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半蒴苣苔

華南半蒴苣苔

華南半蒴苣苔(學名:Hemiboea follicularis Clarke)是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上升,高可達60厘米,不分枝,稍肉質,無毛,散生紫色小斑點。葉對生;葉片稍肉質,卵狀披針形、卵形或橢圓形,頂端漸尖或尾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兩面無毛,邊緣具多數細鋸齒或波狀淺鈍齒,有時近全緣,上面綠色,背面淡綠色;葉柄無毛。聚傘花序假頂生,具花;總苞球形,無毛,萼片白色,花冠隱藏於總苞中,白色,筒鐘形,外面無毛,上唇裂片半圓形,下唇裂片半圓形。花盤環狀,花柱短於子房,柱頭頭狀。蒴果長橢圓狀披針形,6-8月開花,9-11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廣東北部、廣西和貴州。生於海拔240-1500米林下陰濕石上或溝邊石縫中。

華南半蒴苣苔的全草藥用,治咳嗽、肺炎、跌打損傷和骨折等。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上升,高7-60厘米,不分枝,稍肉質,無毛,具4-8節,散生紫色小斑點。葉對生;葉片稍肉質,乾時草質,卵狀披針形、卵形或橢圓形,頂端漸尖或尾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多少不相等,兩面無毛,長3-18厘米,寬1.8-8厘米,邊緣具多數細鋸齒或波狀淺鈍齒,有時近全緣,上面綠色,背面淡綠色;無石細胞;側脈每側5-9條;葉柄長1-10.5厘米,無毛。
聚傘花序假頂生,具7-20餘花;總苞球形,直徑約2厘米,無毛,開放時呈壇狀;花梗長1-5毫米,無毛。萼片5,白色,長1-1.1厘米,合生至中部以上,無毛。花冠隱藏於總苞中,白色,長1.5-1.8厘米;筒鐘形,長1.1-1.2厘米,外面無毛,內面基部上方3-6毫米處有一毛環,口部直徑7毫米,基部上方直徑3毫米;上唇長4-4.5毫米,2淺裂,裂片半圓形,下唇長5.5-6毫米,3淺裂,裂片半圓形。雄蕊:花絲著生於花冠基部上方5-6毫米處,狹線形,長1-3.5毫米,花葯圓形,長1-2毫米,腹面完全連著;退化雄蕊2,長1-2.5毫米,頂端小頭狀,分離。花盤環狀,高1毫米。雌蕊長0.9厘米,無毛,花柱短於子房,柱頭頭狀。蒴果長橢圓狀披針形,長1(-1.5)厘米,稍彎曲,寬3-4毫米,無毛。花期6-8月,果期9-11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廣東北部、廣西和貴州。生於海拔240-1500米林下陰濕石上或溝邊石縫中。
華南半蒴苣苔華南半蒴苣苔

繁殖方法

外植體誘導培養:取野外採集的華南半蒴苣苔的頂芽作為外植體,在70%乙醇中浸泡30-45秒,無菌水沖洗2-3次,投入添加2%吐溫-20的0.1%氯化汞4分種,再用無菌水沖洗2-3次,再次投入添加2%吐溫-20的0.1%氯化汞4分種,最後用無菌水沖洗2-3次後,切割為0.5-1.0厘米長接種在接種培養基(接種培養基為:MS+6-BA1.5毫克/升+NAA0.3毫克/升+KT0.3毫克/升+蔗糖3%+瓊脂0.45%;所述接種培養基的pH值為5.7)上,培養溫度為24-28℃,光照強度1600-2000勒克斯,光照時間為10-12小時/天,培養10-14天,頂芽分化形成嫩黃綠色叢生芽。
叢生芽壯苗生根培養:華南半蒴苣苔頂芽培養16天左右,可得到大量叢生芽(70%以上),又經25-30天的培養可以得到高約2-3厘米芽體,轉入壯苗生根培養基(壯苗生根培養基為:1/2MS+IAA0.8毫克/升+AC1.0%+蔗糖3%+瓊脂0.45%;所述壯苗生根培養基的pH值為5.7),溫度為22-25℃,光照強度1600-2000勒克斯,光照時間為10-12小時/天。培養1個月左右,長成具根和4-6片葉的試管苗,即可達移苗標準,整個周期為2-3個月。

栽培技術

移栽:組培苗至少具有4-6片伸展葉,根系正常、健康,高度為6厘米左右時,即可移栽,先要經室內煉苗,移栽時不能折傷葉片和根尖,清除根繫上的培養基,分株種植,種植基質為石灰岩珍珠岩、泥沙三者比列為4:2:4,基質需經過高溫高壓滅菌,蓋上透光率50%的黑色遮陰網以保持較低光強,2天澆水1次以保持濕潤。載後放在大棚內,隱蔽度為70%,棚內溫度控制在20-28℃,注意保濕,7-15天用1/8MS液,噴施一次,促進幼苗生長。約20天幼苗長出新根,揭開遮陰網,單株一入盆。盆地墊小鵝卵石,上覆盆圖(河沙+草炭灰比列為2:3),移苗不宜太深,移栽成活率可達96%。

主要價值

華南半蒴苣苔的全草藥用,主治咳嗽、肺炎、跌打損傷和骨折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