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夢

《菊夢》是清代小說家曹雪芹所作的七言律詩,是《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詩。這首詩用擬人化的手法寫菊花的夢境,實際上是寫黛玉自己夢幻般的情思,帶有明顯的讖語的意味。詩的前半部分,“和雲伴月不分明”,已經有些不祥之意;“登仙非慕莊生蝶”,夢魂翩躚,仿佛成仙,但並非是羨慕莊子變作蝴蝶,是說死去登上仙籍並不是我所希望的;“憶舊還尋陶令盟”,等於說重結絳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才是自己真正的意願。頸聯、尾聯四句透出一般淒涼頹敗的氣氛,對黛玉的結局又作了一次暗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菊夢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紅樓夢》第三十八回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曹雪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菊夢
籬畔秋酣一覺清1,和雲伴月不分明2
登仙非慕莊生蝶3,憶舊還尋陶令盟4
睡去依依隨雁斷5,驚回故故惱蛩鳴6
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7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秋酣:秋菊酣睡。一覺清:形容夢境清幽。
  2. 不分明:說明夢境依稀恍惚。
  3. 莊生蝶:莊生,即莊周,又叫莊子。
  4. 憶舊:懷念過去。陶令盟:與陶淵明那樣的隱士結為盟友。
  5. 睡去依依隨雁斷:夢見歸雁,依戀之心久久相隨,直至它飛遠看不見。依依:留戀不合。隨雁斷:(夢境)隨著歸雁的遠去而中斷。
  6. 故故:常常,時時。惱蛩鳴:對蟋蟀的嗚叫感到煩惱。
  7. 衰草寒煙:秋天的枯草和冷煙。表示淒涼的秋景。

白話譯文

東籬的菊花下,酣夢一覺方醒,只覺得天上的雲與月混在一起,還看不分明。
如此花下飄飄欲仙的酣眠,不是為了追尋莊子夢蝶的感覺,只是為回憶陶淵明愛菊、賞菊的風雅。
睡去以後,心思隨著南歸的大雁遠去,美夢卻被蟋蟀的鳴叫聲每每驚醒。
醒來以後,我的幽怨還能找誰去訴說?只有把無限的情思寄託於衰草寒煙。

創作背景

曹雪芹將《菊夢》寫在了《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里。這回描繪賈府表面上處於最鼎盛的時期。此次菊花詩會,由史湘雲薛寶釵擬定題目,共十二道題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韻,由寶玉、黛玉、寶釵、湘雲、探春等五人自由選題。為著突現林黛玉的詩的才能,曹雪芹把菊花詩里的最好的篇章記在她的名下。 《詠菊》、《問菊》、《菊夢》這三篇詩的情調,是符合林黛玉的性格的。菊花詩是內容低於形式,藝術性超過思想性,這是一切處於崩潰時期的剝削階級詩歌的共同特點。菊花詩屬於封建末代的沒落的詩歌藝術,這些詩只能反映封建統治衰敗。

作品賞析

整體賞析

《菊夢》,是寫菊花之夢,也是寫詠菊者之夢。因為寫的是夢境,所以用的是撲朔迷離的筆法。寫出菊花在酣夢中進入和雲伴月的仙境,去尋高朋結良盟。但這種美好的境界卻常常被打斷,因之產生種種懊惱和凶怨。這正是詩人對高尚的愛情、理想的生活境界的嚮往和追求,以及這種追求在現實中總是被打破的心境的隱約反映。夢境和實境、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距離如此之大,這是黛玉對自己的悲劇命運的預感。讀著這首詩,令人產生出悲涼之霧籠罩心頭之感。
瀟湘妃子這首詠菊詩,題為“菊夢”,抒夢中虛情,“醒時幽怨”,表達林黛玉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第一句寫入夢,以下依次寫夢境,末後兩句承“蛩鳴”“驚回”好夢而道出夢醒時的“幽怨”之槽。詠者一進入夢境,就說是“和雲伴月不分明”。那種恍惚不定,依稀難辯的夢中情景,猶如人的命運之不可主宰。次聯說的是夢中的追求。“莊生蝶”,指莊周做夢化為蝴蝶翩翩飛舞的故事。這裡引來點出“夢”。“陶令”即曾做過彭澤縣令的陶潛,他與菊花有著不解之緣。這裡借來指所要追尋的知音。
詩的前半首,其中之意,可證諸黛玉的乎生遭遇。林黛玉父母俱喪,寄食於貫府,世身可憐。但是,她的叛逆的思想,卻是封建貴族大家庭所絕不能容讓的。她懷抱的希望,只能從夢中去尋找,而她所迫尋的夢,又是如此的輕飄模糊,追不到,摸不到。她在“億舊”即“夢舊”當中,最終也是不能尋得“海上鷗盟”那樣的知交好友的。於是林熏玉唱出“登仙非慕莊生蝶”,把“夢”都了結於“逝者登仙界”的最後歸宿之中。
詩的後半首寫“驚回”“醒時”的情景。“醒時幽怨同誰訴”。黛玉有滿肚子的‘幽怨”,她雖然有視為平生知己的寶玉,但是又沒有誰可傾訴。黛玉的《詠菊》詩寫過“滿紙自伶題素怨”,《問菊》更直白地說“孤標傲世偕誰隱”。這樣看來,黛玉存有的“幽怨”,那是她孤高的品格不能融合於賈府的鄙俗;而黛玉的這種品格,又是以她的叛逆思想作為基礎所形成的。可以這祥說,封建社會的道德思想,對叛逆者的思想行為的壓迫和摧殘,是造成林黛玉“幽怨”滿懷的最根本原因。林黛玉的“幽怨”,即深藏的哀怨之所以找不到訴說之人,想來曹雪芹原著所寫,是黛玉還淚未盡“登仙”之時,寶玉已因賈府事敗、抄沒而遭禍。所以黛玉夢醒時找不到知己傾訴,剩下的卻只有“衰草寒煙無限情”的衰敗悲涼的肅殺秋情。

名家點評

中國韻文學會會員劉亮《紅樓夢詩詞賞析》:全詩以遊仙詩的形式,描繪了菊花暢遊夜空的景象,想像奇特,極具浪漫主義色彩。

作者簡介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寧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經歷了曹家盛極而衰的過程。少年時期曾經在南京過了一段“錦衣紈絝”、“飫甘饜肥”的生活。十三歲遷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家產抄沒。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左右遷居北京西郊黃葉村(現為曹雪芹紀念館),“蓬牖茅椽、繩床瓦灶”,貧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涼。最後因貧病無醫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能詩善畫。其詩立意新奇,風格近唐代詩人李賀。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小說創作,他所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壇上享有崇高聲譽。
曹雪芹像曹雪芹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