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水村(雲南省麗江市寧蒗縣永寧鄉落水村)

落水村(雲南省麗江市寧蒗縣永寧鄉落水村)

雲南省麗江市寧蒗縣永寧鄉落水村委會隸屬寧蒗彝族自治縣永寧鄉,地處鄉東邊,距鄉政府所在地30.00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93公里。東鄰四川,南鄰寧蒗縣紅橋鄉,西鄰木底箐村委會,北鄰永寧村委會。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790畝,均為旱地。本村有獨特的民族風情旅遊資源和風景旅遊資源等。

落水村,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30.00公里, 國土面積55.60平方公里,海拔2700.00米,年平均氣溫9.30℃,年降水量1200.00毫米,適宜種植洋芋、蕎子、燕麥等農作物。有耕地3992.76畝,其中人均耕地0.00畝;有林地18195.76畝。

全村轄1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40戶,有鄉村人口3331人,其中農業人口3278人,勞動力170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09人。

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5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01.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旅遊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落水村
  • 行政區類別:村莊
  • 所屬地區:寧蒗縣永寧鄉
  • 下轄地區:11個村民小組
  • 地理位置:永寧鄉東邊
  • 面積:55.60平方公里
  • 人口:3331人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9.30℃,年降水量1200.00毫米
歷史,村情概述,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歷史

落水村落水村
落水村--分為上落水和下落水,公路西側、房屋較矮小的一片屋群叫上落水,這裡的民居較古老;公路東側緊依湖畔且房屋高大的一片屋群叫下落水,這裡因旅遊業的發展,都已是幾層樓的現代民居了。而無論上落水的老民居,還是下落水的新民居,它們都是全木結構的房屋,四壁用削皮後的圓木,兩端砍上卡口銜楔壘摞而成,屋頂則用木板鋪蓋,上壓石塊,整幢房屋不用一顆釘子,也不用磚瓦,它不僅冬暖夏涼,而且用銜楔整架結構而特別防震。這就是摩梭人木楞房

村情概述

該村委會隸屬寧蒗彝族自治縣永寧鄉,地處鄉東邊,距鄉政府所在地30.00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93公里。東鄰四川,南鄰寧蒗縣紅橋鄉,西鄰木底箐村委會,北鄰永寧村委會。轄洛水、浪放等11個自然村。現有農戶 676戶,有鄉村人口3259人,其中農業人口3196人,勞動力147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33人。
全村國土面積55.60平方公里,海拔2,700.00米,年平均氣溫 9.30 ℃,年降水量 1,200.00 毫米,適合種植洋芋蕎子、燕麥等農作物。
全村耕地面積 3,991.55 畝,人均耕地1.21畝,林地 64,218.95 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07.5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333.00 元。農民收入主要以 旅遊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790畝,均為旱地。人均耕地1.06畝,主要種植洋芋、蕎子、燕麥等農作物;擁有林地18195.7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41.75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20 畝,主要種植蘋果、酸梅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13,561.00畝(包括瀘沽湖50多平方公里),其中養殖面積 47.00 畝;草地 70.00畝;荒山荒地 802.00畝,其他面積 751.00畝。本村有獨特的民族風情旅遊資源和風景旅遊資源等。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五通(其中有一個村小組---老屋基未通公路),洛水村小組有路燈。全村有504戶通自來水,有97戶飲用井水,有6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10%)。所有農戶通電,有16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2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24.4%和78.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9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80戶(分別占總數的88.2%和71.7%)。
該村到鄉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1公里,距離集貿市場30.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2輛,拖拉機34輛,摩托9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86.40畝,有效灌溉率為32.22 %。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6戶;未建有小水窖;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9戶。全村有7個村小組已通自來水;有11個村小組已通電;有10個村小組已通路;有11個村小組已通電視;有11個村小組已通電話;有1 個村小組已通路燈。有3個村小組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1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89.4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8萬元,占總收入的23.4%;畜牧業收入200萬元,占總收入的22.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010頭,肉牛5頭,肉羊140頭);漁業收入15.6萬元,占總收入的1.75%;林業收入35.80萬元,占總收入的4%;第二、三產業收入215萬元,占總收入的35.4%;工資性收入120萬元,占總收入的13.5%。
農民人均純收入2120元,農民收入以旅遊業、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80人(占勞動力的28.3%),在省內務工330人,到省外務工15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旅遊業;種植業和養殖業的銷售主要在本地。2008年全村種植業和養殖業銷售總收入13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5.3%。該村正在發展旅遊業,計畫大力發展民族風俗旅遊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69戶,共鄉村人口3313人,其中男性1588人,女性1725人。其中農業人口3250人,勞動力1700人。該村以納西族(摩梭人)、漢族、彝族為主(是摩梭人、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納西族(摩梭人)1308人,漢族1219人、彝族470人,其他民族316人。
到2008年底,全村未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80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6.2%;享受低保739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24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7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30.5 公里。
該村建有公廁2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420戶,占農戶總數的62.80%。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5所,校舍建築面積4,349.00平方米,擁有教師21人,在校學生658人,距離鄉中學30.00 公里。整個村委會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780人,中學生269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 5個、沒有業餘文娛宣傳隊。建有一個摩梭風情文娛隊,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0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854.26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6.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1823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2.00萬元,有固定資產300.5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2.6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5個,黨員總數35人,黨員中男黨員33人,女黨員2人。 團員153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主要是燃料缺少,耕地灌溉、生活排溝渠設施差,機耕路設施、醫療衛生有待改善。。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有發展產業: 1、發展畜牧、養殖業; 2、發展經濟林果與綠色原生態產業; 3、繼續發展旅遊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