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莊索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14年7月8日
- 逝世日期:1997年11月
人物生平,相關語錄,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914年,莊五洲出生於日治台灣高雄州高雄郡旗後地區;他的父親是一位儒學教師,他的母親是池秋霞(1890年-1917年),他是家中第三出生的男孩。4歲時,母親在分娩弟弟的過程中因難產過世,弟弟因此被取名為“念慈”,但也在不久後夭折。9歲時,他入當地一間公學校就讀,並習得基礎日語能力及現代知識;同時,他也開始對美術逐漸產生興趣,並偶爾為當地寺廟繪製壁畫。15歲時,因為私塾教育逐漸被現代教育體系取代,他的父親決定帶著他遷居祖籍地福建泉州。同年,莊五洲順利進入廈門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就讀,接受嚴格的系統式學院美術訓練,並在師長等帶領影響下萌發愛國及關懷社會弱勢群體的精神。畢業後,他於泉州民生農校、衙口國小、清濛國小及晉江公學等地擔任教師。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莊五洲因而投入以文學與藝術抗日的行列,參與晉江縣抗敵分會,並與美術界人士李碩卿、黃紫霞等人創辦《抗敵畫報》,加入晉江漫畫社,受聘擔任刊物《時事漫畫》的副主編。1940年春,莊五洲前往上海發展。1941年,他輾轉前往蘇北,在鹽城於成立不久的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擔任美術系教授;期間,他創作了宣傳畫《踏著英烈們的血跡前進》、《皖南烈士永垂不朽》及新四軍臂章等作品。同年7月,他在鹽阜蘇中戰役中遭日軍俘獲,但因能說日語等原因得以倖免,並在被押送徐州“特別工人訓練所”途中趁機逃脫。逃脫後,他曾在福建及上海等地進行游擊抗日行動,又在戰爭即將結束前返回上海參與於左翼文藝團體的“上海美術作家協會”聯展。
終戰後,莊五洲懷著急切而複雜的心情返回台灣,前往高雄拜訪多年未見的大姐,又因而在當地與陳壽賢(東京洋裁學校畢業生)結識並旋即結婚。隨後,他先後在台北市立女子初級中學、私立靜修女中、私立開南商職等校擔任美術教師。
二二八事件爆發後,他因眼見局勢混亂,趕緊前往他在高雄的老家躲避;同時,他的長子莊伯和在5月19日出生於當地。1949年,次子莊仲平出生;同時,台灣宣布實施戒嚴統治,國民政府及其殘餘軍隊陸續撤退至台灣,並開始對當地異議份子進行大規模的壓制行動。從此,他將自己的過去隱瞞,並以漁業職員的身份沉默而忙碌的度過經濟拮据的日子;但是,他仍偶而會以筆名公開發表一些關於藝術與歷史的文字作品。1952年,三子莊叔民出生。1955年,小女兒莊季育出生。
1977年,他在萌生退休念頭前持續兼職於商業美術(英語:Commercial art)工作;當時,他投入許多時間於閱讀及繪畫,受委託繪製炭粉肖像畫、魚類生物圖譜、地圖及大型掛圖(英語:Flip chart)等,又參與於各種商標設計競圖。
1981年,他終於自高雄市漁會正式退休,並開始再度逐漸投入於藝術創作,繪作有關南台灣的農民、漁民日常生活、抗戰時期回憶及國畫和裸體畫的油彩與水彩作品。1986年,他因中風暫停創作,並在療養過程中又陸續創作些許水彩作品。1988年,他將自己的部分作品匯集編印《莊索畫集》,並在一年後正式交付出版。
1991年,他在長子莊伯和協助下於台北雄獅畫廊(英語:Art museum)舉行其生平唯一一次個人畫展(英語:Art exhibition);同時,《雄獅美術》也為他出版《莊索生平與藝事》專輯,並因而引起新聞媒體報導及輿論回應,他的作品也開始陸續被高雄市立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等機構典藏。
1997年11月,莊索因心臟衰竭逝世於高雄。
相關語錄
- “三十年代部分中國畫人,憧憬於希臘以來的人文主義的偉大傳統,出洋苦學中,對自己多難的國土與人民,及歷史文化,肩負著使命感而追求永恆,認真地探索、蓄銳功力,真摯嚴肅之情,自然流露於畫面上,震撼觀者心靈。”
- “對自己多難的國土人民及歷史文化,背負著使命感而追求永恆,認真的探索深度,蓄銳功力,真縶嚴肅之情,自然流露於畫面上。”
人物評價
- 林惺岳:“戰火的淬練出的藝術孤魂”、“在台灣美術史的發掘、整理、研究的階段中,莊索是較晚被公開討論有畫壇前輩人物之一。他的繪畫生涯是極為特殊的個案。”
- 吳步乃:“他是左腳在大陸,右腳在台灣的跨海畫家。”、“莊索的一生中,時刻不忘民族。”、“在大陸他為抗日戰爭而畫,在台灣他為人生而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