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山大地震
- 時間:1556年1月23日
- 位置:陝西省華縣
- 震級:8級強烈地震
基本信息,相關文獻,
基本信息
據記載,從公元前1189年至公元1971年,3100年間陝西共發生地震469次,平均6.5年一次。多數是5級以下小震,6級以上地震約500年一次。據1978年預報,未來百年可能發生最大為6.5級地震,關中東部在危險區內。當今農村人蓋房,基本上都是用磚做牆,沒有立柱,屋頂都是水泥板。這種沒有柱子的房子,牢固度不如過去的木柱房屋。一遇地震就是災難。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發生在500年前的華縣華山八級大地震,是人類歷史上人口傷亡最嚴重的地震。
根據各縣州府志記載,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約為83萬人。曾親身經歷過華縣地震的明代官吏秦可大在《地震記》中寫道:“受禍人數,潼、蒲之死者什七,同、華之死者什六,渭南之死者什五,臨潼之死者什四,省城之死者什三,而其它州縣。則以地之所剝剔近遠分深淺矣”。
據史料記載,死亡人口上萬的縣,西起徑陽,東至安邑;死亡人口上千的縣,西起平涼,北至慶陽,東至降縣。震時正值隆冬,災民凍死、餓死和次年的瘟疫大流行及震後其它次生災害造成的死者無數可計。地表出現大規模形變,如山崩、滑坡、地裂縫、地陷、地隆、噴水、冒砂等。歷史文獻記載地震裂縫“裂之大者,水出火出,怪不可狀,人有墜於穴而復出者。有附於水穴之下,地複合,他日掘一丈余得之者”。
華縣地震之所以造成巨大損失,還與震中區位於河谷盆地和沖積平原,鬆散沉積物厚,地下水位高,地基失效,黃土窯洞極易倒塌;且地震發生在午夜時分,人們沒有絲毫準備有關;加之地震前兩年關中地區大旱,歲荒糧歉,地震後完全喪失了抗禦能力。
據華陰縣誌記載:1556年1月23日午夜(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華岳山鳴,天搖地動,四處塌陷,地面湧水,房倒屋塌,同(現大荔縣)、華(現華陰市)之民死者十數有六。重災面積28萬平方公里。有名者死83萬,未名者不可計。西嶽廟毀,華陰所有廟寺盡傾,自古災傷無此慘也,為世界震災之最。
相關文獻
秦可大地震記·鹹寧縣誌 清·康熙七年(1668年)刊 秦可大地震記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午夜(1556年1月23日)陝西華州(今陝西華縣)發生8級地震,川原拆裂,水涌沙溢。城垣、廟宇、官衙、民房傾頹摧圮,壓死官吏,軍民奏摺有名者八十三萬餘,是中國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 經歷了這次地震的進士秦可大,不僅對當時地震的全過程進行了詳細記載,並在《地震記》中總結地震時“率然聞變,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縱有覆巢,可冀完卵”的經驗,指出地震實然發生在室內“伏而待定”,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無恙。這些避震經驗,直到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 碧霞無群聖母行宮記·地震記 河北省涉縣媧皇宮, 明·王 泮 抄刊 碧霞無群聖母行宮記·地震記 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子時分,忽然地震,勢如風雷,驚覺人口,出戶立站不定,只見樹梢點地,房倒歪斜。河南地方稍輕,山陝極重,別省微覺地動。有西安府鹹、長並華州、乾、耀、三源(原)十餘州縣各申稱:前項月日,同時地震,聲如轟雷,致將城樓、牆垣、垛口、王府宮殿、官民宅舍、倉庫、公廨、監房搖塌殆盡、壓死人口不知其數。臨潼、渭南、涇陽等縣,河水泛漲,平地成渠,橫流黑水。平陽府夏縣,四門陷塌,井水沸溢,官民房屋傾頹,壓死男婦數多。城內土長約高丈余,平地出水。安邑縣衙門盡塌,民房約倒八分,壓死人口萬餘,頭畜無其數;城西半里崩出水泉十數余眼。榮河縣地裂成溝,泉水如河。莆州兩王宗室、城牆、官民房屋盡行倒塌,又兼數處火起。分守河東道參議並家人口壓死,止存七歲幼男一口。本州同知判官損傷壓死各官男婦七口,軍民燒壓死無數。連震四日,火煙未滅,隨止隨動。 夏縣文廟碑地震題記 代州、定襄等處,十三日子丑時地震。自西北方起往東南去,即時六次。徐溝、汾州等處申稱:自東北方起西南去。保德州十二日亥末時,震聲響如雷。自南往北方去。岢嵐州並興縣申:十三日子時震如雷,連動三次,自西往東去。平陸縣十二日狂風大陣,夜更時分,炮響三聲如鼓。十三日子時,震聲如萬雷,搖塌房屋、山岸、平地崩裂、湧出黑水沙泥,壓死人口數多。雖有此事,隔省豈知的切。 彼時山陝撫按等官,各據府州縣申雲地震緣由,各奏一本。奉聖旨:地方災變非常,遣官祭神,賑恤等項事宜,通報災省。比掾王泮抄來,聊刊入石,寫無盡言。自來地動,未有若此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