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亞文學傳記·唐璜:拜倫傳

莫洛亞文學傳記·唐璜:拜倫傳

《唐璜:拜倫傳》是莫洛亞眾多傳記作品中的傑出代表。莫洛亞既掌握了豐富的史料,又深入詩人的心靈,,生動敘述了拜倫從出生地紐斯台德到隕落國希臘之間三十六年的不凡一生,清晰完整地刻畫了一個個性鮮明,狂放不羈的詩人形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莫洛亞文學傳記·唐璜:拜倫傳
  • 外文名:Don Juan Ou La Vie De Byron
  • 作者:安德烈·莫洛亞 (Andre Maurois)
  • 譯者:裘小龍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14年8月1日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頁數:310 頁
  • ISBN:7532765156
  • 開本:32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莫洛亞文學傳記·唐璜:拜倫傳》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譯者前言
第一章 紐斯台德的拜倫家族
第二章 蓋特的戈登
第三章 宿命
第四章 小拜倫勳爵
第五章 山岡上的哈羅公學
第六章 晨星
第七章 浪漫的友誼――未亡人
第八章 愛達山上的神
第九章 劍橋大學的特里尼蒂學院
第十章 《閒散的時光》
第十一章 三個火槍手
第十二章 磨光的骷髏
第十三章 恰爾德?哈羅德的首次旅行
第十四章 紐斯台德的泰門
第十五章 產生奇蹟的年代
第十六章 愛情
第十七章 盧克萊修著作中的神
第十八章 奧古斯塔
第十九章 最近的枝頭
第二十章 海盜
第二十一章 婚約
第二十二章 結婚
第二十三章 蜜月
第二十四章 皮卡迪里坪
第二十五章 “再見吧”
第二十六章 一顆流血的心的炫耀
第二十七章 雪崩
第二十八章 “心中的仙境”
第二十九章 莫哲尼哥公館
第三十章 侍從騎士
第三十一章 歸齊奧利公館中的火藥庫
第三十二章 沉船
第三十三章 一位思鄉的紳士
第三十四章 英雄和戰士
第三十五章 哈姆雷特和堂吉訶德
尾聲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安德烈·莫洛亞(Andre Maurois) 譯者:裘小龍 王人力
安德烈·莫洛亞(Andre Maurois,1885—1967)為法國兩次大戰之間登上文壇的重要作家,其著作涵蓋小說、歷史與傳記,尤其以傳記文學名揚於世,被譽為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傳記文學大師。莫洛亞所著的傳記,人物生動,情節有趣,富有小說情趣。在傳記寫法上,有過革新之功,被譽為寫出法國文苑裡最好的幾部傳記。主要作品有《愛麗兒:雪萊傳》、《唐璜:拜倫傳》、《奧林匹亞:雨果傳》、《萊莉婭:喬治·桑傳》、《普羅米修斯:巴爾扎克傳》、《追尋普魯斯特》、《三仲馬》以及《狄更斯評傳》的傳主都是世界文學史上大師級的人物,各自創造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學世界,而且個性氣質各異。莫洛亞的這幾部以文學大師為傳主的傳記作品屬於他最出色的傳記之列,本身即是優秀的文學作品。

