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頭鎮(陝西鹹陽市興平市下轄鎮)

莊頭鎮(陝西鹹陽市興平市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莊頭鎮有兩個,一地處陝西興平市南部偏西,五公里處,南倚渭河,北臨西寶中線,隴海鐵路、西寶高速穿境而過,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物產豐富;另一地處陝西省澄城縣,北緯34°55′45″-35°27′05″,東經109°04′30″-110°05′50″之間。地勢北高南低,坡度平緩,平均海拔714米,年平均氣溫 12.2℃,年日照時數2616小時,年降雨574毫米,無霜期204天。耕地面積4.6萬畝,耕地土壤以壚土、黃土性土為主,耕種土壤深達2米左右,耕層土壤質地中壤,過耕性較好,土壤肥沃,適宜多種作物生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莊頭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西北
  • 下轄地區:八里村、蔡東村、蔡西村
  • 電話區號:029
  • 地理位置:陝西興平
  • 面積:27.9平方千米 
  • 人口:30037人(2017)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
  • 機場:西安鹹陽國際機場
  • 火車站:興平站
  • 車牌代碼:陝D
  • 耕地:35291.3畝
  • 年平均氣溫:12.2℃
  • 土地總面積:45478畝
基本概況,農業產業,產業結構,多種經濟,招商引資,風雲人物,牛繼鵬,洛生華,魯發展,劉智鷹,李平輝,發展規劃,地圖信息,

基本概況

全鎮土地總面積27.9平方千米,轄15個行政村(儀空村白家空村馬村、老官村、三渠村、北於村、南於村、岳阜村、莊頭村流順村亢家村、金龍村、八里村、蔡東村、蔡西村),1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0037人(2017),25個黨支部,共有黨員786名。
莊頭鎮

農業產業

莊頭鎮地屬渭河平原,土壤肥沃,水利條件和氣候條件優越,是典型的溫帶農業種植區,盛產優質小麥、玉米。大棚蔬菜、油菜、大蒜、雜果、西瓜、花生、地膜洋芋、蓮藕等經濟作物也在產業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尤其是辣椒、優質雜果、銀杏林、苗木花卉、大中棚蔬菜等四個千畝基地,大蒜遠銷外省區,成為經濟作物中的新興產業。

產業結構

莊頭鎮經濟發展迅猛,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285元。全鎮產業結構呈現兩大板塊:沿西寶高速三吳、北於千畝高效設施產業帶和沿渭蔡西、儀空、馬村各2000畝地膜紅芋、洋芋及千畝清水蓮茶、千畝苗木基地。畜牧產業投資500萬元,建成占地40畝的蔡東村萬頭秦川關中黑豬養殖基地,流順工商小區已成為莊頭鎮城鎮化建設的亮點。

多種經濟

該鎮養殖業和鄉鎮企業已形成較大規模。省國營三廠普及推廣的瘦肉型豬養殖技術,極大地推動了養殖蓬勃發展,全鎮年生豬存欄3.5萬頭, 500畝水域養殖為城鄉居民提供了水產品。以印刷業為龍頭的鄉鎮企業年產值達到1.2億元,產品涉及印刷、橡膠製品、醫用器械、紙箱、軟木加工、童裝、建材、農副產品深加工等。

招商引資

優越的生產條件,便利的交通,優惠的政策、良好的服務,為招商引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莊頭鎮致力改善公路交通、水利設施及郵電通訊設施,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經營環境。楊凌喬盛苗木有限公司、青海敬業園林花卉責任有限公司、石頭河水泥廠興平分廠、寶航微生物製劑責任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落戶該鎮,並已完成建設,開始運營。

