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德州

萬德州

唐朝的萬德州,宋時的果化州,民國的平治和果德縣,如今要改名叫平果市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德洲
  • 外文名:無
  • 全名:唐置羈糜萬德州
  • 時間:唐朝
唐置羈糜萬德州,治今廣西平果縣坡造鎮歸德村,屬邕州都督府。 宋熙寧中,萬德州改為歸德州,屬邕州。平果縣由原平治縣和果德兩縣於1951年5月14日合併建置。新縣名取原兩縣名首字組合而成。同年7月27日 ,武鳴縣四坡鄉的印山、安邦、龍盤、明講、靈塘、坡造、金沙等7個村規劃屬平果縣。同月,原鎮結縣的大隆、南坡兩鄉,隆安縣留德鄉的新安、舊穠兩街和那勞、布潭、三多3個村撥歸平果縣。1955年9月,原平治縣的江南、鎮江、中山、古玟4個鄉劃歸都安瑤族自治縣。
平果縣古為百越地。秦,今平果縣屬象郡地。漢初,今縣境為南越國屬地;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國被平定後,屬鬱林郡增食縣地。三國時,今縣境屬吳,仍為鬱林郡增食縣地。晉,今縣境屬晉興郡增翊縣地。南北朝,仍屬晉興郡增翊縣地。隋朝,今縣境屬鬱林郡地。
唐朝,今縣境置羈糜萬德州(今坡造鎮歸德村)、思恩州(今舊城鎮興寧街)、恩城州(今榜圩鎮),屬邕州都督府;另置都救縣(今同老鄉境內),屬田州。
五代十國,先屬楚,後屬南漢,仍為羈糜萬德州、思恩州、恩城州和都救縣。
宋朝,增置羈糜果化州(州治今果化鎮槐前村);熙寧中,萬德州改為歸德州;羈糜州屬邕州,都救縣屬田州。
元朝,都救縣廢。今縣境仍置果化州、歸德州、恩城州、思恩州,均屬田州路。
明朝,果化州、歸德州仍沿襲,洪武二年(1369年)屬田州府。
明正統五年(1440年)思恩州升為思恩府,正統七年(1442年)府治遷至喬利(今馬山縣境內)。弘治五年(1492年)恩城州廢;弘治十八年(1505年)歸德州改屬南寧府。嘉靖七年(1528年)思恩府遷治武緣縣北(今武鳴縣地),後改為思恩軍民府,分置九個土巡檢司,其中今縣境設下旺土巡檢司(今海城鄉)、舊城土巡檢司(今舊城);另外,境內丹良堡(今果化鎮、馬頭鎮、新安鎮、太平鎮大部分轄地)屬白山土巡檢司(司治今馬山縣境),都陽寨屬都陽土巡檢司(司治今大化瑤族自治縣都陽鎮)。嘉靖九年(1530年)果化州改屬南寧府。
清朝,除下旺土巡檢司改屬百色直隸廳外,其餘不變。
民國2年(1913年)果化土州、歸德土州、舊城土司屬邕南道(民國3年改稱南寧道);下旺土司屬田南道。民國4年8月,果化土州、歸德土州和白山土司丹良等城頭地、都陽土司下段地、舊城土司本境地、下旺土司插入地改流合置果德縣,縣治在今縣境馬頭鎮,屬南寧道。民國7年上林土縣(今田東縣境內)和下旺土司(今海城鄉境內)改流合置思林縣,縣治在今田東縣思林街,屬田南道。民國19年,廣西建立民團制度,果德縣屬賓陽民團區,思林縣屬恩隆民團區;民國21年民團區合併,果德縣、思林縣均改隸百色民團區;民國22年,思林屬天保民團區。
民國23年,思林縣更名平治縣,縣治移至今榜圩鎮,劃歸百色行政監督區;民國25年劃歸南寧行政監督區。民國28年2月,南寧行政監督區劃分為南寧、武鳴2個行政監督區,平治縣、果德縣均歸屬武鳴行政監督區。民國29年,平治、果德屬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全司令公署,區治武鳴。民國31年改屬第四區,區治南寧;民國33年暫劃歸第五區,區治百色;民國34年,又重新劃歸第四區,區治南寧;民國37年屬第十一區,區治武鳴。
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後,果德縣、平治縣隸屬武鳴人民專員公署,1951年2月21日撤銷武鳴專區,果德縣、平治縣劃歸百色專區。
1951年5月,果德縣、平治縣合併置平果縣,屬百色專區,縣治馬頭鎮。1970年,百色專區改稱百色地區,2002年6月2日百色地區改設百色市,平果縣隸屬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