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阿魏(學名:Ferula syreitschikowii K. -Pol.)是傘形科阿魏屬植物,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為傘形科阿魏屬的植物。分布在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於海拔520米至1,200米的地區,多生在農田荒地、田邊、水渠邊、沙地或礫石質乾山坡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荒地阿魏
- 拉丁學名:Ferula syreitschikowii K. -Pol.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傘形目
- 科:傘形科
- 族:前胡族
- 屬:阿魏屬
- 分布區域:產新疆(伊犁、博樂、塔城地區和沿天山一帶)
形態特徵,根,莖,葉,花,果實,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根
根圓柱形,根頸上殘存有枯萎葉鞘纖維。
莖
莖細,單一,稀2,稍呈之字形彎曲,被密集的短毛,從中部向上分枝成傘房狀,枝互生。
葉
基生葉近無柄或無柄;葉片直接生於鞘上,葉片輪廓為菱形,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末回裂片橢圓形,長達2厘米,再深裂為有角狀齒的小裂片,灰綠色,兩面被密集的短柔毛,早枯萎;莖生葉向上顯著簡化,至上部僅有葉鞘,葉鞘披針形,草質,被密集的短柔毛。
花
復傘形花序生於莖枝頂端,直徑4—6厘米,無總苞片;傘輻6—12,近等長,全部為中央花序,有時多次分枝,小枝頂端的花序形如側生花序;小傘形花序有花10—25,小總苞片披針形,草質,被密集的白色長柔毛,不脫落;萼齒三角狀披針形;花瓣淡黃色,倒卵形,頂端漸尖,向內彎曲,外面有疏柔毛;在花後期往下反折;花柱基扁圓錐形,邊緣增寬,波狀,花柱延長,柱頭增粗為頭狀。
果實
分生果橢圓形,背腹扁壓,長5—8毫米,寬約3毫米,背棱絲狀,側棱狹窄,灰白色;每棱槽中有油管1,寬大,合生面油管2,窄小。花期5月,果期6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20米至1200米的農田荒地、田邊、水渠邊、沙地或礫石質乾山坡上。
分布範圍
分布在中國新疆(伊犁、博樂、塔城地區和沿天山一帶),蘇聯中亞地區有分布。模式標本產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