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文庫

荊楚文庫

《荊楚文庫》是2014年湖北省啟動的文化工程,作者是馮天瑜總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荊楚文庫
  • 作者:馮天瑜總編
  • 出版時間:2016年8月20日
  • 出版社:湖北大學圖書館
  • 類別:歷史
  • 總冊數:1600冊 
  • 研究主題:楚文化
內容簡介,主要內容,出版背景,目錄,

內容簡介

《荊楚文庫》是湖北省2014年啟動的重大文化工程,叢書反映了先秦至近代古地文化,生活,荊楚史地文化、荊楚人物、風物的重要現代學術著作和工具書等等,文庫除重點整理古今荊楚文獻外,時賢荊楚研究論著也是構成湖北文化和湖北精神的有機組成部分。文庫將選收國內外已經出版的具有學術價值的荊楚研究論著,圖書文庫規模1000種左右,約1200冊,5億字。初步列入書目1372種,計畫出版1600冊。分為“荊楚文獻編”、“荊楚方誌編”、“荊楚研究編”三個部分。“荊楚文獻編”、“荊楚方誌編”系前人著述,“荊楚研究編”系今人撰作。湖北是楚國故地,凡在先秦時出生或生活在楚國境內,受楚國治理者,均視為荊楚人士。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莊子,宋代蘇東坡、明代李贄、晚清張之洞等,都有著作納入《荊楚文庫》。叢書首批15種22冊圖書於2016年8月20日在武漢出版。
2018年5月9日上午,湖北省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文獻整理與研究出版工程《荊楚文庫》叢書舉行首發式,省委書記蔣超良、省長王曉東分別向國家圖書館、湖北省檔案館、湖北省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湖北大學圖書館、荊州市圖書館、浠水縣圖書館、經心書院等8家單位贈送首批《荊楚文庫》圖書。
《荊楚文庫》旨在全方位蒐集、整理湖北歷代文獻,建立完整的研究湖北的資料系統,促進湖北文化繁榮發展。首批面世的圖書包括《楚地出土戰國簡冊》等56種文獻、《湖北通志檢存稿 湖北通志未成稿》等8種方誌、《楚史》等25種今人研究專著。

主要內容

《荊楚文庫》是湖北省2014年啟動的重大文化工程,納入列選書目1372種,其中“文獻編”725種(其中,先秦至明代281種、清代272種),“方誌編”396種,“研究編”251種,約1600冊。
首批完成的圖書有《楚地出土戰國簡冊》、《秦簡牘合集》、《楚辭章句》、《神農本草經》、《辛亥首義史》等,內容涵蓋文學哲學歷史、舊方誌等,由海內外近百專家學者共同編纂完成。
該叢書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內容:全方位囊括傳世文獻;廣輯佚書、出土文獻、民間文書等非傳世文獻;輯錄方誌;匯集近代湖北報刊;匯集研究湖北的今人論著。
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荊楚文庫》總編輯馮天瑜介紹,該叢書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內容:全方位囊括傳世文獻;廣輯佚書、出土文獻、民間文書等非傳世文獻;輯錄方誌;匯集近代湖北報刊;匯集研究湖北的今人論著。
《荊楚文庫》編委兼編輯部主任周百義說,湖北是楚國故地,但在先秦時期,楚國的疆域不僅僅包括現在建制的湖北。凡在先秦時出生或生活在楚國境內,受楚國治理者,均視為荊楚人士。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莊子,宋代蘇東坡、明代李贄、晚清張之洞等,都有著作納入《荊楚文庫》。
據統計,自古至1949年,湖北籍學人著述和外籍人士論及湖北的著述共約5萬種,有文本存世的共5000種圖書,約15000種版本
荊楚文庫
荊楚文庫
  《荊楚文庫》編委兼編輯部主任周百義說,湖北是楚國故地,但在先秦時期,楚國的疆域不僅僅包括現在建制的湖北。凡在先秦時出生或生活在楚國境內,受楚國治理者,均視為荊楚人士。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莊子,宋代蘇東坡、明代李贄、晚清張之洞等,都有著作納入《荊楚文庫》。
  據統計,自古至1949年,湖北籍學人著述和外籍人士論及湖北的著述共約5萬種,有文本存世的共5000種圖書,約15000種版本。

出版背景

湖北是楚國故地,但在先秦時期,楚國的疆域不僅僅包括現在建制的湖北。凡在先秦時出生或生活在楚國境內,受楚國治理者,均視為荊楚人士。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莊子,宋代蘇東坡、明代李贄、晚清張之洞等,都有著作納入《荊楚文庫》。
據統計,自古至1949年,湖北籍學人著述和外籍人士論及湖北的著述共約5萬種,有文本存世的共5000種圖書,約15000種版本。

