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站概況
荊門市1984年設立荊門市地震台,1990年成立荊門市地震辦公室,1996年成立
荊門市地震局,2002年由科級局升格為副縣級局,隸屬於市科技局領導。2010年,荊門市地震局與市人防辦合併,設立荊門市民防辦公室,為市政府工作部門,現地震台為市民防辦下屬二級單位。
荊門地震台初始位於龍泉公園盆景園後。由於城市的快速發展,觀測環境遭到破壞。2001年重新選址建台,新台址位於荊門市區西北約12公里荊門市東寶區金泉村四組處,距南漳-荊門斷裂西約2km,2003年建成。2004年12月正式投入運行。
初建面積約450平方米,後經不斷驗頌蒸連發展,現有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其中辦公樓面積為350平方米,測震擺房20平方米,觀測點兩處各15平方米,生活用房70平方米。
台站觀測環境良好,交通便利,附近無干擾源,春、夏季節,雷電比較嚴重,自備水井供水,農村電網用電,農電經過整改,現已能保證正常供電。台站配有發電機、每項監測手段均配備
UPS電源,另安裝有1萬5千伏光伏發電兩組,在電網停電時,能保證所有設備的不間斷運行。通信線路採用荊門市電信公司電話線路和SDH專線2M光纖、同時開通2MVPN電路作為備份信道。
地質構造上荊門地震台位於揚子準地台揚子台褶帶次級單元“鄂中褶斷”糊紋酷中部,遠安地壘(或荊山地壘)與南漳-荊門斷陷(坳)的過渡地帶。由西向東分別有遠安斷裂帶、南漳—荊門、胡集—沙洋斷裂帶縱貫荊門市區,構成荊門市重要的地震地質環境。最主要的斷裂是南漳-荊門斷裂。該斷裂由幾條大致平行斷層組成寬達10KM的斷裂帶,總體呈340~350°方向延展,長度大於40KM。此斷裂經歷過多期活動,第四紀以來仍存在活動的跡象,1968年至今,發生過ML2.9~3.9級地震7次,微震近百次。
台站基岩為中泥盆統雲台關組石英砂岩。台站及外圍的地層與岩性,屬揚子準地台蓋層的部分序列,主要為古生界和中新生界。其中,古生界中寒武統至二疊系不完整地分布在台站附近和北部,岩性以碳酸鹽岩、碎屑岩為主,厚度不等,小者數米,巨厚者可達3000m。
台站歷史資料
2011年6月荊門地震台經省地震局批組諒艱準為無人值守台,台站工作人員於8月轉入地震局信息節點值班,同時兼顧地震台工作任務和職責。台站安裝各類攝像頭8個,可對台站進行全方位的監控。早在
湖北省地震局“去只婆十五”項目改造時,荊門台就被納入由27個台站組成的“湖北省數字測旬欠己震姜市汽燥台網”。目前,經過多年的發展,荊門台已成為具備實時地震監測、地震前兆觀測、強震動監測能力的綜合性台站。監測手段也歷經了由模擬到數字再到網路的三次質的飛躍。
觀測項目系統介紹
荊門市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地震的群測群防工作,建立了全省最早的一批群測點,觀測項目有地電、地磁、水位、水氡和動物巨觀異常觀測等。1984年建立了荊門市地震台,淘汰了部分觀測設備,加強了對地磁、水位、水氡的觀測工作。1986年,安置了單分向測震觀測項目,由於環境的影響,停止了水氡觀測,保留了地磁、水位觀測項目。1989年,在單分向測震的基礎上,開始了DD-1型三分向測震觀測。1991年對DD-1地震儀進行了改造,改造後的DD-1地震儀一直工作至2008年11月。2003年新台建成,增添數字觀測手段,配置FBS-3寬頻
數字地震儀,2006年7月更換為BBVS-60型寬頻帶地震計,2008年正式併入省網運行同時停止模擬記錄。
荊門GNSS基準站是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路(簡稱“陸態網路”),在湖北省首批建設的四個GNSS基準站之一。於2008年11月開始施工,2009年4月全面完成了觀測墩、重力墩、工作室的施工建設,2009年12月設備完成安裝調試工作投入試運行,2010年投入正式運行。
荊門地震台地下流體項目於2012年9月開工建設,2012年11月完成鑽井工作。成井孔深408.88米,井管採用無縫鋼管和花管組成,井管外徑127mm(內徑114mm)。2013年4月完成所有設備安裝調試(水溫、水位、氣象儀各一套),5月開始試運行,10月經國家局、省局專家組成的驗收小組驗收合格,同意開始正式運行,並參加省局前兆台站觀測資料質量評比,2014年6月增添一套水溫儀。
觀測井位於新台址後山約100米處(所占林地現已被我台徵用),屬靜水位觀測井。地貌上呈北北西延伸的低丘,高程179m.距離斷層約50m,觀測井岩性為灰岩和
白雲質灰岩,存在穩定的岩溶水。周邊1km以內無地下水開採及注水,水位動態與周圍地表水體享禁沒有關係,水位動態與本區降水關係不顯著,具有較穩定的水位動態。
地震科研及獎勵
2004年獲
湖北省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三等獎,地下流體觀測自2013年開始運行至今,觀測資料資料在全省評比中均進入前三名,2014年度水位觀測獲全國評比第三名。
荊門GNSS基準站是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路(簡稱“陸態網路”),在湖北省首批建設的四個GNSS基準站之一。於2008年11月開始施工,2009年4月全面完成了觀測墩、重力墩、工作室的施工建設,2009年12月設備完成安裝調試工作投入試運行,2010年投入正式運行。
荊門地震台地下流體項目於2012年9月開工建設,2012年11月完成鑽井工作。成井孔深408.88米,井管採用無縫鋼管和花管組成,井管外徑127mm(內徑114mm)。2013年4月完成所有設備安裝調試(水溫、水位、氣象儀各一套),5月開始試運行,10月經國家局、省局專家組成的驗收小組驗收合格,同意開始正式運行,並參加省局前兆台站觀測資料質量評比,2014年6月增添一套水溫儀。
觀測井位於新台址後山約100米處(所占林地現已被我台徵用),屬靜水位觀測井。地貌上呈北北西延伸的低丘,高程179m.距離斷層約50m,觀測井岩性為灰岩和
白雲質灰岩,存在穩定的岩溶水。周邊1km以內無地下水開採及注水,水位動態與周圍地表水體沒有關係,水位動態與本區降水關係不顯著,具有較穩定的水位動態。
地震科研及獎勵
2004年獲
湖北省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三等獎,地下流體觀測自2013年開始運行至今,觀測資料資料在全省評比中均進入前三名,2014年度水位觀測獲全國評比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