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尼茨爾

萊尼茨爾

液晶的發現可追溯到19世紀。1888年奧地利植物學家萊尼茨爾(F.Reinitzer)在做膽甾醇苯酸酶加熱實驗時發現,當加熱到145.5℃時,晶體融成一片混濁的液體,繼續加熱到178.5℃時,混濁的液體又變得清澈透明;再把液體冷卻,液體顏色又從紫、橙到綠各色變化。開始時,他認為這種物質具有兩個熔點,並懷疑是由某種不純因素造成的。同年,他把這一現象告訴了德國卡斯魯爾大學物理學家勒曼(D.Lehmann)。勒曼在偏光顯微鏡下發現,這種奇異的液體具有與晶體類似的雙折射性質,並首次把這種狀態的液體命名為“液晶”,從此,科學家開始了對液晶的深入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萊尼茨爾
  • 國籍:奧地利
  • 職業:植物學家
  • 主要成就:發現液晶
1980年初,主要套用於手錶、時鐘等一般家電用品的數字顯示的TN-LCD製品大量出現在生活中,到1986年液晶技術提升,STN型液晶顯示器朝被廣泛套用在信息處理機、筆記本電腦等用品,LCD首次進軍計算機顯示領域,可以說液晶技術並不新鮮。但是直到2001年以前,LCD的套用還主要局限於高端商用或者一些專業領域,距離我們真正的DIY市場還有很大距離。
1968年,在美國RCA公司(發明收音機與電視的公司)的沙諾夫研發中心,工程師們發現液晶分子會受到電壓的影響而改變其分子的排列狀態,並且可以讓射入的光線產生偏轉的現象。利用此原理,RCA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使用液晶的顯示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