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道乾(1731-1802)山西臨晉(今臨猗)人。字健中,清朝大臣。乾隆中期舉人。歷官知縣、知府至江蘇布政使、安徽巡撫。乾隆中,長期任州縣官,以“清官”著名。嘉慶初年,先後疏陳州縣存留俸薪役食及驛站經費解蕃庫請支之弊,請禁征漕浮收,整頓運丁屯田,頗著績效。嘉慶七年卒。
基本介紹
- 本名:荊道乾
- 字號:字健中
- 出生地:山西臨晉
- 出生時間:1731
- 民族:漢
- 職業:清朝大臣
- 性別:男
- 國籍:中國
- 去世年月:1802年
人物生平,乾隆年間,嘉慶年間,人物故事,
人物生平
乾隆年間
乾隆二十四年舉人,大挑知縣,官湖南,歷麻陽、龍山、東安、永順、慈利、靖州。所至有惠政,屏陋規,平冤獄。在靖州賑饑,尤多全活,屢膺上考。四十七年,遷甘肅寧夏同知,入覲,大學士劉墉曾官湖南巡撫,稱之曰:“第一清官也。”名始著。尋署石峰堡同知,時方用兵,治事不廢,修復水利,復薦卓異記名。五十四年,擢安徽池州知府,屢署徽寧池太道,筦蕪湖關,贏餘不入己,以充賑恤。調安慶,朱珪為巡撫,尤信任之,疏薦,擢山東登萊青道,攝布政使。以激濁揚清為己任,薦廉吏崔映淮、李如珩等,而劾不飭者。
嘉慶年間
嘉慶二年,遷按察使。四年,遷江蘇布政使。先是州縣存留俸薪役食及驛站經費,改解藩庫,俟奏銷後請支,始則防吏侵挪,久之解有浮費,發有短平。或勒抵前官虧空,佐雜教官不能得俸,驛傳領於臬司;或苛駁案牘,因索餽遺,郵政日弛廢。道乾入覲時,面陳其弊,請悉依定章,於州縣徵收時開支,省解領之繁。仁宗俞可;至是疏上施行,天下便之。上方欲整飭漕政,以巡撫岳起及道乾皆有清名,責其肅清諸弊。到官三閱月,擢安徽巡撫,疏請禁徵漕浮收舊耗米一斗,給運丁五升,加給二升。運丁所得,有據可考;其所用沿途浮費,採訪知之,應禁革。詔下所奏於有漕各省永禁。又言:“屯田所以贍運,每丁派田若干及應得租耔,新僉旗丁不能瞭然。令糧道刊刻木榜,俾僉丁認田收租。運船領款,刻易知單,由丁正身親領,以杜包領欺壓之弊。田冊歸糧道收管,另造副冊發各衛以備查驗。”並允行。宿州、靈壁、泗州水災,道乾親往監視賑廠。
六年,以病乞罷,詔許解任調理,俟病痊來京候簡。次年三月,詔詢道乾病狀,已先卒於安慶,帝悼惜,賜祭,賜其孫炆舉人。
道乾由監司不三年擢至巡撫,求治益急,不避嫌怨,自處刻苦。臨歿,呼舊僚至寢所,指床下金示之曰:“吾受重恩,積養廉數千兩,足以歸喪。諸君素愛我,勿為斂賻。”又呼其兄曰:“兄仁弱,勿聽人慫恿受賻,違吾意。”兄如其言。
人物故事
乾隆三十三年(1768),為東安知縣。其時縣內盜賊頗多,時有大案發生。前一年,將巡檢署自蘆洪司改設到石期站,專事緝捕。他一上任即派人調查,掌握盜匪的行動規律。其後,凡盜案一發,就能立即破獲。他處理盜案,恩威並用,凡交代清楚,真心認罪的便從寬發落,抗拒狡詐者則處以重罰。因而有不少人改惡從善。他還說:“舞弊的吏役與挑唆訴訟的訟棍,都是盜匪之源,不用嚴刑不能懲治。”因而盜匪與訴訟便漸漸減少。
他常喬裝下鄉,了解民情,凡所設施,都能做到有的放矢。當時有個名叫席際雲的老人,品行端正,素為人們敬重。一日,荊道乾扮作客商,與席交談,甚為相投,半天才分手。後席際雲之子到縣城應試,荊道乾看了他的履歷說:“你是席際雲老人的兒子吧?我認識他,他是一位有德行的隱君子。”並托他向際雲老人贈送玉魚與素扇,以表欽慕之意。老人的兒子歸家談及此事,並呈上禮物,老人驚詫地說:“我一生不入城市,怎么會認識縣官呢?”後來仔細一想,才恍然大悟,這就是前幾年在野外遇到的那位客商。荊道乾的足跡所至,遍及東安境內。
一次,白牙市失火,焚毀店鋪百多間。荊道乾一聽到訊息,就要親自前往勘察災情。胥吏們認為:不是縣城失火,縣官可以不去。他說:“城內與鄉下的子民,我應一視同仁。”於是親自到白牙市。對重災者予以救濟;對個別受災尤重者,還解囊相助。為使火災後的地界不至發生糾紛,他特地在白牙市停留一天,把受災各家的地界區劃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