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華中農業大學工學院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農業機械化系,1985年更名為農業工程系,1998年更名為工程技術學院,2010年更名為工學院。
本科專業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業務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設計製造基礎知識與套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製造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套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行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設計與製造的基礎理論,學習電工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基本知識,受到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機械產品設計、製造及設備控制、生產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2.系統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工程製圖、力學、機械學、電工電子技術、機械工程材料、機械設計工程學、機械製造基礎、自動控制技術等基本知識;
3.具有本專業必須的設計、計算、實驗、測試、調研、文獻檢索、基本工藝操作等基本技能和運用計算機、閱讀專業外文資料的能力
4.具有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新工藝、新裝備、新技術的科研、開發和推廣的能力;
5.具有本專業所必須的專業知識,了解其學科前沿及發展趨勢
6.具有較強的調查研究與決策、組織與管理能力,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處理和創新的基本能力。
主幹學科
力學、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主要課程
工程圖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技術、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機械製造基礎、機電一體化技術、機械系統創新設計、工程測試與信息處理、數控技術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共36周,其中①軍事訓練2周,第一學期集中安排;②生產勞動4周,第二學期集中安排1周,其餘3周分散安排;③課程實習4周,即第四學期機械原理1周,第五學期機械設計3周; ④教學實習9周,其中金工實習4周,第二、三學期進行,電工與電子技術實踐1周,第5學期進行,機械設計製造綜合實習4周,第七學期進行; ⑤社會實踐3周,第四學期暑假進行;⑥畢業設計14周,第八學期進行。
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業務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農業機械及其自動化裝備的構造原理、性能設計研究、使用管理及現代生物學知識,能在農業機械設計、機械化生產管理及服務部門從事農業機械及相關裝備性能設計、農業機械化規劃與管理、教學與科研、行銷與服務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物學基礎、機械學、自動化技術及經營管理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農業產前、產中、產後過程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工藝與相關裝備性能設計製造、試驗鑑定、選型配套、使用維修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農業生產機械化系統的規劃設計、企業經營管理和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裝備的研究開發、推廣運用等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2.系統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工程製圖、力學、農業機械學、電工電子技術、機械工程材料、機械設計工程學、機械製造基礎、自動控制技術等基本知識
3.掌握農業機械及自動化裝備的性能設計、試驗鑑定、選型配套、使用維修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術
4.具有農業生產機械化系統的規劃設計和經營管理的能力
5.具有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新工藝、新裝備、新技術的科研、開發和推廣的能力
6.具有本專業所必須的專業知識,了解其學科前沿及發展趨勢
7.具有本專業必須的設計、計算、實驗、測試、調研、文獻檢索、基本工藝操作等基本技能和運用計算機、閱讀專業外文資料的能力
8.具有較強的調查研究與決策、組織與管理能力,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處理和創新的基本能力。
主幹學科
力學、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主要課程
工程圖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電工技術、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製造基礎、機電一體化技術、工程測試與信息處理、汽車拖拉機學、農業機械學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共39周,其中①軍事訓練2周,第一學期集中安排;②生產勞動4周,第二學期集中安排1周,其餘3周分散安排;③課程實習7周,即第四學期機械原理1周,第五學期機械設計3周,第六學期汽車拖拉機學2周,農業機械學1周;④教學實習9周,其中金工實習4周,第二、三學期進行,電工與電子技術實踐1周,第5學期進行,機械設計製造綜合實習4周,第七學期進行; ⑤社會實踐3周,第四學期暑假進行;⑥畢業設計14周,第八學期進行。
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機械電子工程
業務培養目標
本專業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備機械設計製造基礎知識、電子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的基本理論、電子計算機套用技術與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能在自動化生產第一線從事技術工作,能在機電一體化和自動化領域內從事設計、製造、產品開發、教學、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力學、機械學、電工電子技術、自動控制技術、數控技術、計算機套用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的基本知識,受到現代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機電產品的設計、開發、製造、運行、試驗與生產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能力:
(1)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2)具有較好的外語套用能力,滿足專業領域內對外學術交流和參閱外文資料的要求
(3)系統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力學、機械設計工程學、機械製造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自動化基礎、計算機控制技術、數控技術、市場經濟及企業管理等基本知識
(4)具有製圖、計算、實驗、測試、電路設計、機電控制系統設計、文獻檢索和基本工藝操作等基本技能
