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西漢人口地理》是作者葛劍雄於1983年8月通過答辯的博學位論文,經修改完善後於1986年出版。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本正式出版的博士學位論文。葛劍雄在《西漢人口地理》中重新提出了研究中國古代人口地理的特殊意義,分析了西漢兩百年間的人口增長、分布和遷移。其認為,人口的遷移和分布,與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關係十分密切,人口數量不僅反映這個社會的物質財富,也反映了這個社會的力量。當時,中國人口史方面沒有任何中文專著,外文也只有一些論文和某一階段的專著,《西漢人口地理》完成以後成為國內第一部人口斷代史,開啟了歷史人口地理研究的先河。
  此後,葛劍雄的關注擴大至整箇中國人口史、移民史,乃至人口對現當代中國的影響,《中國人口發展史》是作者首部全面研究中國歷史人口地理的拓荒之作,帶世人更清晰地正視“人口”這把達摩克里斯之劍。
  此書出版後廣受到國際學界重視,既因其是國內第一手資料原創,同時又因其先吸收了國際人口學研究的先進成果。《中國人口發展史》包含了歷史人口調查制度與現存資料研究,歷代人口數量的發展和變化特點,囊括自秦漢、三國至隋、唐、宋、遼、金、元、明、清、至近代各個時期的人口分析,還有橫向層次的人口構成、再生產、分布、遷移研究。
  《葛劍雄文集:億兆斯民》特別收錄《人口與中國的現代化》(節選:人口分布的變遷),探討過去一個世紀——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關鍵階段里“人口”這一重要因素的作用,中國的現代化離不開人口的現代化。

作者簡介

  葛劍雄,祖籍浙江紹興,1945年12月出生於浙江吳興縣南潯鎮(今屬湖州市南潯區)。1965年當中學教師,1978年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系歷史地理專業研究生,師從譚其驤教授。1981年獲歷史學碩士學位,留校工作。1983年在職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85年任副教授,1991年任教授,1996年至2007年任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1999年至2007年兼任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至2014年3月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現任復旦大學資深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歷史學部委員、上海市歷史學會副會長、“未來地球計畫”中國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政府參事,全國政協常委。