風雲人物

趙雲芳,興平市莊頭鎮北於村三組人,1950年12月出生,國小文化程度,中國共產黨黨員。
1984年,她回響國家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和丈夫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僅靠700多元資金,辦起了“興平市秦豐童裝廠”,組織20多名有縫紉技術的婦女進行童裝加工。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由於她敢拼敢創敢搏,科學管理,童裝廠效益連上新高,規模一再擴大,截止1992年達到了有縫紉設備50台,有工人50人,年創效益80萬元的民營企業。1985年,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時被莊頭鄉政府授予“勤勞致富標兵”稱號;1986年被黨員民眾推薦為出席興平縣黨代會代表。1987年被興平市授“勤勞致富標兵”。1988年省政府授予“勤勞致富標兵”稱號。
張崇俊,1955年3月20日生,陝西省興平市莊頭鎮儀空村人。現任武警工程學院黨委委員,訓練部副部長(正師職)、黨委副書記,大校軍銜,物理學教授。國小及國中就讀於興平市法震學校,高中就讀於興平市西郊中學。1974年高中畢業回鄉務農,曾任生產隊會計、大隊團總支副書記。1978年2月考入西安理工大學物理學專業,1982年1月大學畢業分配到哈爾濱電機廠職工大學任教。1984年9月特招入武警工程學院工作,歷任物理教研室教員,訓練部教務處參謀、副處長、處長,基礎部主任(副師職)、黨委書記,武警部隊教學系列職稱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學院職稱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學院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西北地區軍隊院校物理協會名譽會長。任教期間曾獲學院教學大獎賽一等獎,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在訓練部任職期間,參與謀劃並組織實施了學院歷次教育教學改革、學科專業調整、教學力量編成、教員隊伍培訓等工作,在建構教學模式、最佳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學科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室建設、研究生教育、繼續教育、任職教育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作為執行編委出版《軍事語言學通論》、《軍事指揮語言研究》等編著五部,主編出版《武警院校招生考試複習指南》叢書一套共六冊。《武警院校向任職教育轉型的探索與實踐》獲軍隊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武警部隊反恐怖立法研究》獲武警部隊軍事理論研究成果一等獎,《武警部隊移動地理信息系統》獲武警部隊科技進步二等獎,《警用噪聲發生器》、《移動人員監控系統》獲武警部隊科技進步三等獎,《面向武警部隊現代遠程教育平台》、《教學指揮信息平台的研究與實踐》等研究課題通過專家鑑定。在《物理通報》、《軍事教育》、《武警學術》、《中國醫學研究與臨床》等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

牛繼鵬

牛繼鵬,男,1955年1月出生,興平市莊頭鎮儀空村人,大學文化程度,1974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1月參加工作。
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在西北農學院農業機械系農業生產機械化專業學習,獲農學學士學位;
1982年1月至1983年1月在安康縣大同公社工作,先後任公社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1983年5月至1984年2月任興平縣大阜公社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1984年2月至1990年1月先後任興平縣委常委、大阜鄉黨委書記、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1990年1月至1992年10月任長武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1992年10月至1997年11月任中共武功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期間在中央黨校函授學院學習經濟管理專業;
1997年11月至2001年7月任鹹陽市經濟貿易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2001年7月至2004年4月任中共涇陽縣委書記;
2004年4月至2004年7月任鹹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中共涇陽縣委書記;
2004年7月以後,任鹹陽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分管市民政局、農業局、林業局、水利局、民族宗教事務局、農業綜合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機中心及亭口水庫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引石過渭工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2009年9月2日因病醫治無效逝世。
牛繼鵬同志勤奮敬業、政績突出,無論是在基層單位、縣級領導崗位還是市級機關工作,無論是在普通崗位還是擔任領導職務,都勤奮敬業、無私奉獻、開拓創新、思路清晰。擔任鹹陽市副市長以來,先後分管全市工業和農業與農村工作,始終堅持把科學的決策建立在對市情的準確把握上。在指導全市工業發展中,他提出的“發揮區位、資源、產業三大優勢,上規模、強支柱;調結構、促技改;抓改革、活機制;建平台、優環境”的發展思路、“三個善待”的改制理念和“四輪驅動、工業為先”、“工業發展、非公為先”的發展理念,為全市國企改革和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指導全市農業和農村工作方面,他明確提出了“多投入、少索取;爭項目、強基礎;抓基地、壯龍頭;靠院校、上科技;提效益、促增收”等發展思路,圍繞新農村建設規劃、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增加農民收入、解決農村飲水、民眾住房困難等“三農”工作的重大問題,協調組織有關部門研究制定的工作措施,既符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又符合鹹陽實際,切實可行,為推動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他多方努力下,積極爭取上級支持,精心組織,科學指導,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投資6.7億元、全市人民關注的引石過渭工程2008年3月已全面開工建設,年內可實現通水目標;投資13億元的亭口水庫項目已經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主體工程已於2008年12月啟動建設,為全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洛生華

