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電影:歷史、批評與產業》是2023年6月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類成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語電影:歷史、批評與產業
- 作者:類成雲
- 出版時間:2023年6月
-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 ISBN:9787569947663
《華語電影:歷史、批評與產業》是2023年6月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類成雲。
《華語電影:歷史、批評與產業》是2023年6月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類成雲。內容簡介香港電影的發展歷史、產業狀況、美學形態、創作傳統、電影人和作品等與內地電影互融互通,難以分割。通過香港電影的各個方面可以看到...
導言 探索走向電影強國的“中國道路”\1 上篇 社會/文化轉型與電影的分化及其整合——20世紀90年代中國電影研究論綱\3 WIO與建構新電影範式\32 中國電影產業化:歷史、現狀及其未來——2003年和2004年的觀察\51 新時期中國商業電影發展流變\78 新時期以來主流電影建構及其他\97 中國電影市場建設與電影創作發展\118...
《中國電影的歷史審思與當下觀察》一書的重點是“華語電影”研究成果是,包括海外華語電影研究動態,“影戲”與中國電影傳統,淪陷時期的上海電影,跨國的華語電影明星,十七年時期的政治電影類型,當代中國電影中的“階級”趣味,全球化時代的華語電影產業前景等內容。相關學者都熟諳中西文化,熱愛中國電影,用中西比較的...
《新世紀華語電影研究:美學、產業與文化》是2017年05月世界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旭光。內容簡介 《新世紀華語電影研究:美學、產業與文化》一書系主要從美學、產業文化這幾個維度對新世紀以來蓬勃發展但又爭議不斷、褒貶不一的中國電影或曰華語電影進行的較為全面深入的學理性研究。該書主體...
主要研究領域為華語電影研究,近年來承擔“華語電影發展史”、“民營影視企業發展研究”等國家級及省部級項目多項,出版專著《華語電影:理論、歷史與美學》,並在海內外發表重要學術論文數十篇。 聶偉,上海大學影視學院副院長,博士,教授,上海市曙光學者。主要學術方向為泛亞區域電影、華語電影產業文化研究與當代影...
《風起雲湧》(原名《陳雲》)是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和二十一世紀盛凱影視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出品的歷史片,由陳國星執導,謝鋼、蘇岩、李易祥、古月、張先衡、修宗迪、谷偉等主演。該片於2005年6月15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講述了解放初期陳雲同志主持中財委工作期間,推行人民幣、反擊不法投機商、恢復穩定金融市場秩序、...
《華語電影》是2010年7月1日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華語電影:跨地交往與身份認同》內容簡介: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產業文化出現了長足發展,不僅引起國際電影業界的矚目,也因此形成了以華語電影為理論關鍵字的研究熱潮。海內外一大批學術成果相繼面世,圍繞中國電影的文化境遇、美學挑戰、批評路向與...
電影產業,是指以電影製作為核心通過電影的生產、發行和放映以及電影音像產品,電影衍生品,電影院和放映場所的建設等相關產業經濟形態的統稱。自2010年初,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來,“十二五”期間,中國電影總票房的增長率保持在30%左右。特別是1至9月,全國電影票房收入達到330.09...
“華語電影”中的“民族想像”與差異性審美 論華語電影文化價值影響力 論港台演員內地演劇的表演文化效應 我國未來媒體業態框架建構的理念 淺析“五四精神”與“延安傳統”對中國電影的影響 無錫影視文化品牌建設途徑及操作策略研究 新媒體時代基於網路的國際化影視藝術資源信息庫建設 及資源整合的產業化之研究...
台灣電影:歷史、產業與美學 《台灣電影:歷史、產業與美學》是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斌,厲震林,中國台灣電影研究會台灣電影委員會
二、研究產業電影理論的方法/35 三、產業電影理論研究的產品和對象/37 四、產業電影理論的範式/41 五、產業電影理論的特徵/48 六、產業電影理論的目的與功能/88 華語電影 華語電影研究慨略65 一、語言與電影/65 二、歷史、斷代與潮流/76 三、詩學、導演與風 作者簡介 劉宇清,西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華語電影...
第一章 電影理論的“華語”旨趣和理論爭鳴 第一節 從中國電影到華語電影:概念旅行與理論顯現 第二節 從“華語電影”之爭到中國電影理論構建的路徑規劃 第三節 華語合拍片:重繪電影版圖與文化規劃 第二章 “網際網路+”和中國電影的新業態 第一節 網路大電影的產業發展現狀與相關問題探析 第二節 論世紀以來電影...
第三部分 當代電影的發展走向與理論思考 從International到National——論當代中國電影中的父親形象和文化建構 作為類型的政治運動——“十七年”電影中的象徵與意識形態關聯 香港電影產業模式對內地的啟示 從痞子無賴到上層資產階級——當代中國電影中的新“中產階級”顯影 SMHM:新生代影像傳播的文化模式分析 歷史的...
導言 探索走向電影強國的“中國道路”\1 上篇 社會/文化轉型與電影的分化及其整合——20世紀90年代中國電影研究論綱\3 WIO與建構新電影範式\32 中國電影產業化:歷史、現狀及其未來——2003年和2004年的觀察\51 新時期中國商業電影發展流變\78 新時期以來主流電影建構及其他\97 中國電影市場建設與電影創作發展\118...
