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陸台北緣前寒武紀地質及其演化歷史

《華北陸台北緣前寒武紀地質及其演化歷史》是由長春科技大學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李樹勛、徐學純、劉喜山、孫德育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北陸台北緣前寒武紀地質及其演化歷史
  • 成果登記號:19930316[06450]
  • 第一完成單位:長春科技大學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30316[06450]
項目名稱
華北陸台北緣前寒武紀地質及其演化歷史
第一完成單位
長春科技大學
主要完成人
李樹勛、徐學純、劉喜山、孫德育
主題詞
華北;陸台北緣;前寒武紀;演化

成果摘要

該課題為教委博士點資金項目。選擇內蒙古烏拉山地區為典型地區,進行了前寒作用與演化研究,其成果如下: 1.劃分出兩套變質岩系:上部石榴片麻岩和大理岩組合所組成,相當於孔茲岩系;下部由基性麻粒岩。上部原岩為陸源碎屑粉砂-泥質沉積岩和碳酸鹽,下部原岩為基性-和硬砂岩,上下部之間為被構造變形強烈改造的不整合界面。 2人不同的區域構造特徵,並劃分出-向西傾伏的複式向斜構造,上部變複式向斜的核部,下部變質岩系構成翼部。全區構造線近東西向,並受控制。 3上部變質岩系的矽線石榴片麻岩A1203> 14.56%,富素具有負Eu異常和分餾趨勢,下部變質岩系的基性麻粒岩則表現為大離虧損,稀上元素分餾明顯,且有較小的負Eu異常特徵。 4.根據和礦物間關係,將麻粒岩相變質作用劃分為四個演化階段,並以韌性剪釋了兩套變質岩的差異原因。 5.確定四個變質階段的動力學條t、軌跡。其上部變質岩系具P-T-t軌跡順時針演化特點,並有造山帶特P-T-t軌跡為逆時針變化,說明有異常熱量的加入。 6.確定了變2-A1203-FeO-MgO-H20體系的PT關係圖解,討論了變質作用的演化規律7.在國內首次套用雷射拉曼探針開展變質流體研究,認為本區變質流體以具低Eh值、低fo2等特徵。 8.討論了本區金礦富集運移規律,認為條件下,韌性剪下退化變質變形帶才可能形成金礦。 9.本區地分為五個階段、兩期裂谷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