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麒麟獅象燈是江西省萬安縣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屬於民間燈彩,流傳在萬安縣澗田、武術、寶山等。它是由紙糊篾紮成麒麟、獅子、象等形象的燈具,分別由四人各執一燈進行表演。 萬安麒麟獅象燈簡稱“獅燈”,流行於萬安澗田、武術等地。相傳唐朝中期,本縣龍泉鄉江東一帶久旱無雨,為了求雨,村民們根據古代有關“麒麟坐屋頂能避邪,獅子守大門定繁榮,大象進門廳多富貴”的傳說用篾子紮成麒麟、獅子、象,糊上彩紙和彩布,下面裝上手柄,用手舉著不斷擺動,走村串戶,到各地游舞玩耍,祈求吉祥。流傳下來,便是獨具民俗風味的麒麟獅象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安麒麟獅象燈
- 含義: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 地點:江西省萬安縣
- 屬於:民間燈彩
- 遺產級別: 省
基本信息,組成,歷史記載,獅燈特點,傳承意義,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萬安麒麟獅象燈
所屬地區: 江西 · 吉安 · 萬安縣
遺產編號:Ⅲ-20
遺產類別:民間舞蹈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吉安市萬安縣
遺產級別: 省
組成
麒麟獅象燈由4隻彩燈組成:一是紫色麒麟,二是紅色獅子,三是杏色獅子,四是白色大象。有的地方還加上兩隻瓶狀彩燈。象徵意義是:麒麟象徵吉祥如意,國泰民安;獅子象徵民族強盛,發達興旺;大象象徵豬肥牛壯,萬象更新。表演過程分為:出春、四門大開、朝壇、滾球、穿花、纏柱6個套路,動作急緩相向,動靜結合,有合有散,形象逼真,動作多變,引人入勝。表演時,用大鼓,大、小鈸,大、小鑼,嗩吶,吶子等民間樂器伴奏,吹奏《瓜子仁》、《十杯酒》、《下山虎》等輕鬆活潑的民間曲牌,氣氛十分熱烈。
歷史記載
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據清同治十二年新修的《萬安縣誌》方輿志風俗篇中記載:元霄夜間群執歌本曼聲唱之十五夜扮燈者或擎或跨。據老藝人賴渭莊(1892年生,萬安縣澗田鄉人)介紹:相傳唐朝時,有一年萬安上鄉河東一帶天降災難,久旱無雨,民不聊生。為了求得風調雨順,山民們祈求麒麟、獅子、大象幫助他們。因為萬安自古有麒麟坐屋項壓邪;獅子守大門繁榮;大象進家門富貴的說法。山民們在屋項中央放一隻麒麟,曰麒麟為王;在祠堂門兩側安放獅子,曰獅為衛;在屋項兩角安上兩隻象,曰象為伍。恰巧,第二年這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此後,山民們就用竹篾扎制了麒麟、獅、象形彩燈掛在廳堂或擎著在屋場舞玩,以表達自己的美好願望。
1986年,該節目參加全省民間音樂舞蹈表演獲優秀表演獎。同年,該節目還參加了江西省首屆廬山藝術博覽會演出。
獅燈特點
獅燈在每年春節期間表演。除在祠堂表演外,還可以走村串戶,男、女均可以玩。走村串戶時,獅燈按吉祥燈、麒麟、綠獅、紅獅(或黃獅)、大象的次序排列。快到村口時,鑼鼓隊就起傢伙(敲響鑼鼓),村裡的男女老少就會涌到村口,鳴鞭炮迎接。
獅燈表演有一套完整的程式和套路,他們到村莊後,首先念誦讚詞,詞是根據不同的地點、對象臨時現編的。如:獅燈送福,子孫滿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麒麟獅象賀新年,家家幸福日子甜,麒麟獅象祝元霄,倉滿豬肥人人笑等。贊畢就進行表演。先跳十字、匯合等隊形,表示四門大開,給大家帶來四方財寶;然後跳狗牯跳動作朝壇,即圍住戲台(凡大村莊都有戲台,即壇台)不停地走動,表示消災辟邪,祈求吉祥。最後,獅子將繡球、麒麟將玉皇大帝的玉書,白象將觀音老母的淨水瓶賜給人間,名曰纏柱。寓意接住了繡球就會找到好姻緣;聽了玉書的勸導就能從善;用了淨水瓶的水,就會逢凶化吉。纏柱表示通過跳了獅燈就把幸福緊緊纏住了。此時,村民們便爭先恐後地將麒麟和獅子的鬍鬚撕下一些,貼在自家門楣上,意思是留下了獅威,能消災免難。
獅燈的道具均用竹篾編成骨架,細繩連線而成,製作精巧,舞動起來輕快自如。頭、尾兩處各裝一根用以操作的竹柄,骨架外用彩紙剪成鬃毛貼上,眼睛用蛋殼或桌球做,中間裝一個電池的小燈泡,使之有神,栩栩如生。在武術鄉的獅隊,還要做上兩隻瓶狀的吉祥燈在隊前引路。
伴奏音樂由打擊樂和萬安鄉土小調組成,節奏明快,情緒熱烈。
傳承意義
保護麒麟獅象燈對研究和弘揚麒麟文化,研究歷史,弘揚民俗民間文化藝術,增進團結,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較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