中國電影產業化:歷史、現在及其未來——2004年的觀察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5-03-15 在鏡頭的縫隙和“縫合”之中:現實、現實的書寫和批評——重讀謝晉電影 裴亞莉;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4-01-15 中國類型電影:理論與實踐 饒曙光 【期刊】電影藝術 2003-09-25 競賽題中的數學物理方法 饒曙光 【期刊...
《存在與發言:陳旭光電影文章自選集》是2015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旭光。內容簡介 著名學者陳旭光教授從在北大任教期間的研究成果中精心挑選二十七篇文章,分為“影像的潮湧與蛻變集”“批評的方法與文化的原型和寓言”“中國電影'代際'問題:身份、類型與文化”“電影觀念:產業、製片與創意”“電影現場...
石川 何毓文:泛華人想像:李小龍電影的跨地域性策略 第三部分 華語大片產業與文化反思 宋家玲 李小麗:試論華語大片的國際化策略 陳旭光 李 立:七年之癢:中國電影步入“後大片”時代 楊俊蕾:華語大片的“文化斜視”——兼論電影全球化策略中的民族價值取向 劉宇清: 華語電影研究的“歷史化”選擇 第四部分 ...
《電影類型:本土實踐與域外經驗》不同於以往關於中國電影的類型研究,在“中國電影走出去”、“中美合拍片”、“電影中國夢”的新興語境中強調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收錄論文二十餘篇,涵蓋“歷史與理論”、“創作與批評”、“產業與發展”三部分內容。試圖在理論、歷史、創作、批評、產業、傳播等多個維度闡發中國與歐...
2016年7月,毒舌電影宣布完成A輪融資,由BAI(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領投,這也是貝塔斯曼在中國的首個人民幣投資項目。創始人何君透露,當時毒舌電影微信公眾號擁有200萬用戶,全網用戶總數達500萬。他認為,電影市場的火爆以及由此帶動的電影相關產業的繁榮,是促成毒舌電影順利融資的主要原因之一。停滯階段 2017年,...
第一節 兩岸電影的產業集聚 第二節 兩岸民眾的身份認同 第三節 基於產業集聚與文化認同的兩岸電影共同體 後記 作者簡介 李道新,1966年9月出生於湖北石首。1988年畢業於湖北師範學院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1996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電影系,獲電影學博士學位...
走近中國新生代導演》(英文)、《原初的激情:視覺、性慾、民族志與中國當代電影》(譯)。聶偉,博士,教授,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副院長,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電影家協會會員,上海市作協會員。主要學術方向為泛亞區域電影、華語電影產業文化研究與當代影視文化批評。出版學術專著《華語電影與泛亞實踐》、《文學...
第六章 產業卷 第七章 動畫卷 第八章 紀錄卷 作者簡介 周星,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原院長,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藝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國家重點教學試驗示範中心“傳媒與藝術實驗中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主任,校學位委員暨藝術學學位委員會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5-6屆...
哈爾濱冰雪電影節 由中國電影評論學會主辦的哈爾濱冰雪電影節暨華語電影產業盛典,為電影產業的交流與發展搭建了重要平台,構建了演員與觀眾、電影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樑,先後有吳宇森、黎明、馮紹峰、佟大為、黃秋生、竇驍、周冬雨、王力宏、張靜初、陳志朋、苗圃、惠英紅等數十位國內知名電影人到場助陣;2017佛山功夫(...
主要研究領域為華語電影研究,近年來承擔“華語電影發展史”、“民營影視企業發展研究”等國家級及省部級項目多項,出版《華語電影:理論、歷史與美學》專著,並在海內外發表重要學術論文數十篇。聶偉,博士,教授,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大學影視學院副院長。主要學術方向為泛亞區域電影、華語電影產業文化研究與當代影視...
這是一本有關電影功能和傳播的基礎性教材, 分媒介特質、 創作流程、 生產機制、 歷史過程、國族特色、批評框架六部分,涵蓋電影所涉及的技術、工業、文化問題,全面梳理人類認識影像、製造影像的過程與途徑,著意呈現電影作為一種藝術、 一門語言、 一項產業的三體特性,儘可能系統、完整地構建其光影與視聽、生產與...
一 台灣電影傳統及發展態勢 二 台灣新電影與青春電影的源起 三 輔導金政策與作為“救市”的青春電影 第三節 中國香港電影的商業策略與青春電影的發展脈絡 一 香港電影的產業傳統 二 新浪潮與香港“青春類型”電影 三 “青春”+類型與反類型“青春”第四節 多元融合:21世紀華語青春電影類型的發展態勢 一 類型化...
第二節 調整與最佳化:文化體制改革助力中國電影產業化之路 第三節 邁向資本市場時代:現代電影企業的發展思路 第十一章 多元化與差異化:國產電影創作新格局 第一節 產業化語境下電影觀念的更新與新電影範式的探索 第二節 邁向主流:國產商業大片的市場運作與藝術訴求 第三節 是塔基也是開路先鋒:走向差異化的中小...
——以1982電影版與2022北京人藝70周年院慶版為例 武俠電影彰顯的中國美學精神 囧,一個電影文化基因的生長曆程 ——徐崢囿系列電影創意解讀 阿彼察邦《記憶》的當代隱喻 外國電影研究 21世紀的英國電影 使底層成為關鍵層 ——紐西蘭底層電影及其三層產業結構 哈薩克斯坦電影藝術考覽 經典戲仿與色彩遊戲:泰國導演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