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陽名篇選讀

莆陽名篇選讀

《莆陽名篇選讀》題材涵蓋教育、人才、立志、水利、救災、倡廉等諸多方面,且能讀出新意。《莆陽名篇選讀》的過半篇目,突破了前人選輯的藩籬,折射出不少具有時代精神的元素,例如媽祖文化、統一大業、慈善賑災、勤政倡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莆陽名篇選讀
  • 作者:許更生
  • 出版社:海峽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4月1日
  • 頁數:390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807199908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內容簡介

《莆陽名篇選讀》選文內容,力求具有較大的代表性和權威性,皆為精品力作。儘管對於浩如煙海的莆陽文獻,它們不過以管窺豹,取一瓢飲,但足以濃縮輝映“文獻名邦”千年的豐厚積澱,反映莆陽地域獨特的風土人情。領略蔡襄、鄭樵、劉克莊、林兆恩,以及媽祖、梅妃、錢四娘的動人風采;重溫父老鄉親耳熟能詳的莆陽名言:“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挑錢蘭溪去做縣”,感受莆陽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圖書目錄

古文
樓東賦
合浦還珠賦
泉山銘
上安邑李相公安邊書
甘露述
《閩中名士錄》序
館娃宮賦
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節選)
答陳蹯隱論詩書
人生幾何賦
斬蛇劍賦
納地表
興化軍廳壁記
壺公山賦
乞用韓琦、范仲淹
茶錄(節選)
荔枝譜(節選)
萬安渡石橋記
慈竹賦
《雪江歸棹圖卷》跋
木蘭水利記
論列蔡京章疏
祥應廟記
上皇帝書
重修木蘭陂記
上殿札子
艾軒祠堂記
與林晉仲書
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
後村詩話(評李杜二則)
靈惠妃廟記(節選)
瓊芽賦並序
螺江風物賦並序
游蓮峰紫雲岩記
翰林庶吉士楊則惠墓誌
殿試對策卷
岳公橋記
烏石山賦
重興涵江水心河記
鼠記
移竹記
薦舉陳獻章疏
周僉事入閩提學序
諫花燈疏
歸田咨目
歸樂窩記
弭災保治疏
急除大逆以御大亂疏
扶植國本疏
《木蘭陂集》序
劾朱寧疏
梯雲齋記
守株記
《彭惠安公文集》序
奉見素林公書
天馬山賦並序
與吳太守論南北洋水利書
南洋水利碑
《威茂邊防紀實》序
劾嚴世蕃、羅龍文疏
重修寧海橋碑銘
《天妃顯聖錄》首序
游九鯉湖詩引
水災清蠲賑申文
救災疏
柳塘園圖記
寄暢園聞歌記
嚴懲貪虐各官疏
斫竹記
言志對
募修梧塘海堤啟
上林少穆尚書書
《天妃顯聖錄》末序
萑苻改革
與塗海屏書
《莆陽文輯》自序
古詩
一斛珠,謝賜珍珠
南山松柏
九鯉湖
書齋漫興(二首)
棲雲精舍
臨江仙
蘇武慢·雁落平沙
題晝寢宮人圖應制
題南山書堂
沁園春·夢孚若
風入松·福清道中作(二首)
題順濟廟
共樂堂
幽化院
十洲亭
使金
讀渡江諸將傳
被執至合沙詩寄仲子訣別
鄭冢
題湄洲聖墩妃宮
綬溪漁隱為黃原清賦
涵江送別
寇退收屍歌
眺木蘭
題李在畫
送宋琪祥尉翁源
詠牛
龍眼
題明妃出塞圖
寧海觀瀾
截界行
湄嶼潮音
興化道中
木傀儡
武夷紀游
癸丑六月大水作
甲寅除夕
白塘秋月
題智泉觀瀑圖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與書目