(5)具有研究、設計、開發機電一體化產品的能力
(6)具有初步的機電一體化產品信息、資料庫的建立與維修管理能力。
主幹學科
機械工程、電子工程
主要課程
工程圖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技術、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機械製造基礎、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機械系統計算機仿真、工程測試與信息處理、數控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共41周,其中①軍事訓練2周,第一學期集中安排;②生產勞動4周,第二學期集中安排1周,其餘3周分散安排;③課程實習6周,即第五學期機械設計4周;電工電子課程設計2周 ④教學實習8周,其中金工實習4周,第二、三學期進行,電工與電子技術實踐2周,第5學期進行,機電綜合實習2周,第六學期進行; ⑤社會實踐3周,第四學期暑假進行;⑥教學實習(機電綜合實習)4周,第七學期進行;⑦畢業設計14周,第八學期進行。
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研究生專業
農業機械化工程(082801)
一、學科簡介
農業機械化工程是以農業裝備為主體的生產力系統逐步代替以人畜力主體的生產力系統的農村經濟發展過程。農業機械化具有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替代效應,提高土地產出率的增產效應,提高資源利用率的開發效應,提高資金回報率的增值效應,提高產業最佳化度的協調效應,提高農業持續性的生態效應,提高生產文明度的社會效應。本學科研究現代農業生物生產系統中機械化生產工藝及其裝備性能設計與製造、規劃與信息管理、農業裝備的智慧型化檢測與自動化控制技術、農產品加工技術與裝備的套用學科。
二、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品學兼優的高級專門人才。具體要求是:
1.進一步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熱愛祖國,關心時事,遵紀守法,品德優良,具有團隊精神觀念和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服從國家需要,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
2.熱愛專業,掌握本專業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以及熟練的實驗技能;了解所從事研究方向的國內外發展動態;具有從事科學研究、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等能力;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理論聯繫實際的工作作風和誠摯的協作精神。
3.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熟練的閱讀能力、一定的寫譯能力和聽說能力。
4.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
農業機械化工程專業
1.農業機械化理論與管理信息系統
2.現代農業裝備與測控
3.農產品加工技術與裝備
4.先進制造技術
5.生物生產自動化
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
一、學科簡介
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學科的研究主要包括兩個領域,其一農業生物環境是研究農業生物環境及控制理論與技術。主要針對長江流域夏季高溫高濕、冬季低溫寡照的氣候特點,綜合多學科的知識,開展設施農業建築結構設計、夏季降溫和冬季保溫、加溫的工程措施及環境因子控制智慧型化技術的研究;環境調控與節能技術的研究;水肥灌溉技術研究;設施栽培作業機具研製等。其二能源工程領域是研究物生物質轉化套用基礎理論和開發利用技術。主要是生物質能的氣化、液化、固化技術研究;農業廢棄物肥料化及飼料化技術研究;農業廢棄物污染治理的生態環境工程技術研究;生物質轉化設備研製等。
二、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品學兼優的高級專門人才。
具體要求是:
1.進一步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熱愛祖國,關心時事,遵紀守法,品德優良,具有團隊精神觀念和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服從國家需要,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
2.熱愛專業,掌握本專業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以及熟練的實驗技能;了解所從事研究方向的國內外發展動態;具有從事科學研究、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等能力;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理論聯繫實際的工作作風和誠摯的協作精神。
3.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熟練的閱讀能力、一定的寫譯能力和聽說能力。
4.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
1.可再生能源開發與利用技術
2.農業生物環境與控制技術
3.可再生資源與環境工程
4.生物質轉化與利用技術
農業電氣化及其自動化
一、學科簡介
農業電氣化及自動化是根據現代農業發展的特點和現代農業的需要,以電氣化和自動化為核心。其一智慧型化檢測與控制系統。側重研究農產品無損檢測、農業裝備的動態測試、生物環境的監測與控制、檢測信號的處理;其二農業裝備自動化。側重研究計算機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在農業耕作、收穫、加工等農業裝備中的套用,開發符合國情的先進的自動化農業裝備;其三精細農業信息系統集成技術。研究智慧型化檢測與控制技術、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套用,利用先進的環境參數監測控制技術和裝備,推進設施農業工程裝備技術和生產設施技術創新,實現精細農業生產。
二、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品學兼優的高級專門人才。
具體要求是:
1.進一步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熱愛祖國,關心時事,遵紀守法,品德優良,具有團隊精神觀念和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服從國家需要,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
2.熱愛專業,掌握本專業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以及熟練的實驗技能;了解所從事研究方向的國內外發展動態;具有從事科學研究、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等能力;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理論聯繫實際的工作作風和誠摯的協作精神。
3.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熟練的閱讀能力、一定的寫譯能力和聽說能力。
4.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 1.能化檢測與控制技術;
2.機電一體化技術;
3.信號處理與自動控制技術;
4.精細農業信息系統集成技術。
工程碩士
為規範工程碩士農業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培養方式、課程學習、學位授予等環節,確保培養質量,特制訂本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和要求
1、培養目標
