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彤文

華彤文

華彤文,化學教育家。她主編了《普通化學原理》教材,主持研製了“高等化學試題庫”軟體,並從事與催化劑、磁記錄材料有關的套用基礎研究。她參與高等學校化學教育研究中心和《大學化學》期刊的創建工作,推進了化學教育和化學教學的研究,開闢了交流經驗進行切磋的園地。她還積極促進國際學術交流並關心中學化學的教學內容改革及其與大學的銜接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彤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市
  • 出生日期:1929年9月
  • 職業:化學教育家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研究生院
  • 代表作品:《無機化學實驗》
華彤文,簡歷,生平介紹,成就,教學貢獻,化學發展,關注教育,闡述重要性,所做努力,學術交流,80年代中期,1983~1995年間,

華彤文

簡歷

1929年9月 出生於上海市,籍貫蘇州。
1951年7月 畢業於燕京大學
1954年7月 畢業於北京大學研究生院
1954年7月至今 歷任北京大學助教、講師;1960年任副教授;1986年任教 授。其中1956年-1995年 間任普通化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等職。
1985年-1997年 任高等學校化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大學化學》主編。
1986年-1994年 任中國化學會理事、常務理事,化學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主任等。
1983年-1995年 任IUPAC化學教育委員會中國代表。
1980年-1996年 任國家教育委員會,高校化學教材建設委員會委員,高校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1985年-1997年 任國家教育委員會,中學化學教材審查委員。
1986年-至今 任國家教育委員會、全國教育考試暨自學考試研究委員會委員。

生平介紹

職業歷程
1947年華彤文考入滬江大學化學系
1949年轉入燕京大學
1951年畢業留校攻讀研究併兼任助教,師從蔡鎦生教授
1952年院系調整時轉入北京大學,在唐有祺教授指導下完成了研究生畢業論文
1954年畢業留校任教,先後擔任過物理化學實驗、結晶化學實習、結構化學實驗等教學工作
1956年開始跟隨傅鷹教授擔任普通化學和無機化學的實驗、輔導、答疑等教學工作
1958年開始任主講,講台生涯近30年。榜戀她有良機得到多位名師指教,繼承和發揚了前輩治學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深己罪格入淺出善於啟發的教學風格,在教學實踐中發揚光大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聽過華彤文課的學生至今仍然記得她在講台上揮灑自如的風采,既提出具有吸引力的問題,又給以解答問題的清晰思路,並留下學然後知不足的餘地。課後經過複習和閱讀參考書,經過自己的思考弄清了來龍去脈,學生們不僅理解和掌握了這些基本知識,也學到了科學思維的方法,對課堂情景便有回味無窮之感。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大一新生很快適應了大學的學習,並為後續課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成就

教學貢獻

華彤文任普通化學教研室主任期間,很重視實驗教學,在60 年代初主持編寫出版了《無機化學實驗》,這是一本對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有系統的明確要求的入門教材,內容豐富翔實。同時她還組織編寫了供教師用的參考資料,這是教師集體經驗的總結。實驗課教師流動性較大,這份“內參”對穩定和提高教學質量起著一定的保證作用。許多來北大的進修教師也從這份“內參”中學到不少加強實驗教學的原則和方法。在傅鷹先生病重期間,受北京大學校、系領導的委託,華彤文和楊駿英、嚴宣申合作,將傅先生寫的《大學普通化學》講義經過整理於1979年出版。該書是傅先生幾十年教學經驗的結晶,有特殊的風格,得到校內外同行的普遍好評,1987年獲首屆高等學校教材國家級優舉照旬煉秀獎。

