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公廟會全稱翠竹祠賴公侯王顯應公廟會,俗稱“菩薩出街”,是會昌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參與人數眾多,傳承五百多年長盛不衰的民俗文化活動。2013年賴公廟會入選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隨著時代的發展,賴公廟會這一風俗漸漸融入到老百姓生活當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會昌鄉村,幾乎每個村落都有祭祀賴公的福主廟,由村民自發組織活動,一般農曆正月進行祈福活動,以祈求風調雨順、合宅平安;十二月進行謝福活動,感謝賴公福主賜福與庇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菩薩遊街
- 批准時間:2013年
- 非遺級別: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賴公廟會由來
據《同治會昌縣誌》記載,早在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就建有專門供奉賴公的翠竹祠;正德年間,因贛南巡撫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在會昌翠竹祠祈雨應驗,從此名聲大振;清鹹豐年間,賴公又被擁戴為成功抵禦太平天國軍隊入侵會昌的神明;同治三年(1863年),會昌士民奏請稟報朝廷給賴公賜封尊號獲準,同治皇帝御批:“以神靈助順,加江西會昌縣賴公祠封號,曰:‘顯應’。”從此,賴公又稱“顯應公”,成為贛、閩、粵客家地區享有盛譽的地方神袛(福主)。
明清以來,會昌城鄉信眾在每年農曆七月初二至初八,定為慶祝賴公誕辰而舉辦盛大的廟會活動,尤其以七月初六賴公生日為盛,廟會以祭祀祈願為主題,活動內容主要有祭祀祈願、開五行、菩薩出街、上刀山、下火海、過火鏈、燒花架、起馬腳、打油窩、求籤、準神教、早晚課念經等民俗活動。
清末民初,賴公廟會達到鼎盛,場面十分壯觀,贛州、寧都、瑞金、興國、於都、尋烏、安遠及福建武平、廣東梅縣等地的善男信女,紛紛攜帶鴨子、香燭、鞭炮、果品、香油、酒水等前往翠竹祠祭祀祈福和逛廟會。從七月初五日起,逛廟會的人便川流不息,絡繹不絕。七月初六,人們進入縣城南門開始活動,高擎萬民傘和功德幡,各色彩旗迎風招展,整個隊伍長達近百米,吹吹打打,浩浩蕩蕩。觀眾人山人海,各家商號、店鋪都燒香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