洛生華,興平市莊頭鎮馬村人,1930年2月出生,幼年喪父,195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9年7月13日,洛生華任三鄉代表,後加入共青團,任團支部組織委員,鄉農會副主席,土改中帶領農民民眾鬧翻身,鬥地主,分土地。
1951年,土地改革結束後,任鄉婦聯主任,成立村讀報組,組織生產便工隊、互助組,開展生產競賽活動。
1952年興平縣級政權成立,任首屆縣人民委員會委員和縣委委員,縣婦聯2--3屆執委。
1954年縣政協成立,任1—6屆常委和7—9屆委員。
1954年—1956年,農業合作化時任初高級社主任;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後,任生產大隊書記(總支)。
1978年三中全會以後,任莊頭鄉黨委副書記、副鄉長之職,止1984年5月。
光 榮 冊
1955年獲陝西省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先進個人;
1956年獲陝西省農業生產先進生產者;
1956年獲陝西省婦女農業社會主義建設“三八”紅旗手;
1959年獲陝西省工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生產者;
1959年獲西北區婦女先進工作者;
1961年獲陝西省農業生產建設先進生產者婦女標兵;
1963年獲陝西省社會主義建設先進生產者;
1979年獲陝西省婦聯“三八”紅旗手;
1979年獲全國婦聯“三八”紅旗手;
1982年獲陝西省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勞動模範先進生產者、先進工作者;
1983年獲陝西省婦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八”紅旗手;
1983年獲全國婦聯“三八”紅旗手。

魯發展

魯發展,男,出生於1952年農曆2月23日,興平市莊頭鎮白家空村人。現任中國石油大連銷售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1968年3月,他和同村的8個青年,報名參軍,登上了西去的列車。部隊三年,先後在甘肅獨立師、陝西省獨立師服役,多次立功受獎,擔任過班長、文書。1970年5月入黨。
1971年3月,回響部隊動員和號召,參加由蘭州軍區組織的長慶油田會戰。他先是在長慶油田一分部綜合機修廠政治處宣傳組工作。
1975年5月調到分部宣傳處工作。
1978年調慶陽,在長慶油田指揮部宣傳處、指揮部辦公室秘書科工作,連續多年被評為分部、油田先進工作者。
1983年4月,被調到渤海之濱的大港油田。先後在鑽井二公司和大港油田管理局辦公室秘書科工作。這期間在全油田科以上幹部公開考試中,考上了南開大學經濟系,得以脫產學習兩年,獲得大學專科學歷。
1986年調中國石油報社參加了中國石油報的創刊,在報社經濟部作編輯、記者。
1991年2月,調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人教局,任機關幹部處副處長。期間曾在塔里木油田勞資處掛職兩年。
1996年回北京後,中石油重組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繼續從事幹部人事工作,擔任中國石油集團公司人事勞資部幹部二處處長、幹部一處處長。這期間完成了專科接本科的學歷教育。
2000年中國石油重組並在境外成功上市,到中國石油股份公司人事部擔任副總經濟師。
2004年5月,被中國石油黨組任命為中國石油大連石油銷售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副局級)至今。

劉智鷹

劉智鷹(1965 --)曾用名劉社團,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員。陝西省興平市莊頭鎮馬村人。 由於家境貧窮,從小就養成了勤勞儉樸、刻苦學習的習慣,國小五年每次考試,算術和語文都是雙百,年年被學校評為五好學生。1981年7月以優異成績考入縣重點中學--南郊中學,入學後就擔任班幹部,在此期間,培養了一定的組織指揮能力。1984年9月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合肥炮兵指揮學院並隨即入伍。198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8年8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84863部隊副連職排長,工作認真負責、兢兢業業,曾三次榮立三等功。1993年5月任該團加榴炮一連政治指導員,1995年5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84806部隊政治部組織科副營職幹事,1997年7月任武警8673部隊一營政治教導員,1999年4月任該部政治處副主任,2000年12月任武警8674部隊副政治委員,2001年任武警8673部隊副政治委員,2002年8月任西安警備區政治部副團職幹事,2006年4月任陝西省周至縣人民武裝部政治委員、周至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2006年12月任西安市碑林區人民武裝部政治委員、碑林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碑林區人大常委會委員,上校軍銜。

