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文化寄語
莒文化是最純的綿延悠長的東夷文明的代表,核心區在山東日照、莒縣一帶,已可追溯到5000年左右大汶口文化時期,其歷史影響、文化價值與齊文化、魯文化三足鼎立,它將中華文明向前延伸了千年以上,在中華文明發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自不待言。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先秦史學會理事長 宋鎮豪
莒文化深深植根於魯東南沃土,源遠流長,是最富生命力、最頑強地保持東夷傳統的一支土著文化,是可以與齊魯文化相提並論的多元海岱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莒地具有數十萬年的文化根系,一萬餘年的文化起步,五千餘年的文明史。
主要職責
1、負責對莒文化地域範圍內的歷史文物、古書畫、藏品、地方戲曲以及其他民間文化藝術進行研究工作;彙編、出版莒文化研究專著和普及性書籍;接收國內外學者長期、短期或臨時性對莒文化的學術研究。
2、負責文物考古發掘、徵集、鑑定工作;負責民間文化藝術遺產收集整理和開發工作。
3、負責收藏展覽文物工作;負責對莒州博物館、風景區地面古建築及庫存文物統一規劃和利用,並對藏品進行登編、修復、保管;整理、彙編和儲藏古今中外的莒文化文獻資料。
4、負責與高等院校、專門研究機構、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和民間研究組織的溝通交流;舉辦各種雙邊性的專題學術研討會,向外界推介莒文化,提升莒文化的知名度。
5、研究探討新形勢下如何弘揚莒文化,服務政治、經濟和精神文明建設,使莒文化煥發生機活力。
6、積極爭取上級對莒文化發掘、保護、開發等工作的支持,建設莒文化載體和平台,打造莒文化品牌。
7、負責莒文化基地建設論證,參與發展文化產業,開發文化產品。
8、管理莒文化研究會、學會,負責擬定莒文化研究課題,負責重點課題的研究,協調其他問題的研究。
主要工作
莒文化研究院深入貫徹莒縣縣委、縣政府“文化樹縣”戰略,在各級關心支持下,認真履行職責,在莒文化的研究宣傳開發方面積極作為,通過編撰莒文化系列讀本、出版報紙、開設電視台專欄、舉辦莒文化講堂等活動,莒文化的宣傳普及開創了新局面,圍繞莒文化的開發利用,在推進莒文化與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方面也有新突破。
(一)系統研究整理莒文化,編輯出版了莒文化系列讀本
編輯《莒文化研究通訊》16期,出版了《莒地歷史文化簡明讀本》、《莒地歷史名人錄》、《圖說莒文化》等系列書籍。其中,《莒地歷史文化簡明讀本》、《莒地歷史名人錄》系統整理莒地歷史文化,是莒文化研究的新成果,填補了該領域空白,莒縣介紹莒文化有了系統的讀物。《莒地歷史文化簡明讀本》,用三百餘幅照片(圖片),圖文並茂、深入淺出,集歷史資料和科技知識普及於一體,是廣大讀者了解莒地歷史文化的視窗,是傳播、開發莒文化的重要參考資料,也是進行愛國、愛縣教育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參考書。《中國青年報》、《大眾日報》、《日照日報》、日照電視新聞、日照網、《今日莒州》、莒縣電視新聞分別進行了宣傳報導。在此基礎上,《莒文化鄉土教材》、《莒地歷史典故》、《莒地名勝古蹟》等莒文化系列叢書正在編纂。
(二)加大莒文化宣傳力度,莒文化的知曉度和美譽度有了新的提升
一方面,強化縣內宣傳。與莒縣電視台、《今日莒州》聯合舉辦了莒文化專欄,共播出56期。製作了莒文化名片,向社會發放。在縣委宣傳部指導下,舉辦了莒文化“四進一講”活動,共舉辦22場次,參加講堂的聽眾達1萬多人,受到廣大幹部民眾的歡迎和好評。莒縣設立莒文化講堂、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做法,被《大眾日報》、《日照日報》刊登介紹。另一方面,加大對外宣傳力度。發現中學《中國歷史》課本將莒縣出土的陶文確定為原始文字,並選入課本,在《日照日報》、《今日莒州》等新聞媒體進行了積極宣傳報導。按照縣委宣傳部安排,組織了《人民日報》等八家新聞媒體莒縣採風活動,並向他們提供了莒縣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資料。與《中國青年報》聯合撰寫的《齊魯莒並稱為山東三大文化》,以大的篇幅並配彩色照片,在《
中國青年報》刊登。與鳳凰網合作製作了莒文化宣傳專題片,在
鳳凰網上播出,進一步提升了莒文化和莒縣的知名度。