序言

拜倫,是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運動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偉大詩人。
早在二十世紀初,我國就有蘇曼殊、馬君武、胡適等人相繼翻譯過拜倫《唐璜》第二章中的《哀希臘歌》、《恰爾德·哈羅德遊記》的片斷。魯迅在《摩羅詩力說》(1907)中對拜倫更作出了高度的評價:“今則舉一切詩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歸在動作,而為世所不甚愉悅者悉人之,為傳其言行思維,流別影響,始宗主裴倫,終以摩迦(匈牙利)文士。”拜倫的作品曾在我國人民爭取自由、民主、獨立的鬥爭中起過積極的影響。今天,拜倫的重要詩篇大多出了中譯本,擁有廣大的讀者。
要真正理解一個詩人的作品,必須了解他的生平。這一點就拜倫來說顯得尤其重要。拜倫不僅是個傑出的詩人,而且是個革命的戰士,他的作品,典型地體現了他那個時代的激情。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用整整一章闡述了拜倫的“情感方式和人生觀”怎樣成為重大事件的因素。應該說,以往我們在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是不夠的。今天,翻譯安德烈·莫洛亞(1885-1967)的《拜倫傳》,目的之一,即在於為拜倫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資料,使我們能更全面地認識這個詩人。
莫洛亞是法國當代著名的小說家、評論家和傳記作家,又是從事英國研究的傑出學者。他的著作為溝通法、英兩國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的傳記不僅史料翔實可信,而且文筆搖曳多姿;枯燥乏味的史料一經他處理就顯得趣味盎然,一個個歷史人物栩栩如生地躍然紙上。他的傳記在布局上也充滿了小說家的匠心,情節跌宕起伏,每一章都有中心內容,前後銜接緊湊,讀來引人入勝。作為一個才華橫溢的學者,莫洛亞又充分運用了他淵博的背景知識,刻畫一個人物,總或多或少地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來寫。這樣,人們在閱讀他的傳記時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這一時期的社會風習,反過來更加深了對傳記人物的理解。這是莫洛亞的傳記作品的長處。《拜倫傳》在這方面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拜倫傳》又有明顯的不足之處。首先,莫洛亞畢竟不是運用唯物史觀來寫這部傳記的。他雖然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但在評價拜倫這一歷史人物時,卻沒有能夠恰如其分地寫出他的革命家的面目。拜倫有在情場上流連忘返的時刻,也有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日子,莫洛亞對於前者盡情渲染,對於後者卻常常一筆帶過。至於時代怎樣激起拜倫創作的火花,拜倫的作品又怎樣在廣大讀者中引起激情的共鳴,這方面的筆墨就顯得更少了。十九世紀初,英國紡織工業由於生產技術的改進,資本家發了大財,工人生活卻日益貧困。1811年至1812年,工人盧得領導了紡織工人的暴動,搗毀了許多機器;英國政府則通過《嚴禁紡織機破壞法案》,對工人嚴加鎮壓。拜倫目睹這一切,在議院中發表了著名的國會演說,他熱情地為被迫害的紡織工人辯護,對英國政府的暴行作了憤怒的抨擊。而後,他又寫了傳誦一時的《盧得派之歌》。這是拜倫與英國統治階級的一次正面交鋒,值得傳記作者大書特寫。但莫洛亞對此只是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相反,當時鎮壓失業工人的軍官與拜倫在情場上的糾葛,卻得到了過分的渲染。後來拜倫離開英國來到義大利。當時義大利人民飽受奧地利的蹂躪,革命團體“燒炭黨”正在努力推翻奧地利統治,拜倫立即冒著生命危險投入這一正義鬥爭。特瑞薩一家是燒炭黨的重要成員,特瑞薩的哥哥甘巴還是燒炭黨的領導人之一。拜倫與特瑞薩一家建立了密切的關係。他用自己的金錢購買武器彈藥,讓自己的住宅成為革命者秘密活動的據點,同時,他成為一名燒炭黨地方支部的領導人。然而傳記作者描寫拜倫與特瑞薩關係時卻似乎故意忽略了其中的革命色彩,在另外一些場合,他又把拜倫寫成膩煩了情場風月,要在冒險活動中尋求新鮮的刺激。義大利燒炭黨運動失敗後,拜倫奔赴希臘,參加了希臘人民的民族解放鬥爭,這是拜倫波瀾壯闊的一生的高潮,莫洛亞也用了兩章篇幅加以敘述;但是,繼“英雄和戰士”一章之後,最後的標題竟是“哈姆雷特和堂吉訶德”。不難看出作者對拜倫革命事跡的評價是多么不公正了。綜觀拜倫的一生,他絕不是一個一味縱情聲色、無聊時才去獵奇似的從事革命的人。在思想感情上與革命鬥爭聯繫在一起,這是拜倫作品的一個主旋律,也是他生活的一個主旋律。《恰爾德·哈羅德遊記》中對被壓迫人民、民族的同情和支持,《唐璜》中對各國統治階級的嘲諷、鞭撻,都是拜倫作為一名鬥士的激情的升華。如果離開革命和鬥爭,拜倫這些作品便要成為天上掉下來的東西了。
當然,我們強調拜倫身上革命性的一面,並不意味著可以肯定他私生活中不嚴肅的一面。拜倫在愛情生活中確實做過不少蠢事,隱諱這一點是完全不必要的。對此,我們應該持批判態度。同時,應該把拜倫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具體地分析具體情況。在歐洲思想史上,浪漫主義運動是一場相當複雜的運動。不少詩人大聲疾呼,要從壓抑人的本性的種種桎梏下解放出來,追求強烈的激情,認為只有在熾熱的情感中才能重新認識自己,在擺脫一切束縛的境界中才能達到人與人之間的真正溝通。當“由‘理性的勝利’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諷刺畫”的時候,浪漫主義情感方式對傳統的倫理標準和審美標準的反撥是有其歷史必然性的。拜倫被虛偽的上層社會視為“罪人”,正因為在這個意義上他成了社會的反叛者。拜倫與他同父異母姐姐奧古斯塔的戀愛,就是一個典型又複雜的例子,人們對此眾說紛紜。如勃蘭兌斯在《十九世紀文學主流》這部名著中,就曾否定過當時盛傳的兩人私情之說;但也有更多的人片面地誇大了其中的細節。我們認為,拜倫確實是真摯地愛著奧古斯塔的,但他對奧古斯塔的態度中也有著一種故意向社會挑戰的意義,又羼雜著因宗教心理而引起的撒旦式絕望地反抗的色彩。這種無視社會後果、以個人為中心的情感方式自然是不足取的;但在當時它是浪漫主義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體現了這個時代一種反抗的精神。莫洛亞把這一切僅僅作為拜倫個人的風流韻事來寫,顯然是太簡單化了。說到底,拜倫是他的時代和社會的產物,我們沒有必要諱飾他生活上的過失,我們要有歷史感地看待這個問題。
《拜倫傳》的寫作似乎明顯地受到了弗洛伊德學說的影響。書中關於《恰爾德·哈羅德遊記》、《海盜》等作品與拜倫私生活的關係的描寫,占了不少篇幅。尤其在敘述《海盜》形成的過程中,莫洛亞花了不少筆墨寫拜倫私生活中的苦悶是怎樣發而為詩的。相形之下,對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分析就顯得很不夠,對產生這部作品的社會背景的發掘也缺乏深度。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儘管如此,莫洛亞的《拜倫傳》依然不失為一部史料豐富、文筆生動的傳記。我們在前面主要談了這部傳記中的一些問題,只是為了把我們自己在翻譯過程中的一點感受寫出來供廣大讀者參考。一部作品的價值並不是由作者說了算的,它應該接受讀者的檢驗。《拜倫傳》擺在面前了,莫洛亞固然是從他的角度去處理的,我們則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從這個意義說,《拜倫傳》就交給廣大的讀者來鑑賞評說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