圖書目錄

西漢人口地理
序(譚其驤)
緒論
第一節 研究歷史人口地理學的意義
第二節 研究中國歷史人口地理的有利因素
第三節 本文以西漢時期為研究階段的原因
第一篇 各階段的人口數量與人口增長率
第一章 現有研究成果及史料的評價
第一節 關於西漢初人口數的研究狀況
第二節 《漢書?地理志》戶口數的意義
第二章 從文獻記載考察各地區、各階段的人口變化
第一節 從部分侯國推測第一階段的人口增長
第二節 部分地區一、二、三階段的人口增長
第三節 部分地區二、三階段的人口增長
第四節 部分地區第三階段的人口增長
第三章 從人口變化規律考察西漢期間的人口增長率
第一節 人口政策
第二節 婚姻狀況
第三節 生育狀況(總生育率及繁殖率)
第四節 淨繁殖率
第五節 家庭規模
第四章 從農業生產及糧食產量考察人口的增長
第一節 糧食產量與人口的關係
第二節 主要農業區與墾田面積
第三節 農具、耕作制度、水利設施
第四節 糧食畝產的估計
第五節 從三輔地區的糧食產量增長率推測全國水平
第五章 關於武帝、宣帝時期的人口變化
第一節 武帝時“戶口減半”的文獻記載
第二節 武帝時影響人口變化諸因素的分析
第三節武帝末年至宣帝時戶口數的特殊現象
第四節幾種誤解的剖析
本篇結論
第二篇 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第六章 人口的地理分布
第一節 研究現狀的評價
第二節 利用《中國歷史地圖集》和《漢志》測定人口密度的幾個問題
第三節 人口分布圖和人口密度表及其說明
第四節 人口分布概述
第七章 人口分布的形成原因
第一節 自然條件
第二節 經濟條件
第三節 政治條件
第四節 歷史條件:秦代人口遷移及其影響
第五節 社會條件
第六節 上述諸因素的相互關係與影響
第三篇 人口遷移
第八章 關中的人口遷移
第一節 漢初的“實關中”政策
第二節 陵縣的設定與徙陵縣
第三節 其他徙關中類型
第四節 自關中遷出的類型
第五節 人口遷移數的推測
第六節 人口遷移的特點和影響
第九章 西北地區的人口遷移
第一節 內地人口徙邊
第二節 匈奴人的內徙
第三節 漢人徙入匈奴
第四節 羌人、氐人的遷徙
第五節 漢朝內地與西域間的人口流動
第十章 東南地區的人口遷移
第一節 漢初人口的基本狀況
第二節 越人內徙
第三節 武帝時徙民會稽辨正
第十一章 其他地區的人口遷移
第一節 西南地區
第二節 南部地區
第三節 東北地區
第四節 特殊遷徙地——房陵、上庸
結束語
後記
附圖
中國人口發展史
前言
緒論
第一節 中國人口發展史的空間範圍
第二節 中國人口發展史的時間範圍
第三節 中國人口發展史的具體內容
第四節 研究和了解中國人口發展史的意義
上編 歷史人口調查制度與現存資料
第一章 人口調查制度的起源
第一節 大禹時的人口記錄不可信
第二節 《周禮》的記載並非實際制度
第三節 《國語》所載為最早的人口調查制度
第四節 首次全國性人口調查完成於秦代
第五節 公元2年西漢戶口數是現存最早的全國性人口數
第二章 人口調查制度的演變和發展
第一節 戰國、秦、漢的上計
第二節 唐代的記賬和戶籍
第三節 多頭統計的混雜——宋代的戶口統計制度
第四節 金代的猛安謀克制和戶籍登記
第五節 明代的戶帖與黃冊制度
第六節 清代:由戶口登記向人口普查的過渡
第七節 1911—1949年:有名無實的人口調查
第三章 歷史人口資料的評價
第一節 歷代戶口統計數
第二節 方誌記載的戶口數
第三節 家譜:官方戶口數以外的資料庫
中編 歷代人口數量的發展和變化特點
第四章 秦、漢時期
第一節 先秦人口數的估計
第二節 秦時期
第三節 西漢時期
第四節 東漢時期
第五章 三國至隋時期
第一節 三國、西晉時期
第二節 東晉、南朝
第三節 十六國、北朝
第四節 隋時期
第六章 唐時期
第一節 戶口數字分析
第二節 人口峰值推算
第三節 隋唐之際人口谷底推算
第四節 唐後期的人口變化
第五節 唐朝統計範圍外的人口估計
第七章 宋、遼、金時期
第一節 五代時期的人口耗減
第二節 宋代戶口數的真實含義
第三節 宋代實際人口數的推算
第四節 遼朝人口數估計
第五節 金朝人口數量的變化
第六節 其他政權、地區的人口估計
第八章 元時期
第一節 史籍所載元代最高戶口數
第二節 金、南宋末年人口谷底的推測
第三節 元朝最高人口數的推測
第四節 西藏人口的調查
第九章 明時期
第一節 明代人口數量研究概況
第二節 明代初期人口總數的確定
第三節 元明之際的人口谷底
第四節 明代人口峰值估計
第五節 明朝統計範圍外的人口估計
第十章 清時期、近代
第一節 清代人口數量研究的評價
第二節 清代人口峰值
第三節 明清間人口谷底數的推算
第四節 清朝後期的人口耗減
第五節 怎樣認識清朝的“人口奇蹟”
第六節 1912—1953年的人口變化
第十一章 人口數量變化的特點
第一節 增長緩慢
第二節 “大起大落”和發展的階段性
第三節 人口增長的階級不平衡性
第四節 人口增長的民族不平衡性
第十二章 人口數量變化的原因
第一節 地理條件
第二節 農業生產
第三節 戰爭
第四節 政治制度
第五節 傳統思想和習慣影響
下編 人口構成 再生產 分布 遷移
第十三章 人口的構成與再生產
第一節 性別構成
第二節 婚姻狀況
第三節 家庭規模
第四節 出生率
第五節 死亡率
第六節 民族構成
第十四章 人口的分布
第一節 第一階段:商、周至東漢末年
第二節 第二階段:三國至五代時期
第三節 第三階段:宋至近代
第四節 人口分布重心的轉移
第五節 人口分布形成和變化的原因
第十五章 人口的遷移
第一節 人口遷移的類型、特點和規律
第二節 人口遷移的意義
餘論
後記
人口與中國的現代化(一八五○年以來)(節選)
前言
第六章 人口分布的變遷
一、璦琿——騰衝線的由來
二、璦琿——騰衝線是如何形成的
三、璦琿——騰衝線是固定不變的嗎?
四、如何看待東西部之間人口分布的差距
五、未來的展望
結語:告別馬爾薩斯
一、告別馬爾薩斯
二、並非只是人口多的問題
三、人口素質——更嚴峻的課題
四、憂慮和希望
附錄
千年人口
人口國策的堅持與調整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