李平輝

李平輝同志曾任青海省棉紡織總廠廠長,中國共產黨員,高級工程師。從事紡織事業四十五年,為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被授予全國紡織勞動模範、青海省優秀企業家、尊師重教先進廠長、省企業家協會副理事長。
李平輝同志原籍陝西省興平市莊頭鎮蔡西村李王家,1936年8月27日出生,1952年前在興平讀國小、中學;1952年8月至1955年7月在紡織工業部鹹陽紡織工業學校學習;
1955年8月至1978年分別在西北國棉二廠、西北國棉六廠、西北國棉五廠任技術員、車間主任、科長等職;1979年至1980年應青海省邀請離開西安奔赴青藏高原,開始任青海省輕紡局統一青海棉紡織廠工作組組長、副廠長、1981年至1997年任青海棉紡織廠廠長,青海棉紡織總廠廠長。在任十七年廠長期間,為了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曾去美國留學,並先後到十多年國家考察學習,走訪了祖國大江南北十個紡織工廠,大膽超前、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運用了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在不斷培育的“團結、求實、創新、奮進”的企業精神激勵下,通過全廠職工幾年的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年年有新招,年年邁大步,年年上台階,年年有發展。終於使這個連年虧損、瀕臨倒閉的工廠、青海省多次派工作組沒有改變的老大難單位,煥發了生機,舊貌換新顏,實現了扭虧增盈。連年被評為青海省上繳利稅大戶、省市先進企業。全國雙文明先進企業;從1981年任廠長開始,開山平地,引水上山,植樹造林,經過近十年的努力,把廠區周圍的荒山禿嶺,建成了綠樹成蔭、花草遍地、清水環繞,亭閣林立,成為青海省的旅遊聖地。被譽為“西海明珠”的西海度假村,吸引著省內外遊客,流連忘返、樂不思蜀。得到青海省社會各界的支持,各族人民的熱愛,大大地帶動了第三產業,擴大了企業的知名度。正如平安縣政府送來的牌匾所書“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孫”。先後被評為“全國綠化先進單位”、“花園式工廠”,增強了職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成為人心嚮往的好地方。正如中央電視台曾報導“在遙遠的地方有這樣一個工廠”全面報導了藝術節的盛況和青海棉紡織廠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李平輝同志出席北京會議期間受到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的接見併合影留念。
李平輝同志通過十多年的艱苦頑強拼搏,使這個落後的小廠發展成棉紡織、毛紡織、針織、製衣、房地產、旅遊為一體的大型聯合企業,產品暢銷世界各地。
李平輝同志儘管熱愛事業,但他更愛故鄉,正如他在度假村碑林上題的“奉獻高原、夢回秦關”。1997年8月,這位61歲的陝西人退休了,回到了故鄉興平,現定居鹹陽。今天廠職工懷念他,社會各族人民惦記他,就是對他過去任職的最好評價。

