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草白星病是由菸草白星葉點霉、菸草葉點霉引起的、發生在菸草的病害。發病幼苗葉片上可見大的白色污斑,後變灰褐色,但不出現穿孔症狀。成株期的中下部葉片發病較多,病斑初為細小白點,具褐色邊緣,後擴大為中央灰白色的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表面生有小黑點。
菸草白星病雖在日本、俄羅斯、義大利、美國及中國等國家的菸草生產區廣泛分布,但只是一種為害輕微的次要病害,常與菸草蛙眼病、菸草赤星病、菸草破爛葉斑病等葉部病害混合發生。煙株氮肥不足,生長衰弱,易誘發該病。
菸草白星病的防治可與其他葉斑病同時進行防治,不需單獨防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菸草白星病
- 外文名:Tobacco phyllosticta leaf spot
- 別名:菸草斑點病、菸草穿孔病、菸草褐斑病、菸草葉點霉斑病等
- 病原:菸草白星葉點霉、菸草葉點霉
- 為害作物:菸草
- 為害部位:葉片
病原特徵
- 菸草白星葉點霉:分生孢子器埋生,僅孔口外漏,球形或亞球形,大小為(60~110)微米×(50~100)微米。分生孢子器壁膜質,產孢細胞瓶形,單胞無色,大小為(5~7.5)微米×(2~2.5)微米。分生孢子圓筒形或橢圓形,單胞無色,大小為(4~7)微米×(2~3)微米。
- 菸草葉點霉:僅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因氣溫尤其是濕度的不同而有顯著的變化。分生孢子梗暗褐色,5~15根簇生,其頂端有2~3次屈曲,(35~80)微米×(3.3~5.0)徽米,有13個隔膜。分生孢子無色,棍棒狀,基部稍粗,稍彎曲。(42~115)微米×4.5微米,有3~15個隔膜。此種分生孢子為頂生,脫離後,順次在分生孢子梗上產生分生孢子。
為害症狀
- 白斑型:病斑不規則形,中央呈白色,邊緣狹窄、褐色或不明顯,直徑為2~4毫米,常互相合併形成大病斑,上生黑色小點,後期病斑中心壞死、開裂、脫落僅留下葉脈和附著少量葉肉組織,呈穿孔狀。
- 褐斑型:病斑近圓形或不規則形,中央呈灰褐色至灰白色,邊緣呈褐色或不明顯,直徑為2~15毫米,常互相聯合,病斑表面散生小黑點即分生孢子器,後期也可形成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