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萊維頓
- 外文名:Levittown
- 詞性:名詞
- 人口:1600萬
由來,基本信息,概述,資料,內容,內容1,
由來
基本信息
二戰後大批美國大兵返回國內,需要購買住房。萊維頓父子建造的郊區城鎮解決了他們的安居問題,也改變了美國城市化的格局 。
概述
二戰結束以後,大批美國大兵返回國內。這批人為數可不少,超過1600萬,而且大多是年輕力壯之輩。在戰場上廝殺了幾年以後,他們回到了家鄉,該建設自己的小日子了。他們要結婚生子,要擁有自己的家、自己的住房。1946年一年就出生了新生兒340萬——這就是所謂的戰後“嬰兒潮”。同時,戰後紐約等大城市紛紛展開了城市的改造和建設。這造成了大量“拆遷戶”。這些人也要購買新的住宅。怎么滿足突然爆發的對住房的大量需求呢?這成為擺在美國政府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資料
內容
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經濟危機及隨後的世界大戰,使建築業的發展受到很大抑制。用於建造住宅的資源數量大大減少。房地產商或者破產或者轉行,新屋建造數量很少。因此,那些退伍的大兵和“拆遷戶”,想要在紐約這樣的大城市中購買自己的住宅,基本上是痴心妄想。他們中的許多人不得不暫時和父母擠在一起居住。
這時,美蘇之間的冷戰也正愈演愈烈。在這種背景下,能否為人民提供足夠數量且足夠好的住房,甚至具有了制度競賽的意義。杜魯門總統就曾宣稱:“在我們證明我們的民主體制可以為我們的人民提供像樣的住房以前,我們怎么能指望在歐洲推廣民主呢?”而所謂“像樣的住房”,在美國人看來,就是指獨立的帶有院落的住房。這種住房區別於蘇聯那種集中居住的公寓式住宅。美國人諷刺那種集中式的住宅是“巢穴”。
內容1
杜魯門總統設法說服國會,向建築業投放了幾十億美元的財政撥款,以推動住宅業的快速發展。這筆錢主要用於幫助退伍軍人們獲得低息貸款。萊維特父子機敏地意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市場機會。他們抓住了這個機會,投身於住宅建造業之中。
萊維特父子在戰前就曾經從事住宅業,並取得了成功。戰爭期間,他們曾為美國海軍一家造船廠的工人建造住房。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獲得了良好的市場信譽和大批量、低成本建造住房的經驗。正是這種經驗,幫助他們在戰後開創了萊維頓這種開創性的住宅建設模式。
1947年5月7日,萊維特公司在當時的紐約郊區購買了4000英畝土地,宣布要在這裡建造2000套住房。這些住房結構簡單、便宜,但配備家具和足夠的廚衛設施,主要供退伍軍人家庭租用。在這個項目出現以前,美國的住宅建造業一般都是小規模的分散項目。萊維頓是當時美國全國最大的住房開發項目。也可以說,萊維頓住宅把住宅建造帶入了工業化階段。
為了加快建設的進度、降低建設成本,萊維特父子專門建成了製造房屋半成品的工廠。半成品從工廠運到工地以後被組裝成房屋。這樣一來,建造速度就大大提高了。1947年當年,萊維特公司就完成了2000套住房的建設計畫。這是當時美國建房速度的最高紀錄。
2000套住房投入市場以後,很快就全部都出租出去了。但還有更多的退伍軍人在排隊,想要租到這種住房。萊維特父子乘勢而上,宣布將再建造4000套住房。而且,這些住房將不再出租,而是直接出售給消費者。
在許多美國人心目中,西部牧場主式的房屋是最理想的住宅形式。這種房屋寬大舒適,有自己的院落。投其所好,萊維特父子就把自己將要建造的住房稱為牧場主住房。當然,由於土地面積的限制,紐約郊區的住房不可能擁有西部農場那樣大的面積,但在獨立性、舒適性上,萊維頓確實很接近牧場主的住宅。這樣的獨立住宅售價7990美元。當時美國家庭的平均年收入是5000美元左右。也就是說,依靠政府和銀行推出的分期付款政策,普通的剛結婚的年輕夫婦也完全有能力購買一套這樣的住房。
當然,這樣的住房是位於大城市的郊區的,遠離城市的中心。但是,30年代以來,尤其是二戰以後,美國政府大力發展了高速公路。交通條件的改善使得住在郊區所帶來的不便大大減小。更重要的是,由於投資者在獲得土地、自由建設、自由開辦商業設施方面沒有什麼人為的障礙,當萊維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以後,相應的購物中心、娛樂場地和社區中心也相繼建造起來。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在獲得公共服務方面已經和城裡沒什麼大的區別,甚至更加舒適愜意。
