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筍輪斑病是由匐柄霉、枯葉格孢腔菌引起的、發生在萵筍的病害。主要為害採種株葉片,在葉片上形成圓形至近圓形褐色斑點,在不同的條件下病斑大小差異較大,直徑1—12毫米,褐色至灰褐色,具有同心輪紋,在田間一般病斑表面看不到霉狀物。
萵筍輪斑病在溫暖潮濕,陰雨天及結露持續時間長的情況下,易流行;在土壤肥力不足,植株生長衰弱時,發病重。
萵筍輪斑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選用耐寒性品種、實行輪作、加強栽培管理以及及時清潔田園。發病初期或病情嚴重時還可以進行藥劑防治,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3天停止用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萵筍輪斑病
- 外文名:Asparagus zonate spot
- 別名:黑斑病、輪紋病、葉枯病
- 病原:匐柄霉、枯葉格孢腔菌
- 為害作物:萵筍
- 為害部位:葉片
病原特徵
為害症狀
侵染循環
流行規律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 選種:選用耐寒性品種,可減輕發病。
- 實行輪作:實行2-3年輪作。
- 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及磷鉀肥,提高抗病力。
- 清潔田園:及時摘去老葉和病葉,將病殘體深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