發展規劃

莊頭鎮經濟發展五年規劃
一、 指導思想
“抓住機遇,開拓進取;依靠科技,最佳化結構;上規模,增效益,建設強鎮。”即以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加入WTO為契機,牢固樹立必勝信念,攻堅克難,奮力拚搏;充分發揮科技先導作用,大力引進、推廣農業科技成果,全面最佳化和提高區域經濟質量和效益;堅持一、二、三產業並重,全面提高區域經濟實力,確保五年建成全市經濟強鎮。
二、 基本思路及奮鬥目標
1、 基本思路:
“依科技,求發展;抓調整,促增收,建設強鎮”。具體來講,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著力抓好六大基地建設(小麥良種繁育、大棚蔬菜、樹木育苗、畜禽、紙業、銀杏),基礎設施建設抓“五通”(通水,農田水利暗管化;通路、環鄉幹路油路化;通電,18個村農網改造全部完成;通電話,新增電話用戶1000戶,通有線電視,有線電視綜合信息傳輸網開通);第三產為業興“五點”(馬村什字、鎮區街道、亢家、馬村十字、三渠);綜合治理,整體推進,全面夯實發展基礎,奮力實現莊頭經濟的大發展、大突破。
2、 奮鬥目標:
――經濟總量目標。到2005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到5000萬元,年均遞增5%左右。
――經濟結構目標。三大產業結構由“九五”末的75:15:10調整為55: 25: 20。
――到2005年,地方財政收入達到300萬元,年均遞增5%。
――人民生活目標。到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50元。
三、經濟發展的重點和主要任務
①農業。農業發展的主線是產業結構調整,方針是“優糧果、攻蔬菜、上畜牧、抓紙業”,重點是“蔬菜、育苗、畜禽、糧食、銀杏、紙業”六大產業,主攻方向是建基地,扶龍頭,抓配套服務,實行產業化經營,加快建設產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農業產業化體系。蔬菜生產圍繞“建基地、攻優質、創名牌”的思路,重點發展以精細菜和反季節菜為主的日光溫室大棚蔬菜生產,積極引進名、優、新、特品種,以三渠村為龍頭,在環鄉西路建成綠色經濟帶。到2005年,全鎮蔬菜面積發展到5000畝,其中大路菜3000畝,大中棚蔬菜2000畝,實現產值1500萬元以上,占農業總產值的30%。樹木育苗:圍繞“優生區域、優良品種、最佳化管理”的思路,重點調整苗木生產結構,加快品種的更新換代,在沿渭一帶著力側柏、行道樹、速生楊等名優苗木生產,同時大力發展秦王桃、美國黑荔子等優質適生雜果品種,抓緊建設苗木和雜果示範園各100畝,苗木、雜果面積分別達到2500畝、3000畝,產值75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15%。銀杏生產要在穩定面積加強管理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銀杏葉片深加工,積極開發銀杏茶等高附加值產品,打好綠色牌,走出特色路,使莊頭儘快成為名符其實的關中第一銀杏鎮,實現產值突破200萬元。糧食生產圍繞“攻單產、上質量、壓面積、穩總產”的思路,重點抓好並擴大“噸糧田”、“雙千田”及“種子基地建設”。到2005年,建成噸糧田3000畝,雙千田3000畝,小麥良種繁育基地5000畝,種子專業村4個(亢家、流順、北於、儀空),確保糧食總產穩定在1.5萬噸左右。畜牧業生產圍繞“良種繁育、擴大基地、規模經營”的思路,重點發展瘦肉型豬、籠養雞、肉用牛和肉用犬等特種養殖,積極壯大以一站三村(鎮畜牧獸醫站、岳阜、老官、吳賀)為主的關鹹1系良種豬繁育基地、以三渠、流順為骨幹的籠養雞基地,以東三村(蔡莊、蔡東、北金家)為主的肉牛基地,以肉用犬養殖場為主的優質種犬基地,著力扶持百頭豬、千隻雞以上的經營大戶,抓點帶面,輻射帶動,使我鎮畜牧業向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建成種豬繁育示範鄉鎮和仔豬交易市場。豬、雞、牛存欄數分別到3萬頭、20萬隻、3000頭,肉犬基地每年向市場提供優質種犬200條,其中規模養殖占總量的40%,畜牧業值達到15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0%以上。以造紙、印刷、隔檔為主的紙業生產要走集團化路子,形成1-2個在全市有影響、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抓緊籌建莊頭紙業集團和亢家印刷工業小區,最佳化資源配置,增強整體實力,進一步把紙業做大做強。紙業產值達到1億元,從業人數達到3800人,占企業總產值50%。生態環境建設,重點抓好“三縱四橫”主幹路(渠)和渭河堤坊防護林帶建設,使莊頭鎮全鎮實現路成林、渠成蔭,農業生態環境明顯最佳化,初步達到國家平原綠化標準。
