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地台北緣早古生代大陸邊緣演化

《華北地台北緣早古生代大陸邊緣演化》是河北地質學院為主要完成單位,胡驍、許傳詩、牛樹銀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北地台北緣早古生代大陸邊緣演化
  • 類別:科研項目
  • 主要完成單位:河北地質學院
  • 主要完成人:胡驍、許傳詩、牛樹銀
基礎信息,項目摘要,

基礎信息

獲獎序號
19910038
項目名稱
華北地台北緣早古生代大陸邊緣演化
主要完成單位
河北地質學院
主要完成人
胡驍、許傳詩、牛樹銀
獲獎證書編號
KJ-91-2-6
獎種
科技
等級
二等

項目摘要

1、論證並系統闡述了內蒙古溫都爾廟——白乃廟地區早生代板塊構造的存在及其地質依據;確認了溫都爾廟蛇綠岩和不同類型的混雜地質體,肯定了輝綠岩牆群的存在,進一步測定和確認了青鋁閃石、硬柱石等高壓變質礦物並首次發現綠纖石。 2、系統論述了溫都爾廟——白乃廟早古生代溝-弧-盆構造體系及其形成、演化過程,套用現代構造地質學的方法進行定量、半定量的研究。 3、對華北地台北側的大地構造輪廓及演化史提出了新的論據,進一步肯定和充實了加里東褶皺帶和晚元古代褶皺帶的存在,肯定了華北地台北側超岩石圈斷裂的存在和性質,從而改變了長期以來認為華北地台北側只存在華力西褶皺帶的傳統看法。 4、在本區早古生代地層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重新厘定了溫都爾廟群和白乃廟群地層層序,在原“白乃廟群”中確認了兩個不整合面,從而新建了中晚志留世徐泥烏蘇組復理石建造並肯定了晚志留世那清組磨拉石建造。 5、在本區進行了大量的構造解析工作,劃分出的3~4期構造變形,是微構造與區域大地構造研究相結合的一個成功嘗試,並提出了褶皺序列的演化及與溫都爾廟式鐵礦、白乃廟銅礦富集與分布的關係,為找礦勘探提供了地質依據。 6、提出本區板塊會聚帶低溫高壓和高溫低壓雙變質帶的存在及其性質,論述了雙變質帶的礦物、岩石演變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