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載縣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

萬載縣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是一項由萬載縣政府相關部門頒布的檔案。

2010年,是我縣攻堅克難謀發展、和衷共濟創輝煌的一年。一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高揚科學發展、趕超發展旗幟,積極應對挑戰,搶抓發展機遇,全力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圓滿完成了縣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縣生產總值完成57.6億元,增長14.3%;財政總收入完成6.53億元,增長28.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3.95億元,增長28.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0.23億元,增長2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7.92億元,增長18.9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7.55億元,增長36.7%;出口總額達9465.31萬美元,增長55.7%。2010年各項目標任務的實現,標誌著我縣“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過去的五年,是經濟總量快速增長、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十一五”末,全縣多項經濟發展指標均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生產總值是“十五”末的2.23倍,年均增長14.2%;財政總收入是“十五”末的3.42倍,年均增長27.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是“十五”末的3.29倍,年均增長26.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是“十五”末的4.07倍,年均增長27.9%;出口總額是“十五”末的5.05倍,年均增長38.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是“十五”末的3.85倍,年均增長3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十五”末的2.30倍,年均增長18.1 %;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出口總額等四項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翻番目標。“十一五”期間,共投入3.5億元用於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園區面積6平方公里;入園企業達到128家,比“十五”末新增88家,主營業務收入達19.4億元,稅收達7775萬元,分別是“十五”末的7.73倍和6.77倍。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2.17億元,比“十五”末增加31億元,年均增長19.9%;各項貸款餘額達到24.11億元,比“十五”末增加14.53億元,年均增長10.66%。
過去的五年,是產業結構日趨最佳化、運行質量顯著提高的五年。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由“十五”末的29.3:43.2:27.5調整為19.4:55.7:24.9,二產比重提高了12.5個百分點,工業化程度明顯提高。“十一五”末,全縣工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大關,達到124億元,年均遞增26.4%,實現利稅突破12億元,是“十五”末的8.13倍。支柱產業在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高。通過三年的整頓提升和成功舉辦首屆花炮文化節及首屆海峽兩岸煙花爆竹產業發展高峰論壇,萬載花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花炮產業成功實現轉型提質發展;“十一五”末,花炮工業產值突破40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總量的32.25%,稅收突破2億元,分別是“十五”末的2.36倍和2.57倍;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特色農業有序發展,“十一五”末,有機認證面積新增4.85萬畝,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增256個,初步形成了“企業+合作社+基地”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有機食品加工龍頭企業達到12個,有機食品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9.25億元,實現稅收2919萬元,分別是“十五”末的7.67倍和12.16倍,期間,被省發改委認定為全省唯一的有機(綠色)食品加工產業基地,並成功創建三興鬧坪省級有機(現代)農業示範區;畜牧水產業不斷壯大,“十一五”末,畜牧水產業實現總產值8.7億元,是“十五”末的1.85倍。旅遊業蓬勃發展,竹山洞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和“江西十大特色美景”之一,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政府舊址群被評為“江西省百姓喜愛的十大紅色旅遊景區”之一,“十一五”末,接待遊客達111.6萬人次,是“十五”末的5.72倍,旅遊綜合收入達8.47億元,是“十五”末的9.42倍。汽運物流產業初具規模,“十一五”末,全縣共有專業貨運公司11家,貨車保有量達2403輛、21053噸位,年創稅收4000萬元,以旅遊、物流、商貿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過去的五年,是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發展活力不斷增強的五年。