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禮文

莊禮文(1912-1995年),別號萬馬富翁,普寧果隴人。幼承庭訓,師事林創泉、范家駒學習書畫。及長從事教育工作。抗日勝利後,旅居泰國,執教於華僑學校和泰國培英學校,學生遍布美、英、泰、日等國家。人稱詩、書、畫三絕,是泰華文壇的巨星名宿。1970年以後主編泰國《新中原報》藝林專版,著力宣傳介紹潮人書畫家。還兼任潮州會館書畫組組長,為中華藝術在泰國發揚光大和潮汕藝術走向世界了出大量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莊禮文
  • 別名:萬馬富翁
  • 出生地:普寧果隴
  • 出生日期:1912
  • 逝世日期:1995年
人物簡介,作品簡介,

人物簡介

莊禮文擅長國畫,承先祖莊起鳳遺風,精於畫馬。其筆下水墨馬,或馳或奔,或止或息,或俯首飲水,或仰天嘶鳴,無不駿骨開張,神采飛揚,尤在“墨分五彩”中表現肌骨層次,使平面的馬富於立體感和生命張力。

作品簡介

《昭陵六駿圖》可以說是莊禮文的代表作。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生前喜愛的戰馬,它們都有很漂亮的名字:颯露紫、拳毛剮、白蹄烏、特勤驃、青騅、什攻赤。它們是李世民生前平定四海所乘的坐騎,因而李世民對它們懷有特殊的感情。於貞觀十年由大畫家閻立本主持設計,選用名匠雕刻,立於昭陵前。莊禮文的《昭陵六駿圖》畫面背景是如茵的草地,畫家著重刻畫六匹駿馬,不管是飛騰翻躍,還是俯嘶仰嘯,全都氣勢恢宏,形象傳神。用濃墨略染花青和彤紅,表示前面的山丘、小樹、野花,而遠處則用水墨略帶花青染出背景,從而襯托出馬的主體地位和富於張力的生命感。該畫構圖嚴整集中,表現簡潔,筆法精湛,線條流暢,弧線與直線結合完美,起伏轉折準確,對戰馬形、神的刻劃都把握得很好,勁健雄駿,造型栩栩如生,大有飛奔出紙之勢!畫面右上方是畫題,繼而題跋,中間有題詩一首,曰:
昭陵六駿載詩篇,噴玉摐金今古傳。
義膽忠肝浩氣在,醴泉郡北鎮雲煙。
“秦王鐵騎取天下,六駿功高畫亦優。”在唐代就有數不勝數的關於馬的詩篇,例如唐太宗《詠飲馬》、李白的《天馬歌》,這些詩篇至今還為人們所傳誦。千百年來,人們喜歡給矯健的駿馬配戴上金、玉之類的飾品,這些器物隨著馬奮蹄疾馳而帶風飄蕩、撞擊敲響,更加渲染了駿馬雄健風格和騁馳戰場的雄姿。它們矯健的英姿和風馳電掣的神勇,給人們以豐富的想像力和感染力。這裡面既有力的感覺,又有動的節奏。“六駿”所蘊含的驍勇善戰和忠心赤膽的精神,體現了人、馬之間相依為命的深厚情感。現陝西省西北部的麟遊縣在隋唐時期,一度曾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前塵往事雖如過眼雲煙,但昭陵六駿的赫赫戰功,它們那種鏖戰雄姿和忠心竭力的精神境界,有力地展現了初唐“貞觀之治”的大唐氣象。應該說,畫家在畫裡富有時代氣息的筆墨,升華了歷史上的這種浩然之氣,高歌和讚美具有現實意義的“駿馬奔騰新時代”。而在那磊落樸拙的筋骨和黑白疾徐的節奏中,凝注和奔騰著畫家激越跌宕的心情。
畫上用篆書題“昭陵六駿圖”五字後,再用行書題寫“其名曰:颯露紫、拳毛剮、白蹄烏、特勤驃、青騅、什攻赤。此唐代太宗名馬也。余圖成畫興猶濃,即句於後,乞教於方家。” 最後用行書寫上“1988年11月寫於泰國京都之蝶夢草堂,清晨,莊禮文。” 揮灑自如,清勁流暢,墨韻豐潤,俊逸奇崛,神采飛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