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葉邑故城
- 外文名稱:old city of YeYi
- 地理位置:河南省葉縣葉邑鎮舊縣村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約100萬平方米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葉邑故城
- 所處時代:周
- 保護級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Ⅰ-145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批准文號:國發〔2006〕19號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故城規模,故城布局,文物遺存,價值意義,保護措施,歷史文化,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西周時期,葉縣一帶屬於應國。
春秋早期,應國被楚國滅掉,葉縣成為楚國版圖。
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軍與漢軍在昆陽(今葉縣)展開決戰。王莽軍大潰北逃,漢軍大勝。
遺址特點
故城規模
故城布局
葉邑故城,城內中心街南北長約2.5公里,以青石和紅石鋪路,街道狹窄,有縱三橫三六條主要道路。該城西部及南北部城郭遺址明顯,周長約9公里,最高約5.5米,牆體夯土層次分明。但葉邑故城城牆歷經千年風雪侵蝕及雨水、河流沖刷和現代生產生活的破壞,其牆體已經多處出現流失。
文物遺存
葉邑故城地面城垣已毀,散存少量遺物,採集有陶片、磚瓦殘塊等,周圍分布有墓葬。
距葉邑城址較近處的常莊村3座墓均為楚國墓,出土器物包括青銅器、木器、陶器、玉器、鉛器、車馬等,其中不乏國內精品。常莊村4號墓為春秋時期許國國君許寧公(許靈公)之墓,其出土的編鐘、青銅三戈戟、鉞戟等均為中國目前發現的文物精品。
價值意義
許國貴族墓群是研究中國東周許國文化的重要實物例證,對於研究中國南北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以及研究中國古代音樂發展史及科技史均有重要價值。
許國國君許靈公之墓出土的編鐘,是目前中國發現的由紐鍾、甬鍾、鑄鐘三組成套的唯一的一套,這套編鐘一反古樂的五音規範,包含了七個音階,這對研究中國古代音樂發展史有著重要價值。該墓的發掘填補了中國東周時期考古學的空白,證明葉邑城在歷史中的重要地位。
葉公(沈諸梁)在葉邑修建東、西二坡,西坡方圓二里,東坡東西長十里,南北寬七里。一為蓄水排澇,一為引水灌田,因勢利導,比戰國時期的鄭國渠早200多年,今壩基及遺蹟尚存,對研究中國古代水利工程建設及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價值。
保護措施
葉邑故城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12月30日,根據河南省文物管理局、河南省建設廳發布的檔案,調整和公布了葉邑故城的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以舊縣村十字街口為永久性坐標,向東970米至燒車河東150米處;向西850米至西城牆遺址外150米處;向南1550米至南石橋外150米處;向北1380米至北城牆遺址外150米處。建設控制地帶:由保護範圍向南1000米,向東1000米,向西1000米,向北1000米至澧河。
歷史文化
葉邑的由來
“葉”的來歷,相傳與周成王“桐葉封地”有關。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到這件事:成王與弱弟立樹下,取一桐葉以與之,日:“吾用封汝”。周公聞之進見日:“大王封弟其善。”成王日:“吾與之戲耳。”周公日:“人主無過舉,不當有戲言,言則必行之。”於是成王乃封小弟於應,是為葉邑。
葉公問政
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孔子率眾弟子周遊列國,曾專程到葉地拜訪葉公,希望得到葉公的重用。孔子在葉期間,多次與葉公談論為政之道,並稱讚葉公治葉經驗為“近者悅,遠者來”。葉公和孔子就何謂“正直”的為人標準進行了討論。葉公說:“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卻不以為然地說:“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由此,葉公對孔子的學說產生了懷疑。一天,他向孔子的弟子子路詢問孔子的為人,子路沒有回答。孔子知道後,責怪子路說:“汝奚不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因二人觀點不一致,孔子的葉邑之行並未得到所期望的結果,於是他很快離葉北返。孔子的門人大為不滿。後來,一些儒士借用葉公喜歡畫龍的故事杜撰了《葉公好龍》的寓言,把葉公喻為偽君子。
昆陽之戰
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二月漢軍圍宛,並連克昆陽(今葉縣)、定陵、郾城。三月,王莽聞南陽守將甄阜、梁丘賜戰死,劉玄稱帝,宛城被圍,大懼,命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率兵百萬(其甲士42萬),揮師南下。五月,新軍十萬餘至昆陽,圍城數十重。漢軍八九千人堅守城垣,劉秀等至郾城、定陵調集援兵。六月,劉秀率軍馳援昆陽,在距新軍四五里處布陣,並親率敢死者3000人,從城西水上沖其中堅,尋、邑陣亂,王尋被殺。城中漢軍亦鼓譟而出,里外夾擊,新軍大潰北逃,漢軍大勝,盡收其輜重、車甲珍寶。
旅遊信息
開放時間:全天
門票:免費開放
交通:自葉縣縣城出發,沿昆陽大道或葉公大道、234國道南行,途經葉邑鎮,至舊縣村。
葉邑鎮舊縣村葉邑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