到1951年,萊維特父子共在紐約郊區建造了17000多套住宅。容納了將近10萬人居住。由於各項公共設施的完善,這裡已經從單純的居住區演變為紐約的一個巨型郊區,這實際上是紐約市範圍的大幅擴大。這時,“萊維頓”這個名字已經不脛而走、聲名遠揚了。1950年7月3日,老萊維特被選為《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萊維頓的名聲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大量到紐約的遊客都想要到這裡看一看。這裡的知名度僅次於自由女神像。
1951年,萊維特父子從紐約轉戰賓夕法尼亞州,在費城郊區又建造了一個萊維頓。這個萊維頓占地多達6000英畝。區內同時興建了豐富的公共設施,包括美國最早的一批郊區購物中心。這個萊維頓地跨四個行政區域,雖然不能單獨建市,但按照人口規模計算,已經成為賓夕法尼亞州的第十大城市。
1955年,萊維特父子又來到新澤西州。吸取了賓夕法尼亞州的教訓,他們儘量避免跨行政區域的規劃。這一次,他們集中購買了一個鄉的大部分土地,並重新劃定行政區域。這樣從一開始就保證了萊維頓住宅區的有效的公共治理。這個萊維頓在公共設施的建設方面更加成熟,居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非常舒適。
這些萊維頓社區建立以後,成為其他人效仿的對象,大大加速了美國城市郊區化的進程。二戰以前,美國郊區也建有一些住宅,但規模很小,很分散,遠遠不能被稱為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化。萊維頓等社區出現以後,大批人口開始從城市中心區域轉移到這些郊區。到1970年,美國的郊區人口已經超過了市區人口。這成為城市人口超過農村人口以後的又一次歷史轉折點。美國的這些大城市,通過不斷地向郊區擴張,兼併了許多周邊的縣市,甚至跨越了州的界限。同時,這些大城市已經從原有的單一中心格局,轉變為分散性多中心的大都市區格局,甚至轉變為容納了大量人口的城市帶。
現在,萊維頓式住宅被認為是非常理想的居住地。在這些社區,相比於老城區,人們的同質性很高,生活寧靜,公共設施則絲毫也不落後於中心城區——也許更好。在萊維頓社區,家庭的作用非常重要,社區的公共精神非常突出,生活溫馨輕鬆,總之,是近乎完美的生活社區。住在萊維頓的人們也非常自豪。今天,在網際網路上檢索Levittown這個詞,會看到許多人的讚譽之詞,比如“造訪萊維頓就像觀賞一部賞心悅目的電影”,“萊維頓是全美國最具代表性的郊區”。萊維頓所在的郊區,地價都有了大幅度的上升,成為了新的財富之地。
經過戰後幾十年的發展,萊維頓式的郊區發展模式已經證明了許多當初對城市郊區化發展的懷疑意見是不成立的。當初,有人認為,住在郊區會由於大量時間消耗在交通上,造成家庭成員之間的疏遠和冷漠。但事實是,郊區化生活使家庭的凝聚力更強,人們的家庭意識也更強,更不容易被各種城市中紛擾和喧囂所影響。在政治傾向上,萊維頓地區一向是美國更加保守、更加重視家庭、責任等傳統價值的共和黨的選民集中地。
對郊區化的另一個質疑就是這種發展模式將大量占據城市周邊的農田。這種資源轉換現在也被證明是完全正面的。失去這些農田對於美國農業來說無關緊要。現在,美國主要的農產品都產自現代化的巨型農場。在這些巨型農場,在高度現代化的農業技術和高度集約化的經營方式之下,根本不存在產量不足問題,只存在產能過剩問題。事實上,今天的美國政府為了穩定主要農產品的價格,不得不付費換取農民的休耕,也就是需要設法人為地降低農業產出。那種認為城市發展會導致耕地不足的觀點,是根本不合邏輯的,也完全沒有事實根據。
在萊維頓的發展歷程中,雖然存在政府的引導和輔助作用,但起核心作用的是自由投資的私人商業的力量。萊維特父子憑藉他們的商業精神和市場意識,不但取得了他們事業的巨大成功,還推動了城市化的發展——也許在許多人看來,這是只有政府才有能力去做的事情。萊維頓的事實表明,在動員資源和開拓新的發展空間方面,私人商業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美國有研究專家指出,如果依靠政府來解決美國戰後的住房緊張,政府基本上只會採取密集居住的政策——如同蘇聯人那樣,也如同中國目前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