(三)深度挖掘開發莒文化,莒文化與城建、旅遊和道德建設進一步融合
組織召開了莒文化開發利用研討會,起草《莒文化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參加了中華莒文化研討會,《莒地歷史文化簡明讀本》入選會議論文集,並將有關莒文化研究方面的重要課題提交與會莒文化研究專家今後幫助研究。為創建千年古縣提供了莒文化文字、圖片和有關資料。積極參與歷史文化名城及旅遊景點規劃,將莒地歷史文化融入其中。先後參與了《莒文化景觀設計與沭河道德公園建設》、《莒縣鄉村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浮來山風景區規劃設計方案》、《浮來青旅遊度假區二期規劃》、浮來山風景區與浮來青旅遊度假區景點演出節目設計等。市級重點研究課題《莒文化資源融入旅遊產業的探索與研究》榮獲優秀成果獎,在全市各區縣中莒縣唯一獲此獎項,該項成果已納入縣委、縣政府決策中。該成果已部分套用到沭河公園和浮來山風景區規劃建設中,《莒地歷史文化簡明讀本》、《莒地歷史名人錄》中一些內容和圖片被縣委組織部、縣廣播電視台、民政局、住建局、鄉村文化牆和四德榜、絲綢文化產業園、晨曦文化產業園、中國小校本課程中採用。《
日照日報》以“莒文化研究院弘揚莒文化推進道德建設”為題目,在頭版刊發介紹經驗做法。組織部分企業到淄博、濰坊、德州、濟南等地參觀考察文化產業,指導開發具有莒地特色的文化產業和旅遊產品。
(四)拓寬博物館工作,打造展示莒文化的載體平台
充分發揮
莒州博物館作為宣傳展示莒文化“平台”的作用,年接待遊客12萬人次。加大莒文化保護力度,不斷提高文物保護利用水平,先後參與編制齊長城莒縣段、劉勰故居、杭頭遺址等七處重要文物總體規劃,協助制定修繕方案並參與落實。配合做好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工程,參與遺址勘測挖掘保護工作。參與第一次
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和田野文物執法檢查工作。建立館藏文物資料庫,並對地下庫房中的藏品進行修復保護和分類整理。
《莒文化簡明讀本》摘要
前言
據考古發現,在大約一萬年前,有一個古老的部落——莒部落,長期活動在魯東南近海地區的沂河、沭河、濰河、泗水等流域一帶,即今之莒縣、莒南、日照、五蓮、膠南、膠州、高密、昌邑、安丘、諸城、沂源、沂水、沂南、費縣、蒙陰、臨沂、蘭陵、臨沭和贛榆等地。在這塊廣袤的古莒地上,勤勞智慧的莒地先民勞動、生息、繁衍,創造了輝煌卓越的古代文明,留下了豐富、寶貴的
歷史文化遺產。陵陽河遺址出土的距今5000年左右的中國最古老的原始文字,錢家屯、兩城等距今4600年左右的古城遺址,膠州三里河遺址出土的距今4100年左右的青銅工具,文字、城堡、銅器,古代人類文明的“三要素”均在古莒地發現,證明早在5000多年前,古莒地已率先向文明邁進。夏代稱莒地為莒州,商為莒方國,周為莒國,鼎立齊魯700餘年,西漢為城陽國,秦設莒縣,魏晉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為郡、為州、為縣,始終是魯東南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莒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有數十萬年的文化根系,一萬餘年的文化起步,五千餘年的文明史,是歷史發展沒有中斷的區域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重要和特異是專家們對莒文化的普遍看法。古族(東夷族)、古國(商為方國)、古文化(東夷文化代表)是莒地歷史文化的三大特徵。莒文化以其“包容創造、明禮尚義、崇文重學、自強奮進”的精神內涵,滋養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莒地人。莒縣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莒文化的研究、宣傳、開發,專門成立了莒文化研究院。為“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莒文化研究院編輯了《莒地歷史文化簡明讀本》,以文字介紹為主線,圖文並茂,生動形象地勾勒出莒地光輝燦爛的文明歷史及對整個華夏文明的傑出貢獻,希望通過本書的出版,再現“莒國文化,源遠流長之歷史面貌,以激勵後人重振莒國雄風,奮發圖強,再創新的輝煌”。
地址
山東日照莒縣銀杏大道莒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