農業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是與該領域任職資格相聯繫的專業學位,主要培養具有團隊精神觀念,遵紀守法,品德良好,艱苦奮鬥、求實創新、能積極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發展服務,為農業技術研究、套用、開發及推廣、農村發展、農業教育等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培養套用型、複合型高層次人才。
2、培養要求
(1)較好地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 身心健康,積極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2)掌握相應領域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的管理、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具有較寬的知識面,掌握解決農業問題的先進技術和現代技術手段;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擔負農業技術推廣或農業、農村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門外語,具備良好的閱讀、理解和撰寫外語資料的能力和進行國際化交流的能力。
二、培養方式及學習年限
1.攻讀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採取進校不離崗的方式學習,在校學習時間累計不少於6個月。採取多學科綜合、寬口徑的培養方式,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總學分應不少於30學分。每1學分一般對應16-20學時。
2.學位論文實行雙導師制,由具有實踐經驗和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校內外導師聯合指導。
3.攻讀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學習年限一般為三年,最長不超過五年。
農業推廣碩士
為規範農業機械化領域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培養方式、課程學習、學位授予等環節,確保培養質量,特制訂本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和要求
1、培養目標
農業機械化領域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是與該領域任職資格相聯繫的專業學位,主要為農業技術研究、套用、開發及推廣,農村發展、農業教育等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培養套用型、複合型高層次人才。
2、培養要求
(1)應較好地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樹立科學發展觀,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2)應掌握農業機械化領域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的管理、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從事作物領域的研究或開發、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閱讀本領域的外文資料。
二、培養方式及學習年限
1.攻讀農業機械化領域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採取進校不離崗的方式學習,在校學習時間累計不少於6個月。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採取多學科綜合、寬口徑的培養方式。
2.學位論文實行雙導師制,由具有實踐經驗和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校內外導師聯合指導。
3.攻讀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的學習年限一般為三年,最長不超過五年。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88人,其中專任教師60人,實驗技術人員15人,黨政管理人員13人。教師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54人,占教師總數的90%;教師中國家農業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2人,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崗位專家1人,享受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人。已形成了以教師為主體,老中青結合,集教學、管理、服務於一體的,素質良好的教職員工隊伍
農業工程系
機械工程系
機電工程系
實驗室管理
人才培養
我院設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自動化”、“能源與資源工程”5個全日制本科招生專業,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762人。學院設有農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農業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設有工程碩士、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點(農業機械化工程領域)、研究生導師40餘人,其中博士生導師9人。在校博士、碩士、留學生等各級研究生220餘人。
近20年來,學院共培養各類各層次畢業生約4750人,是前20年畢業生總和的5.4倍。其中本科3050人;專科1200人;研究生116人;成教349人;外藉培訓生35人。2000-2002年全日制普教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為98.4%;2003年全日制普教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99.2%;每年碩士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學院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054人,研究生72人。
科研成果
近20年來,先後承擔並完成科研、開發、推廣和有關服務項目70餘項,其中獲國家、部省級科技進步獎和豐收獎25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5項,市級發明獎4項,發表在《農業工程學報》、《農業機械學報》等各級各類期刊上的學術論文達1000多篇。
“十一五”期間,學院先後承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計畫項目、跨越計畫項目、農業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項目、農業行業專項等各類科研項目150餘項,獲國家、部省級科技進步獎等各類獎項20餘項;獲國家專利200餘項,發表在國內外各級各類期刊上的學術論文達8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200餘篇。學院在研科研經費4000餘萬元。
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
姓名:劉朝暉
責任分工:主持學院黨委全面工作。負責組織人事、紀檢監察、統戰、離退休、職稱和保密等工作。
院長
姓名:廖慶喜
責任分工:主持學院行政全面工作,負責發展規劃、學科建設、財務、職稱等工作,協助做好人才引進工作。
黨委副書記
姓名:瞿明麗
責任分工:負責學生工作(本科、研究生)、宣傳、安全保衛、共青團等工作。
副院長
姓名:陳生根
責任分工:負責行政辦公、工會工作、開發創收、繼續教育、後勤、制度建設等工作。
姓名:譚鶴群
責任分工:負責研究生教學、科學研究、平台建設、外事、學會建設等工作。協助宣傳、學科建設工作。
姓名:宗望遠
責任分工:負責本科教學、實驗中心、基地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