企業改革繼續深化,現代企業制度基本建立;財稅金融創新成效明顯,稅收和非稅收入征管機制進一步健全;農村商業銀行改制深入推進,中小企業擔保、小額貸款機構健康發展,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市政公用事業改革紮實推進,縣鄉機構改革圓滿完成,農村綜合改革、投融資體制等重點領域改革初見成效。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跑項爭資和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十一五”期間,累計向上爭取國家及省級項目194個,累計爭取無償資金4.43億元,實際引進縣外工業資金68.45億元,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155個,億元和千萬美元以上項目42個;並在引進10億元以上特大項目上實現了新的突破,投資60億元的熱電聯產項目已簽訂了項目投資協定書,並進入省政府“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籠子”;投資18億元的華夏紡織項目已成功簽約,正在積極推進;投資70億元的比亞迪鋰電項目經過幾年來的跟蹤聯繫,也取得了重大進展,有望年內落戶宜春經濟開發區。全面加強對外聯繫和合作,成功與美國布拉夫頓市結為友好城市,並與上海交大、南開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昌大學、江西師範大學、宜春學院等高等院校建立縣校長期合作關係。大力拓展對外貿易,創建優質出口服務平台,先後成立了宜春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萬載工作站、萬載縣海關事務聯絡辦公室、萬載口岸辦公室,外經外貿成績斐然,“十一五”期間,出口創匯總額達2.32億元,是“十五”期間總量的9.3倍。
過去的五年,是城市功能更加完善、農村面貌明顯改觀的五年。“十一五”期間,全縣城市建成區面積達10.2平方公里,比“十五”末增加2.6平方公里;城鎮人口達10.32萬人,比“十五”末增加3.32萬人;城鎮化率達38%,比“十五”末提升11.83個百分點。先後編制了城市總體規劃、老城西區、兩江口和縣城南部組團等控制性詳細規劃,縣城控規率達到90%。累計投入資金4.2億元,全力推進老城區改造和新城區建設。五年來,新建了鳳凰山公園、龍河公園、康樂休閒公園、西屏山公園、得勝路、康樂大道、濱江路、將軍大道、東門環島、220KV變電站、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等一批重點工程。大力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新建、改建、擴建城市道路86萬平方米,硬化小街小巷面積6萬平方米,完成城區22條主次街道和所有小街小巷亮化工作,城區路燈裝燈率和亮燈率達到97%。全面實施規劃建綠、騰地造綠、見縫插綠等工程,城市綠地率達36.25%,綠地覆蓋率達41.2%。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居住、商務、服務等功能不斷完善,城鎮規模快速擴張。農村基礎建設紮實推進,“十一五”期間,財政支農支出累計達8.6億元,共實施農田水利建設項目78個,完成了15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32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和5000座沼氣池建設,解決了11.65萬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改造中低產田6.3萬畝,新建農村客運站6個,村級客運候車廳159個,渡改橋6座,新建農村水泥公路403.2公里,行政村通公路率達100%;以“六改四普及”和“三綠一處理”為工作重點,投入資金近3億元,全面開展新農村建設、農村清潔和造林綠化“一大四小”三大工程,共完成435個新農村點建設,形成“一村一品”建設點435個,“一村一品”產業總值達2.2億元,人均從中受益純收入達2300多元,新建農村垃圾焚燒爐167座,改造低產油茶林5萬畝,造林綠化15萬畝。
過去的五年,是社會事業繁榮發展、公共服務全面加強的五年。城鄉教育資源得到整合最佳化,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教育教學質量整體提升,高考二本上線人數實現三年翻番;成立了煙花爆竹專業學校,縣職業技術學校被評為全國職業教育創新管理學校和省級重點職業技術學校。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順利實施,衛生事業普惠民生,五年來,全縣共投入資金1億多元興建醫技大樓和購置醫療設備,衛生醫療條件顯著改善,四所中心衛生院全部實施了藥品零差價銷售,181個村衛生所(室)均達到江西省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標準要求;全縣農民平均實際醫藥費報銷比例達到51.4%,列全市第二位,累計為農民減少醫藥費支出1億多元;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進一步加強,食品醫藥市場秩序日益規範,人民民眾飲食用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民眾生育觀念明顯轉變,計畫生育落後局面得到扭轉,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1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97‰以內。科技套用成果顯著,組織實施省級以上科技計畫15項,科技成果鑑定20項,轉化科技成果10項,科技貢獻率達到13.63%。文化、廣電、體育事業欣欣向榮,民眾文體生活豐富多彩,開口儺、得勝鼓、花炮製作技藝、夏布織造技藝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勝鼓”榮獲全國民間鼓舞鼓樂大賽最高榮譽“山花獎”,夏布織造技藝成功走進上海世博會,縣圖書館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一級圖書館;廣播“村村響”工作繼續推進,萬載人民廣播電台恢復播音;殘疾人運動員馮斌獲得第十屆亞殘運會73公斤級盲人柔道項目銅牌。農村社會工作“萬載模式”和家電下鄉“現買現補”補貼方式全國推廣。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有序開展,“五五”普法順利通過省、市驗收,雙擁共建紮實推進,人民防空工作進一步加強,國防教育和後備力量建設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民族宗教、機構編制、外事僑務、對台事務、工商物價、糧食儲備、供銷物資、郵政通信、國資管理、機關事務、統計檔案、氣象農機、婦女兒童、老齡和紅十字會等各項工作都有新的進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