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理循模式(中國報導第一課)》是2017年3月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冰。
基本介紹
- 書名:莫理循模式(中國報導第一課)
- 作者:陳冰
- ISBN:9787533476625
- 頁數:309頁
- 定價:48元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3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從新聞生產的角度,聚焦莫理循任《泰晤士報》駐華首席記者階段,從巨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探究莫理循的報導本身及其背後所涉及的意識形態、價值觀點、組織形態、人際博弈、個性特徵等因素,理論與史實相結合,還原和評價莫理循在清末政治中既以輿論議政,又以西方名記身份親自參與如蘇報案、丁未政潮等清末政治事件,並間接影響事件走向的雙重角色與作用。
圖書目錄
引言
緒論
一、選題意義
二、文獻綜述
三、研究方法
四、難點和創新點
第一章 莫理循來華背景:列強瓜分狂潮與歐洲中心觀
第一節 19世紀末國際列強的競爭與在華瓜分狂潮
一、19世紀末國際列強的競爭
二、甲午戰後列強在華瓜分狂潮
第二節 中世紀以降的西方中國形象衍變與歐洲中心觀
一、中世紀至19世紀末的西方中國形象
二、西方中國形象衍變背後的歐洲中心觀及其對莫理循的影響
第二章 帝國主義與列強競爭:駐華早期的莫理循報導(1897-1900)
第一節 作為情報與競爭工具的莫理循報導
一、莫理循關於俄國租借旅大的報導與俄英競爭
二、對《增阿暫章》的披露與清政府的“以夷制夷”策略
第二節 黨派鬥爭與列強競爭框架下的戊戌變法報導
一、莫理循對戊戌變法的報導與解讀
二、戊戌變法失敗後英國及莫理循對維新派的營救行動
第三節 義和團報導的帝國主義意識形態建構
一、使館被圍前:從“中國的騷亂”到“中國的危機”
二、使館被圍:英勇的外國人與背信棄義的清政府
第三章 庚子議和、批德驅俄與清末新政:新政前期的莫理循報導(1900-1905)
第一節 庚子議和與批德驅俄
一、從懲凶到賠款:對庚子議和的關注
二、“在直隸的德國人”:對德軍的尖銳批評
三、莫理循的滿洲報導與日俄戰爭
第二節 改革之光:新政初期報導
一、《新政上諭》拉開的改革帷幕
二、主線下的副線:莫理循的新政報導
第三節 濮蘭德、莫理循的蘇報案輿論與政治干預
一、濮蘭德、莫理循引導的《泰晤士報》蘇報案輿論潮
二、濮蘭德、莫理循的蘇報案輿論框架及影響
三、濮蘭德、莫理循對蘇報案的政治干預
第四章 中國局勢與朝廷政治:新政後期的莫理循報導(1906-1912)
第一節 中國局勢:從彈到贊與帝國主義兩面性
一、新政後期的清末改革與社會變化
二、覺醒的帝國:莫理循的新政後期報導
第二節 朝廷政治的站位:莫理循與改革派官僚
一、晚清政府對外交往的觀念與實踐
二、莫理循與中外人士的交往
三、作為袁世凱及改革派官僚“編外幕僚”的莫理循
第三節 朝廷政爭的關鍵:丁未政潮中的莫理循報導
一、丁未政潮的背景
二、莫理循報導與瞿鴻禨的失勢
第五章 莫理循的新聞觀兼與同行報人的比較
第一節 莫理循報導與《泰晤士報》及英國政府之問的關係
一、第四權力與無冕之王:19世紀末西方新聞與政府的關係
二、國家利益下的離與合:莫理循報導與《泰晤士報》及英國政府
第二節 莫理循報導的特點
一、對華框架的靈活性
二、莫理循報導的權威性
第三節 莫理循與《泰晤士報》同行報人的比較%
一、莫理循與姬樂爾:新聞原則與從官原則的對立
二、莫理循與濮蘭德:對中國改革前景的迥異判斷
三、對中國改革的看法產生分歧的原因
第六章 莫理循在外媒駐華史的地位
第一節 莫理循在外媒駐華史的地位%
一、莫理循是首位西方大報駐華記者
二、莫理循在清末政治中的角色與影響
三、莫理循檔案與報導的史料價值
第二節 以古鑒今:莫理循時代對當下對外傳播工作的啟示%
第三節 莫理循辭職從政的原因
一、性格:四處遊蕩,渴望成就大事業
二、感情:與報社上司交惡、與袁世凱交好
三、境遇:職業厭倦,疾病纏身,經濟窘迫,準備結婚
結語
附錄 《泰晤士報》與《紐約時報》的蘇報案報導比較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