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坪傈僳族打跳

華坪傈僳族打跳

華坪傈僳族歌舞包含傈僳族民歌(山歌)、葫蘆笙舞、歌舞三類。葫蘆笙舞,又稱“打跳”,共有20多套。“打跳”時相互拉手,排列成排或圓圈,吹奏葫蘆笙的人就是領舞者。這類舞蹈動作最簡單、易學,屬於當地傈僳族的一種自娛性舞蹈。

2022年,華坪傈僳族打跳被列入“雲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坪傈僳族打跳
  • 非遺級別:省級
  • 列入名錄:雲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列入時間:2022年
背景介紹,表現形式,

背景介紹

華坪傈僳族歌舞流傳主要分布在通達傈僳族鄉、永興傈僳族鄉、新莊傈僳族鄉、船房傈僳族鄉、中心鎮左岔村、興泉鎮青龍村、塘房村、松竹村。素有“歌舞之鄉”美譽之稱的通達傈僳族鄉是傈僳族歌舞的主要聚集地。
長期以來,華坪縣傈僳歌舞內容豐富,最初只有民間的葫蘆笙舞(當地又稱“打跳”),主要由葫蘆笙為舞蹈伴奏樂器,舞蹈動作簡單,後來一些傈僳族藝人在原有山歌及葫蘆笙音樂的基礎上,將其進行整理、編創,形成一種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傈僳族歌舞。

表現形式

最具典型的要數牧歌《趕豬調》,2-3名領唱、領舞者在前排或中間領唱、領舞,數名舞者在後排或圍成圈伴唱、伴舞,形成你唱我和的表演形式。演唱中反覆出出現趕豬、吆羊的聲音,時而粗獷明亮,時而宛轉悠揚,舞蹈動作簡單樸實,原汁原味地再現了傈僳族姑娘放牧時的情景。
“闊時調”“洗麻紗”“四老吹笙”“犁地歌”“種白菜”等傈僳歌舞也真實反映傈家勤勞、善良、團結的一面,是傈僳族文化中不可多得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