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子陵崗

荊門子陵崗

《荊門子陵崗》所報導的都是一些小型墓,即東周墓62座,秦、西漢墓14座,東漢墓17座,明墓2座所報導的資料較全面、客觀,說明對小墓資料沒有忽視。此外,對一些典型墓進行了重點介紹和歸納,讓讀者能更好地了解一些單個墓的情況,從而能更好地運用這些材料去進行對比研究。再次,注意了墓葬之間的相互關係,如打破關係、排列關係,注意了填土中有意放置遺物的現象,注意了各種墓坑形制與特殊葬俗,並對這些進行了探討。最後,根據出土資料論證了這批墓各自的相對年代,墓主的身份等級、社會地位,並對他們反映出來的文化特徵等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了自己的學術見解,並得出了較可信的結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荊門子陵崗
  • 作者:荊門市博物館
  •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5月1日
  • 頁數:256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01021536, 7501021538
  • 外文名:Zilinggang Cemetery in Jingmen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荊門子陵崗》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墓葬分區與分布
一 墓葬分區
二 墓葬分布與排列
(一) 東周墓的分布與排列
(二) 秦、西漢墓的分布與排列
(三) 東漢墓的分布與排列
(四) 明墓的分布與排列
第三章 東周墓
一 墓葬形制
(一) 墓坑、填土及其包含物
(二) 葬具與人骨架
(三) 墓坑類型
(四) 隨葬器物的分布
二 隨葬器物
(一) 陶器
(二) 銅器
(三) 鐵器
(四) 其他
三 墓葬分類
四 分期與年代
(一) 鬲類墓的組合序列
(二) 鼎類墓的組合序列
(三) 兩類組合之間的關係
(四) 期別與年代
五 小結
第四章 秦、西漢墓
一 墓葬形制
二 隨葬器物
(一) 陶器
(二) 銅器
(三) 金、玉、石、骨器
三 小結
第五章 東漢墓
一 墓葬形制
(一) 土坑墓
(二) 磚室墓
二 建築材料
(一) 形式特徵
(二) 紋飾
三 隨葬器物
(一) 陶器
(二) 硬陶器
(三) 銅器
(四) 鉛器
(五) 其他
四 小結
第六章 明墓
一 墓葬形制
二 隨葬器物
三 入葬時間
附表
附表一 東周墓分期索引表
附表二 東周墓登記表
附表三 秦、西漢墓登記表
附表四 東漢墓登記表
附錄 子陵崗出土銅器樣品檢測分析
後記
英文提要

後記

《荊門子陵崗》是荊門市博物館館長、研究員翟信斌先生主持編寫的《象山論壇》系列叢書之一,由副研究館員崔仁義先生執筆。
黃文進、劉權、張中豪、耿卉、劉銀芳等共同完成了繪圖工作,肖友紅對所有線圖進行了規範、修改和排列,、鐘琴山、李雲祿完成了照相工作,楊致梅、李湘、陳安美、黃翠蓮、孫長秀、盧秀平、陳雲、鮑友桂、羅叢梅完成了修復工作,李芳、黃文進完成了部分拓片,肖明莉、張金蘭列印了部分文稿;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楚史研究所前所長郭德維先生不僅對本報告的編寫提供了幫助,審閱了全稿,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而且欣然作序;清華大學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漢學研究所所長李學勤先生識讀了明墓中的銅鏡銘文,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對部分青銅器進行了鑑定,肖志國、崔曼曼翻譯了英文提要。對於上述單位和個人所給予的關心和支持,我們表示由衷的謝忱!
本報告的編寫始終得到了荊門市博物館領導的大力支持。
本報告是集體勞動和智慧的結晶。
《荊門子陵崗》出版得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補助經費資助,特此鳴謝!
限於編者水平,《荊門子陵崗》不準確乃至於錯誤之處,敬請讀者指正。
編者
2006年6月13日

序言

《荊門子陵崗》完稿以後,荊門市博物館送請我審稿,我仔細審閱並提出修改意見。他們又請我為此書寫序,我欣然應允。
荊門市博物館是20世紀80年代荊門撤縣並市,後又改為地級市才建館逐步發展起來的。因此,他們的基礎差、底子薄、專業人員少。但是,為配合基建,每年清理髮掘的任務卻十分繁重。除了考古任務,還有文物保護、陳列展覽、古建維修等一系列工作。單從任務重、人手少,要擠出時間來整理髮掘報告,這就不是一件易事,此其一;其二,要整理文物資料,就得把文物攤開來核對,就得修復、繪圖、照相,就得排列對比,就得參考其他的資料。總之,要人、要物、要場所、要資料,還得要一定的經費。這些工作既繁瑣,又冷清,且不是短時間能做完的,若不是領導重視,若不是有人能堅持,是不可能完成的。今天,崔仁義同志已拿出了合乎出版要求的書稿,怎不叫人為他們高興呢?
看完書稿我就想到,全國文物界還有多少積壓的資料啊!十多年前,我有幸到過湖北和鄰省許多地方參觀,許多博物館的庫房內都堆滿了文物,有的還是一包一包的。我參觀時,建議儘快整理,他們答應了,有的也在著手進行。時間已過去十多年了,這些資料絕大多數都未見報導。據我所知,有些20世紀60年代甚至50年代的資料至今還積壓著,發掘資料的人,有的還健在,有的已過世,對這些資料若不抓緊“搶救”,只怕也會要“作古”了,這是一筆多大的損失啊!因此,我希望全國文博單位多一些像荊門市博物館這樣或比他們做得更好的領導,極力支持資料的整理和出版,因為這有利於業務水平的提高,有利於人才的成長,有利於學術的交流,有利於知名度的擴大;我也希望多一些像崔仁義這樣或比他做得更好的同志,儘管他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在實踐中勤學苦練,刻苦鑽研,敢於面對各種壓力,努力克服種種困難,如果不是他咬牙堅持,這本報告只怕是出不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