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電影:歷史、批評與產業

華語電影:歷史、批評與產業

《華語電影:歷史、批評與產業》是2023年6月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類成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語電影:歷史、批評與產業
  • 作者:類成雲
  • 出版時間:2023年6月
  •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 ISBN:978756994766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香港電影的發展歷史、產業狀況、美學形態、創作傳統、電影人和作品等與內地電影互融互通,難以分割。通過香港電影的各個方面可以看到華語電影不同創作主體之間潤物無聲的影響和作用、華語電影之間的融合與走向,也可以看到它對內地電影的反哺與支持。
本書分為香港早期電影史、電影個案研究、產業觀察與思考三個部分,通過史學、產業化、個性化的視角,將一定時期的香港電影創作觀念、風格、理論、方法、美學特徵等展現出來,是一份香港電影發展歷程的簡單記錄,也是一種解讀香港電影方法的嘗試。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編 香港早期電影史綱
初創探索時期的香港電影
“二戰”時期國防電影創作
戰後快速復甦的國語、粵語電影
香港電影工業格局之轉變
香港電影大事記(1895—1949)
第二編 華語電影個案研究
陳木勝:轉型中尋求發展
中庸之美:朱楓及其電視電影
理想導演的“不理想”創作:楊鳳良及其電視電影
對生命哲學的探索與感知:鄭芬芬導演研究
涅槃新生:從《中國合伙人》和《相愛相親》看合拍片的發展
主流意識與大眾審美的彌合:黨史題材電影創作發展路徑探究
青春法則與傳統觀念的悖論:《青春與共》
別樣父子別樣情:《契約父子》編劇分析
以娛樂的名義:析《離別也是愛》
敘事無間道:對比《秋風行動》與《瘋狂的玫瑰》
槍火:細節決定成敗
蝶變:突破與反傳統
傳統文化表現與傳統文化傳承:評影片《百鳥朝鳳》
第三編 產業觀察與思考
九十年代以來的香港愛情電影的蛻變
後電影市場開發: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軟實力
影院建設與盈利模式
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創作的現實主義訴求
電影產業化背景下戲曲電影發展面臨的困境及出路思考
從形態到業態:兒童電影之殤與最佳化路徑之探
網際網路思維下電影觀眾對電影產業發展的影響
黨史題材電影中的領袖人物創作的流變
後記

作者簡介

類成雲,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編審。主要研究方向為華語電影融合及互動、電影文化與批評;曾擔任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及藝術學重大項目子課題負責人,參與多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以及國家廣電總局部級社科研究項目等。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分支副主編。出版專著《語境與身份:1949年以來的中外合拍片研究》《華語電影:歷史、批評與產業》。在《當代電影》《文藝報》等報刊發表學術文章幾十篇;編劇(合作)院線電影《照相師》《空·巢》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