化學發展

“文化大革命”使教育事業慘遭破壞,拉大了與國際間的差乎民鑽循距。70年代末,華彤文和方錫義等合作將當時美國最流行的普通化學教材(Masterton主編的Principals of Chemistry)譯成中文出版,這對廣大教師了解國際動態很有幫助,促進了普通化學的教學工作。華彤文和楊駿英合作,總結多年教學經驗,編著的《普通化學原理》於1989年初版,1993年第二版,這本書具有深入淺出、承前啟後、注重實驗和注重史實等特色。他們還努力將當今材料環境生命科學等有關的某些化學新成就滲透到課文、例題和習題中去,以啟發學生了解化學在自然科學發展中的地位和化學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作用,激發了學習興趣。該書受到校內外師生的廣泛歡迎,1996年獲國家教委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她篤信:當一名教師不僅要學會繼承更要學會創新。如今許多她教過的學生都已成為教學、科研、生產或行政管理的骨幹力量。每逢校友相聚,在交流各自工作和生活中的甜酸苦辣的同時也必懷念師恩,共敘人類在繼承中創新,不斷前進的歷程。她和學生之間常以“教學相長,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共勉。

關注教育

闡述重要性

華彤文雖在大學任教,但對中國小基礎教育也傾注了很大的熱情。危乘宙
在1997年中學畢業50周年之際,她深有感受地說:“基礎再腳陵教育對人的一生確實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如果說對社會有所貢獻,那末首先要感謝教過的國小老師和中學老師。”她就讀於上海工部局國小、育英中學和南洋模範中學。在她的回憶中,國小的自然課是那么生動有趣,自然界的許多奇妙現象引起她的無限好奇。
在談到中學課程時,她認為語文外語是基礎的基礎,不論是備課寫講稿,還是做研究寫論文,不論是參加學術會議還是進行國際交流,哪件事都離不開語文和外語的套用。南洋模範中學的數理化教學聞名於上海,老師的循循善誘,同學間的互相切磋都成為她勤奮學習的動力,她將校訓“勤儉敬信”深印在心。埋坑項這一切為她獻身科教事業奠定了基礎。

所做努力

正因為她有這些親身感受,所以雖然身在大學卻能長期關心中學教學。早在60年代初,她就參加過為中學生辦的星期日講座,為中學生表演趣味化學實驗,啟發青年對科學的興趣。80年代以來,她經常關心中學化學教材的改革,多年擔任國家教委中國小教材審查委員會中學化學科的審查委員,不斷提出有參考價值的中肯意見。她還積極參與高考化學命題的研究,高考是大學和中學的聯結點,對大學來說,如何選拔學有潛力的青年至關重要,而每年數百萬考生一次性的筆試對中學教學又有很大的導向作用,因此怎樣加強能力的考察就成為高考的中心議題。她主持的化學命題研究組群策群力邊研究邊實踐平穩地進行著改革,引導中學化學教學擺脫猜題、押題的題海,擺脫死記硬背的苦海,逐漸向加強知識與能力素質相結合的方向前進。

學術交流

80年代中期

華彤文被選為中國化學會理事、常務理事,併兼任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主任等職,教育委員會主管的《化學教育》她是編委,《大學化學》她是主編。她深知辦好這兩種刊物對促進教學改革的重要性而甘心情願為之付出辛勤勞動。這兩種期刊是中學、大學廣大化學老師切磋業務交流經驗的園地。有的老師把它列為自己的必讀刊物,有的則把它看作自己的良師益友。《大學化學》榮獲1996年國家教委系統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此外她曾多次組織全國大學化學教學研討會,從教學內容的更新、教學方法的改進到多種媒體的套用等內容廣泛,出席的代表面也很廣,有重點院校,有地方院校也有邊疆地區,有老教授也有中青年,濟濟一堂,有效地進行交流和切磋。

1983~1995年間

華彤文代表中國化學會擔任國際純粹與套用化學聯合會(IUPAC)化學教育委員會的中國代表。多次參加國際化學教育大會,撰文或發言介紹中國化學教育的現狀和發展,同時也帶回了國際動態信息,向中國同行傳達。她和陳祖福、武永興等合作為中國外刊物寫過10餘篇文章,有力地促進了中國化學教育界與國際的交流。
華彤文熱誠助人,豁達待世,她善於團結同志,各盡所能共同奮鬥。在她的帶領下,她與她的同事們為中國化學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

