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載縣縣城總體規劃

為了指導萬載縣建設和發展,為協調城鄉空間布局,為改善人居環境,為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萬載縣自然資源局特制定《江西省萬載縣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載縣縣城總體規劃
  • 責任部門:萬載縣自然資源局
  • 索 引 號:014742224A/2021-0118873
  • 生成日期:2021-11-29
  •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 公開範圍:全社會
  • 公開時限:常年公開
第1章總則
第一條規劃目的
為指導萬載縣建設和發展,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特制定《江西省萬載縣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以下簡稱為“本規劃”)。
第二條 指導思想與原則
(1)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五個統籌,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護人文資源,尊重歷史文化;
(2)   以實現現代化為目標,推進經濟、社會、城鎮建設、環境保護多方面的齊頭並進,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3)   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指導,遵循生態系統平衡的觀念,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確定合理的環境容量和科學的建設標準;
(4)   統籌城鄉發展,統籌規劃村鎮空間,提高城鎮發展質量、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人居環境的改善;
(5)   因地制宜,堅持從實際情況出發,確定合理的城鎮發展目標與戰略,近遠結合,促進城鎮發展的有序推進;
(6)   以人為本,改善人居環境,方便民眾生活,保障公共利益,維護社會穩定和公共安全。
第三條 規劃依據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年);
(2)   《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2011)》
(3)   《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建設部第146號令);
(4)   《江西省城鄉規劃條例》(2010年);
(5)   《江西省村莊建設規劃技術導則》(2006年);
(6)   《江西省城鎮體系規劃(2012-2030年)》
(7)   《宜春市市域城鎮體系規劃(2008-2020)》;
(8)   《宜春市中心城總體規劃(2008-2030)》;
(9)   《宜春市新型城鎮化專項規劃(2011-2015)》;
(10) 《萬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11) 《萬載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12) 《萬載縣統計年鑑》;
(13) 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及技術規範。
第四條 規劃期限
本規劃的期限為2011-2030年,其中:
近期:2011年-2015年;
中期:2016年-2020年;
遠期:2021年-2030年。
第五條 規劃地域層次
本規劃範圍劃分為縣域、規劃區以及縣城三個層面。
(1)   縣域層面:規劃範圍與萬載縣域行政範圍一致,包括9鎮7鄉1街道,總面積約1711.31平方公里[1]。
(2)   規劃區層面:控制範圍東至萬載縣與上高縣的行政邊界;南至萬載縣與宜春市行政邊界;西臨宜萬高速;北至錦江,總面積約105平方公里。
(3)   縣城層面:依據縣城土地使用規劃圖劃定,總面積約28.3平方公里。
第六條 強制性內容
文本中黑體字加下劃線條文為本規劃強制性內容。強制性內容是對城市規劃實施進行監督檢查的基本依據,違反城市總體規劃強制性內容進行建設的,屬嚴重影響城市總體規劃的行為,應依法進行查處。
第2章 縣域城鄉發展目標與戰略
第七條  城鄉發展總目標
到2030年,力爭將萬載建設成:青山、碧水、秀城,花炮之鄉、百合故里的樂業宜居之所
第八條 區域協調戰略
積極推進“宜春萬載都市區”的經濟合作與協調發展,加強在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城鎮空間與公用設施布局等方面與宜春的協調發展,進一步提升“宜春萬載都市區”作為宜春市域西部核心的綜合輻射帶動能力。
從空間上引導縣城向南發展,構築縱向發展軸線,打造“宜萬都市區”城市走廊,建設以綜合型服務為主題、以生態宜居為特色的城南新區。
第九條 經濟發展戰略
積極推動工業化進程,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同時注重最佳化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綠色有機農業、推動工業最佳化升級,加快服務業發展。
第十條  社會發展戰略
最佳化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提升對勞動力的培訓與服務,完善社區服務體系,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強文化事業發展,構建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第十一條 城鎮化發展戰略
加快城鎮化步伐,促進人口向縣城集中,加大社會保障覆蓋度,加快縣城城鎮建設,完善城鎮的綜合功能,提升城鎮吸引力,吸引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的集聚。
第十二條 生態環境發展戰略
城鎮建設以生態保護為前提,提出空間管制措施,有效保護生態敏感地區、風景名勝區、生態保護區,積極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嚴格執行環境排放標準,節約使用能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