②、基礎設施建設:
重點抓好“五通”。道路方面,投資興建環鄉東路、苟段路(莊頭段)油路工程,構築“三縱三橫”環鄉幹路主骨架,同時抓好村級道路建設,逐步實現村內主幹街道水泥化、硬料化,計畫新修水泥路10公里,沙石路30公里,全面實現環鄉路油化目標。水利方面,加大渭河提坊整修加固力度,新修短壩10座,加固短壩15座,完成標準化堤坊並綠化6公里,使提坊防洪標準提高到50年一遇,確保汛期安全。同時加快實現農田水利暗管化,通過改革的辦法,拓寬融次渠道,忙完成莊頭供水公司配套管網建設,切實解決鎮區民眾“吃水難”問題,到2005年,全鎮暗管輸水面積達到1.8萬畝,占農田總面積60%,新打中深井30眼,測改60眼,襯砌渠道20公里,切實解決部分田塊灌溉難和水利用率不高的問題,為農業連年豐收夯實基礎。在電力建設方面,重點抓好農網改造工程,進一步降低線路損耗,改善用電條件,將完成全鎮16個村農網改造任務。通信方面,在實現村村通的基礎上,延伸服務範圍,同時逐步在各村、各商貿網點設立IC卡電話。全鎮固定電話用戶達到1500戶,移動用戶達到300戶,IC卡電話達到30戶。抓緊有線電視綜合信息傳輸網建設,力爭今年年內開通,為下一步發展“網上農業”創造條件,到2005年,有線電視用戶將達到1500戶。
③、非公有制經濟和第三產業:
進一步最佳化非公有制發展環境,通過優惠政策和利益導向機制,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向小城鎮建設、生態農業、水利設施、中介服務業等領域進軍,推動全鎮非公有制經濟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新發展200戶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30戶,招商引資企業10戶,實際利用外來資金突破1000萬元,非公有制經濟在全鎮經濟中的份額提高到35%左右,成為重要的經濟成長點。
第三產業發展的思路是突出抓好五個商貿網點(鎮區街道、馬村什字、儀空街、亢家橋、三渠),重點發展商貿、餐飲、信息、運輸、建築五大行業,使莊頭成為全市有名的商貿旺鎮和三產強鎮,形成一套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第三產業體系,為一二產業尤其是主導產業發展搞好服務。到2005年,力爭使第三產業產達到1600萬元,從業人員達到3000人,成為民眾增收的重要來源。
三、 實施五年規劃的主要措施。
①、轉變職能,加強服務。
一是積極推進政府機構改革,轉變職能,精簡財政供養人員,改進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同時,壓縮村組幹部人數,實行交叉任職,減輕民眾負擔。二是在財政增收的基礎上,對重大農業科技試驗示範項目實行貸款貼息政策,積極引導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三是建設莊頭鎮信息服務中心,通過上網,外出考察等多種形式,廣泛收集經濟信息,定期向全鎮發布,引導民眾以市場為民導向科學調整生產結構。四是積極組團參加市內外的經貿洽談活動,主動宣傳莊頭,拓寬招商渠道,大力引進各類資金、技術和人才。五是大力發展各類市場中介組織,實現千變萬化的市場與千家萬戶的生產有效對接,積極嘗試“訂單農業”、“公司十基地十農戶”等新型經營模式。
②、加強管理,強化考核。
建立目標管理激勵機制,嚴格實行獎優罰劣及目標任務“末位淘汰制,在幹部的提拔任用上,堅持“德才兼備”原則,注重工作實績,努力做到“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對經濟工作要進行重點考核,制定科學詳盡、切實可行的考核辦法,狠抓獎懲措施落實,充分激發乾部抓工作、幹事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十五”目標實現:
鎮村兩級班子和幹部都要轉變作風,深入實際,發現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集中精力,撲下身子抓好各項目標任務的落實。要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因地制宜,採取科學有效的新思路、新機制、新辦法,有計畫、有步驟地推進各項工作,確保“十五”計畫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圓滿實現。

地圖信息

地址:陝西省鹹陽市興平市莊頭鎮政府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