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地區古近紀松柏類植物多樣性及古環境

華南地區古近紀松柏類植物多樣性及古環境

《華南地區古近紀松柏類植物多樣性及古環境》是依託中山大學,由金建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南地區古近紀松柏類植物多樣性及古環境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金建華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松柏類植物是現存裸子植物中最豐富的類群,廣泛分布於溫帶地區及亞熱帶和熱帶山地,區系成分多樣,具有重要的環境指示意義。化石記錄顯示,松柏類的起源可追溯到晚石炭世,中生代盛極一時,新生代趨於衰退。以往對松柏類化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方中、高緯度地區,而低緯度古近紀地層由於化石發現少,研究程度相對較低。本項目將詳細研究華南熱帶-亞熱帶地區(包括海南島長昌盆地和樂東盆地、廣東茂名盆地和三水盆地以及廣西百色盆地和南寧盆地)古近紀(包括古新世、始新世和漸新世)松柏類植物的多樣性組成、區系成分演變及其反映的古環境特徵。由於古近紀全球氣候經歷了古新世-始新世最熱事件(PETM)和漸新世初大冰期事件(EOGM),對包括松柏類在內的現代植物多樣性的形成影響深遠。因此,本項目的研究不僅對全面認識低緯度熱帶-亞熱帶地區古近紀松柏類的系統演化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可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古近紀全球氣候變化提供重要的化石依據。

結題摘要

本項目自2016年實施以來,共邀請來自俄羅斯、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專家10餘人次來訪,合作研究海南島、廣東和廣西新生代裸子植物松柏類化石及古氣候。項目組成員共20餘人次出訪俄羅斯、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對比研究采自俄羅斯遠東、美國西部地區、英國倫敦頁岩等相關植物化石及采自世界各地的現代松柏類植物標本。四年來,我們在海南島長昌盆地和樂東盆地、廣東茂名盆地和三水盆地以及廣西百色盆地、南寧盆地和桂平盆地共採得新生代松柏類化石(包括葉、球果、種子和木化石)3千餘塊,分析表明,化石組成十分多樣,主要有南洋杉科貝殼杉屬,柏科翠柏屬、杉木屬和福建柏屬,松科松屬和油杉屬,以及羅漢松科雞毛松屬、羅漢松屬、羅漢松型木屬和竹柏屬等,區系成分主要為熱帶-亞熱帶成分。值得指出的是,發現於廣西桂平的雞毛松屬和海南島樂東的貝殼杉屬大化石,為上述兩屬迄今在北半球的首次發現,據此我們提出了亞洲-澳洲早期植物區系交流的新途徑-Dacrycarpus模式。研究表明晚漸新世以來澳大利亞-亞洲板塊碰撞事件促進了兩大陸之間的跨赤道生物交流,並且極大地促進了東亞地區植物區系的多樣化發展。最後,利用最近親緣種法、樹木生長輪及氣孔比率法對上述盆地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和晚更新世的古氣候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主要為溫暖濕潤的熱帶-亞熱帶氣候環境,有季節性降雨。上述研究是首次對華南地區新生代松柏類植物進行系統研究,對全面深入了解華南地區新生代裸子植物的多樣性演化及古環境變遷等具有重要意義。迄今我們已完成10篇論文,其中9篇已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Climate of the Past”,“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等刊物發表。參與本項目研究的博士生3名,碩士生1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