後記

教了一輩子書,寫了大半輩文章,晚年有機會執筆完成《莆陽名篇選讀》,可謂一大幸事。
足足半年時間,我努力重溫了“文獻名邦”先賢的諸多名篇,獲得了良多新的啟迪和教益。連續一百多天炎炎夏日,每天伏案八小時左右:啃書本,敲滑鼠,查資料……。雖然令人擔憂的“滑鼠手”沒有發生,但卻坐出個骨質增生,腰肌疼痛難忍。還好,金秋時節,這本39萬字的新書終於按時交稿了。
關於本書的編纂框架,且做如下說明:
一、選文內容,力求具有較大的代表性和權威性,皆為精品力作。儘管對於浩如煙海的莆陽文獻,它們不過以管窺豹,取一瓢飲,但足以濃縮輝映“文獻名邦”千年的豐厚積澱,反映莆陽地域獨特的風土人情。諸如壺山蘭水、鯉湖風光,木蘭陂、鎮海堤、廣化寺、古譙樓、莆仙戲;可以聞到荔枝、龍眼的芬香,品嘗蔗糖、海鹽的滋味;更能從中知曉莆陽的榮光與痛楚——“一門五學士”、“一家九刺史”、“龍門半天下”;倭患、截界、烏旗白旗紛爭……領略蔡襄、鄭樵、劉克莊、林兆恩,以及媽祖、梅妃、錢四娘的動人風采;重溫父老鄉親耳熟能詳的莆陽名言:“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挑錢蘭溪去做縣”,感受莆陽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文章合為時而著”,選文更必須與時俱進。因此,其內容力求“古為今用”,題材涵蓋教育、人才、立志、水利、救災、倡廉等諸多方面,且能讀出新意。本書的過半篇目,突破了前人選輯的藩籬,折射出不少具有時代精神的元素,例如媽祖文化、統一大業、慈善賑災、勤政倡廉……。
二、由於118篇選文的時空跨度巨大,從唐代的鄭露到清末的張琴;而且文體繁多,因此文本認定與校讎的工夫甚大,幾乎花費了三分之一的時間和精力。為搞好這第一道工序,也是完全必須的,否則就會以訛傳訛,誤導讀者。為此,多方翻檢和反覆篩選是不可或缺的。雖然所選詩文大都是世人比較熟悉的,然而許多篇章的文字、標點卻不盡相同——有的甚至頗多差異(一篇詩文往往得經過幾次、甚至幾十次修改,因此前前後後留下多種版本不足為奇)。為此,只好“從善擇優”,依其最佳。由於本書並非學術性著作,恕不一一註明校勘版本出處等。個別原文脫漏、無從甄別者,用□表示之。原文中的古字、異體字,一般也改為通行的簡化字。
三、本書有些作者,他們雖然並非名臣顯宦,有的甚至只是白丁民婦,但其創造性的勞作,卻為莆陽文化留下不可磨滅的珍貴一頁。他們的功勞照樣應當記取,值得傳承。存在若干“人因篇名”者,這是古今眾多選本的“國際慣例”吧。
對於各位作者的簡介,均著眼於有助於文本解讀,不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點,尤其是與文本解讀相關者。
四、考慮到本書的讀者群,大多並非專業人士,因此詞語注釋較為詳細,以便具有中等文化程度者,無需再翻閱工具書便可“登堂入室”,心領神會之;即使還有一些疑竇,也不妨來個“好讀書不求甚解”。由於本書並非長篇小說之類非連續閱讀不可,多數讀者不可能從頭到尾依次讀來,而是興之所至,隨手翻翻;所以,個別詞語的注釋有所重複,以便隨機翻閱。
五、閱讀過程表明,造成解讀“卡殼”的原因,不僅在於生字難詞,更在於不了解相應的文化背景,缺乏“知人論世”的基本條件(外語閱讀亦同)。為此,在本書“導讀”中,對相應的文化背景,予以簡明的介紹。
“導讀”不同於“賞析”。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朱熹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對於作品思想內容的解讀,本書不搞“定於一尊”,甚至還提出了一些質疑之處,引領部分熱心的讀者能夠“順藤摸瓜”,自行生疑解疑,進行深究。這樣,既符合接受美學的原則,又能進一步激發閱讀的興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