化學發展

“文化大革命”使教育事業慘遭破壞,拉大了與國際間的差距。70年代末,華彤文和方錫義等合作將當時美國最流行的普通化學教材(Masterton主編的Principals of Chemistry)譯成中文出版,這對廣大教師了解國際動態很有幫助,促進了普通化學的教學工作。華彤文和楊駿英合作,總結多年教學經驗,編著的《普通化學原理》於1989年初版,1993年第二版,這本書具有深入淺出、承前啟後、注重實驗和注重史實等特色。他們還努力將當今材料環境生命科學等有關的某些化學新成就滲透到課文、例題和習題中去,以啟發學生了解化學在自然科學發展中的地位和化學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作用,激發了學習興趣。該書受到校內外師生的廣泛歡迎,1996年獲國家教委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她篤信:當一名教師不僅要學會繼承更要學會創新。如今許多她教過的學生都已成為教學、科研、生產或行政管理的骨幹力量。每逢校友相聚,在交流各自工作和生活中的甜酸苦辣的同時也必懷念師恩,共敘人類在繼承中創新,不斷前進的歷程。她和學生之間常以“教學相長,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共勉。

關注教育

闡述重要性

華彤文雖在大學任教,但對中國小基礎教育也傾注了很大的熱情。
在1997年中學畢業50周年之際,她深有感受地說:“基礎教育對人的一生確實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如果說對社會有所貢獻,那末首先要感謝教過的國小老師和中學老師。”她就讀於上海工部局國小、育英中學和南洋模範中學。在她的回憶中,國小的自然課是那么生動有趣,自然界的許多奇妙現象引起她的無限好奇。
在談到中學課程時,她認為語文外語是基礎的基礎,不論是備課寫講稿,還是做研究寫論文,不論是參加學術會議還是進行國際交流,哪件事都離不開語文和外語的套用。南洋模範中學的數理化教學聞名於上海,老師的循循善誘,同學間的互相切磋都成為她勤奮學習的動力,她將校訓“勤儉敬信”深印在心。這一切為她獻身科教事業奠定了基礎。

所做努力

正因為她有這些親身感受,所以雖然身在大學卻能長期關心中學教學。早在60年代初,她就參加過為中學生辦的星期日講座,為中學生表演趣味化學實驗,啟發青年對科學的興趣。80年代以來,她經常關心中學化學教材的改革,多年擔任國家教委中國小教材審查委員會中學化學科的審查委員,不斷提出有參考價值的中肯意見。她還積極參與高考化學命題的研究,高考是大學和中學的聯結點,對大學來說,如何選拔學有潛力的青年至關重要,而每年數百萬考生一次性的筆試對中學教學又有很大的導向作用,因此怎樣加強能力的考察就成為高考的中心議題。她主持的化學命題研究組群策群力邊研究邊實踐平穩地進行著改革,引導中學化學教學擺脫猜題、押題的題海,擺脫死記硬背的苦海,逐漸向加強知識與能力素質相結合的方向前進。

學術交流

80年代中期

華彤文被選為中國化學會理事、常務理事,併兼任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主任等職,教育委員會主管的《化學教育》她是編委,《大學化學》她是主編。她深知辦好這兩種刊物對促進教學改革的重要性而甘心情願為之付出辛勤勞動。這兩種期刊是中學、大學廣大化學老師切磋業務交流經驗的園地。有的老師把它列為自己的必讀刊物,有的則把它看作自己的良師益友。《大學化學》榮獲1996年國家教委系統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此外她曾多次組織全國大學化學教學研討會,從教學內容的更新、教學方法的改進到多種媒體的套用等內容廣泛,出席的代表面也很廣,有重點院校,有地方院校也有邊疆地區,有老教授也有中青年,濟濟一堂,有效地進行交流和切磋。

1983~1995年間

華彤文代表中國化學會擔任國際純粹與套用化學聯合會(IUPAC)化學教育委員會的中國代表。多次參加國際化學教育大會,撰文或發言介紹中國化學教育的現狀和發展,同時也帶回了國際動態信息,向中國同行傳達。她和陳祖福、武永興等合作為中國外刊物寫過10餘篇文章,有力地促進了中國化學教育界與國際的交流。
華彤文熱誠助人,豁達待世,她善於團結同志,各盡所能共同奮鬥。在她的帶領下,她與她的同事們為中國化學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