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草曲葉病

菸草曲葉病

菸草曲葉病是由雙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葉病毒屬近20種病毒引起的、發生在菸草的病害,在菸草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發病的煙株葉片皺縮,葉面凸凹不平,葉色變成深綠,葉緣向背面捲曲。

菸草曲葉病是熱帶和亞熱帶產煙區的主要病害之一,中國雲南、廣西、廣東、福建及台灣菸草產區發病較為普遍。若發病早,煙株常矮化嚴重、枝葉叢生,是導致菸葉產量和質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菸草曲葉病防治應採取防治粉虱和農業措施相結合的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菸草曲葉病
  • 外文名:Tobacco Leaf Curl
  • 別名:菸草卷葉病
  • 病原:菸草曲葉病毒
  • 為害作物:菸草
  • 為害部位:葉片
病害學史,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害學史

菸草曲葉病於1911年發現於印度尼西亞,1931年在坦尚尼亞和印尼的爪哇,證實它由病毒所引起,系由粉虱傳播。
菸草曲葉病廣泛分布於許多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已發現於東非、西非、馬爾加什、摩洛哥、日本、菲律賓、巴西、哥倫比亞、巴拿馬、委內瑞拉、俄羅斯和瑞土等國家和地區。在美國曲葉病雖危害不重,但對菸草作物可能成為一種威脅。該病在蘇門答臘嚴重,並一度是東非的最具毀滅性菸草病害之一。在委內瑞拉的旱季,該病可使菸草減產5~10%,它也是哥倫比亞的主要病害。

病原特徵

在全球報導能引起菸草曲葉病的病毒近20種,均為雙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葉病毒屬病毒,中國已報導的菸草曲葉病的病原病毒有7種。病毒粒體為雙聯病毒,鐵軌形形態,整齊排列。雙聯病毒是一種由兩個小球狀病毒粒體以成對形式存在,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惟一攜帶單鏈DNA基因的植物病毒組。在病葉葉脈超薄切片中可見到在韌皮部未成熟篩管細胞的細胞核內,存有大量的雙聯病毒粒體,細胞核的嚴重病變,細胞核外緣極不整齊,呈波浪式起伏,凹陷處可達細胞核的2/3。細胞質內並出現空泡。

為害症狀

菸草曲葉病在菸草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發病初期,煙株頂部嫩葉稍捲曲,後期葉片捲曲加重,葉片皺縮,葉面凹凸不平,葉色深綠,葉緣向下捲曲,僵化變脆,背面葉脈加厚變粗,呈黑色,有耳狀突起。重病株的葉柄、主脈莖稈扭曲畸形,嚴重矮化,枝葉叢生。在煙株生長後期感染,僅頂部葉片捲曲,下部葉片無明顯的症狀。

侵染循環

病原病毒越冬場所可能是多年生的寄主植物,另有資料報導該病的最普遍初侵染來源是田間遺留的杈煙。病原病毒主要由煙姬粉虱等粉虱類昆蟲傳毒,亦可通過嫁接傳毒,而種子和病株汁液不能傳毒。該病毒在粉虱體內可終生存活,但不能經卵傳毒。
菸草曲葉病
煙姬粉虱
在非洲凡有利粉虱繁育的條件也利於菸草曲葉病傳播,最普遍的侵染源是種過煙的田間有病杈煙。越冬後日溫增高,粉虱在這些杈煙與休閒地的自生煙上出現,1~2周后在煙株底葉上發現大量粉虱就食與繁育,短時間內幾乎全部煙株發生菸草曲葉病。

流行規律

在熱帶的旱季,粉虱多而活躍,雨季則相反,因此菸草曲葉病於乾旱季節最盛行。在溫室里,烤菸幼苗比成熟煙株更易感病。老煙株上的表皮毛和樹脂,可阻礙粉虱就食及以後的獲毒和傳毒,因而株齡越大,也更抗病。在周年溫度相對高,無霜凍的地方,菸草曲葉病就廣泛傳播,並具有毀滅性。非洲高溫地區生長的杈煙被害嚴重,以致在旱季,煙株上的粉虱多得象一層白灰,人在這些病株中走動,飛起的粉虱猶如雲霧,造成損失極為嚴重。而海拔較高,溫度較低的地區,危險性就較小。

防治方法

  • 選種抗病蟲品種,不與茄科植物間混作、套作,同時適當調整播種期,使菸草生長前期避開煙粉虱發生高峰期。
  • 選用並移栽無病壯苗,做好田間衛生。及時拔除田間病株和剷除煙田周圍的毒源植物,收完菸葉後及時清除自生煙,減少侵染源。
  • 及時進行藥劑防治。在常年發病的煙區,可在苗床期和大田移栽後10天開始噴灑10%吡蟲啉5000倍稀釋液,每隔15天噴1次,連噴3次。防治煙粉虱時,要大面積連片統防統治,統一進行。
  • 適當使用抗病毒藥劑。煙株發病時,可用80%黃化曲葉病毒靈A可溶性粉劑噴灑,一袋配15升水,每隔34天噴1次,連噴4次。嚴重時可配合黃化曲葉病毒靈B噴灑1次,每公頃用15千克溶液。也可用8%寧南黴素水劑1600倍稀釋液、2%蜜肽黴素水劑1000倍稀釋液、5.6%嘧肽·嗎啉胍可濕性粉劑1200倍稀釋液和20%嗎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1200倍稀釋液等。苗期開始使用,每隔7~10天施藥1次,苗期施藥1~2次,大田期施藥2~3次。對於病害發生較輕的區域,可以通過增施微量元素鋅和氨基塞糖素等方法誘導提高菸草的抵抗力,以減少該病對菸葉造成的損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