目錄

甲、圖書文庫
圖書文庫規模1000種左右,約1200冊,5億字。分為“荊楚文獻編”、“荊楚方誌編”、“荊楚研究編”三個部分。“荊楚文獻編”、“荊楚方誌編”系前人著述,“荊楚研究編”系今人撰作。
(一)荊楚文獻編(500種左右,約600冊)
從先秦到民國時期的歷代荊楚籍人士的著述、其他作者(包括外籍寓鄂人士)撰寫的反映荊楚歷史文化的著作中精選有較大社會影響和較高學術價值的稿本、鈔本、刻本等,予以點校整理,歸類整理,分批出版。
荊楚文獻歸列3類:荊楚傳世文獻、荊楚出土文獻、荊楚民間文獻。
1.荊楚傳世文獻
(1)荊楚經部文獻;
(2)荊楚史部文獻;
(3)荊楚子部文獻;
(4)荊楚集部文獻;
(5)荊楚文征;
(6)荊楚宗教文獻;
(7)荊楚晚清民國文獻;
(8)荊楚報刊文獻。
前四類文獻,主要依據《四庫全書》、《續修四庫全書》、“四庫禁毀書”等古籍集成完整輯錄荊楚文書(荊楚人士著述,其他作者撰寫荊楚著述)。
後四類文獻以清民之際以來所編文本為基礎,詳加增補。
湖北特色山水文獻、水利文獻、漢冶萍公司文獻、海關文獻等對湖北經濟文化產生重要影響的著作儘量予以收錄。
歷代傳世文獻按時間順序分為“先秦至唐”、“宋元明清”、
“1911—1949年”三個時段分批整理出版;近代報刊擬選取清末以來各個時期具有較大影響的湖北報刊文獻整理出版。
(1)先秦至唐荊楚文獻
唐以前湖北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是戰國時期的屈原,《離騷》等作品文學成就光耀千秋。漢代劉珍(棗陽人)等人撰寫的《東觀漢記》曾與《史記》、《漢書》並稱“三史”,人多誦習。這一時期的荊楚傳世文獻數量不多。擬將其彙編成冊。
(2)宋元明清荊楚文獻
宋代以後在某一學科、領域具有重大影響的荊楚學人代不乏人,如宋代安陸人張君房編《雲笈七籤》是第一部道教書目;明代黃岡人樊維城《鹽邑志林》則是郡邑叢書之祖;明代蘄春人李時珍撰寫的《本草綱目》,被稱為“東方醫學巨典”;明代公安派、竟陵派的作品,領一代之風騷。這些文獻將按照時代順序,從宋元明清諸朝代各自精選學術類著作及代表性文集若干,陸續整理出版。這部分工作,為實際操作便利,也便於讀者檢索,將採取以書隸人的方式編排整理,也即按照作者人名來整理相關文獻,凡是同一作者的著作均安排到一起整理出版,避免傳統四部分類法中一些模稜兩可或無所適從之處。此項任務,將優先啟動前人未予整理、分量較大(如50卷左右)、具有較高學術文化價值的典籍。
(3)1911—1949年期間荊楚文獻
①湖北革命史相關文獻:武漢是辛亥革命首義地,省內關於辛亥革命的相關文獻不少;湖北新民主主義革命文獻亦很豐富。擬篩選相關文獻,進行整理編纂。
②湖北抗戰相關文獻:收入湖北抗戰時期的文獻,如《日本在長江中游地區(以武漢為中心)擴張史料叢書》、《武漢抗戰史料叢書》、《鄂西抗戰史料叢書》等。
③荊楚近代學人文集:近代以來,楊守敬、王葆心、黃侃、熊十力、聞一多等湖北學人對中華文化的發展做出傑出貢獻,擬整理出版一批優秀的學人文集。
(4)荊楚近代報刊
晚清及民國時期,湖北是創辦報刊有較大影響的省份之一。張之洞、孫武、惲代英、林育南、董必武、毛澤民、向警予、周恩來、潘梓年、鄒韜奮等均在湖北督辦或主編過報紙雜誌。晚清及民國時期湖北出版的各類報刊,如《楚光日報》、《漢口中西報》、《新華日報》、《武漢日報》、《大公報》(漢口版)等報紙,《湖北學報》、《武漢星期評論》、《互助》、《民眾》、《中國青年》、《抗戰文藝》等雜誌,對了解研究當時湖北乃至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有其他資料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2.荊楚出土文獻
湖北出土文獻較多,最具代表性的是雲夢睡虎地的秦簡、荊門郭店的楚簡等,特別是郭店楚簡保存良好,字跡清晰,篇幅大多完整,其內容的豐富性和重要性是以往所發現楚簡無可比擬的。這些出土文獻是荊楚文化的源頭,將選取有重要文獻價值者進行整理編纂。
3.荊楚歷代民間文獻
湖北的歷代民間文獻非常豐富,散存各地。民間收藏的古籍、
手稿、抄本,所在多有,是古人的思想成果;宗譜、契約文書,乃至碑銘墓誌,都是社會生活、民間風俗的反映。將通過田野調查,蒐集整理這些未刊文獻,擇其具有重要史料價值者編纂出版。
(二)荊楚方誌編(300種左右,約300冊)
方誌是地方的百科全書,具有“資治、教化、存史”的作用。據不完全統計,我省現有歷代舊志約500種,並產生了像章學誠、王葆心、朱士嘉這樣的方誌大家,其內容的豐富性和方誌大家堪稱全國典範。目前,我省舊志收藏分散,損毀嚴重,傳本3部以下的有187種,孤本123種,這些稀世珍本,亟需進行保護和搶救。對於荊楚方誌文獻,擬初步整理出版300餘種。
(三)荊楚研究編(200種左右,約300冊)
荊楚研究編是以研究、述評荊楚人物、歷史、風物為主的現代學術著作和工具書,按內容可以分為荊楚人物、荊楚歷史、荊楚風物、荊楚文化工具書與研究資料等四個部分。
1.荊楚人物
荊楚人物以學術研究專著和述評為主,研究對象是歷史上對中國和荊楚歷史文化產生過重大影響的人物。研究方式分為3種:一是重要人物。前人和今人均已有很多高水平的研究著作,可將這些研究著作合為一冊,這樣既反映了以前的研究成果,又可為以後的研究提供參考資料。二是人物群體述評。研究對象是各類型重要的人物群體,如軍事家、哲學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等。三是人物群體傳記。研究對象是某些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中的荊楚人物群體,以及出現在荊楚大地上的某一方面
人物群體,如歷代狀元、歷代名老中醫、歷代文化世家等。
2.荊楚歷史
一是通史,如《湖北通史》、《武漢通史》等。
二是學科史,如社會發展史、文學史、財政史、農業發展史、水利史、商業史等。
三是專題史,如人口變遷史、地理沿革史、漢劇史、漢繡史、楚學史等。
3.荊楚風物
荊楚風物的研究和描述對象,是具有荊楚地域特色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現象與風物景觀,包括民間習俗、傳統建築、民間文學、民間傳統藝術和工藝、民間信仰、民族風情、山水文化等,既有對風物內涵研究的著作,也有對其客觀形態的歸納描述。
4.荊楚文化工具書與研究資料彙編
這是為進一步深入研究荊楚文化而進行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意義非常重大。
一是工具書,如《荊楚古今地名辭典》、《荊楚古今湖泊辭典》等。二是資料彙編,如編制《荊楚歷代著述總目》、《荊楚文庫書目提要》等。以目錄方式揭示和反映文獻是古籍整理和研究最基本的方法,《荊楚歷代著述總目》、《荊楚文庫書目提要》正是這兩項基本工作成果的反映形式。
二者體例有異,各有側重,而又相互配合,交相輝映。
乙、荊楚文獻數位化文庫
為了提高《荊楚文庫》的利用率,發揮荊楚文獻在經濟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製作荊楚文獻數位化文庫。荊楚文獻數位化文庫以“兼收並蓄,古今並舉”為原則,實行開放式運作,目前可依據《荊楚文庫》的基本資料進行數位化建設,將來再陸續收入一些新的確有重大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
1. 荊楚文庫數字版
所有入選《荊楚文庫》的圖書都將進行數位化改造,以適用於新媒體和網站的數位化傳播。
2. 荊楚文庫資料庫
所有《荊楚文庫》的相關資料,以及因受《荊楚文庫》篇幅
所限暫時不能安排整理出版的荊楚文獻、當代學人的研究著作等,也將通過數位化改造,形成一個基本完備的多版本、全品種的資源資料庫,並設立公益網站供廣大讀者免費使用,為今後廣泛和深入地研究荊楚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據不完全統計,荊楚文獻僅古代典籍部分即有4000餘種,加上當代荊楚學人的著述和省外人士研究荊楚的著述,規模或達5000餘種。
3.荊楚文獻資料庫
逐步建立較高層次的荊楚文獻資料庫,按主題、關鍵字等多種方式,製作荊楚儒學、荊楚史學、荊楚文學、荊楚宗教、荊楚科技、荊楚地理、荊楚醫藥、荊楚水利、荊楚出土文獻、荊楚文物以及荊楚人物等一系列資料庫,以多種形式充分發揮荊楚文獻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