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俊(1560-1724或1725),字章甫,號吁吾,猗氏(現臨猗)人。 州俊少年時器度端莊,舉止軒昂,深得祖父荊琨(曾任清水、武功、西寧等地訓導、教諭)喜愛,嘗以其名言“承家不在名位,而在不失其身;持身不在文譽,而在不愧於心”教之。祖父臨終時,囑咐州俊道:“每逢忌日,當以文章七篇焚奠。”州俊遵命,每祭必寫祝文,並以七篇文章附後焚燒。年方二十,學業大成,尤工詩賦。入闈應試,一天竟完成七篇應試文章,收卷人稱其為“仙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荊州俊
- 別名:字章甫,號吁吾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猗氏(現臨猗)
- 出生日期:1560
- 逝世日期:1724或1725
- 主要成就:抗擊外敵:經過大小十七次戰役,俘敵二萬有餘,大獲全勝
- 代表作品:《猗氏縣誌》錄其疏二章,詩數首
明萬曆七年(1579),考取己卯科經元。萬曆十一年(1583),又考中癸未科進士,旋授長安令。考核評為上等,升為御史。杜門謝客,署無私交。遇事直言進諫,如請止貢盆花,彈劾貂寺奸貪枉法等。某權貴子為其同年,請其私結,州俊避而遠之。於是懷恨州俊,不久被外轉為山東參議。州俊至山東,正值蝗災為患。撫軍宋某信禳術,下屬承其旨意,偽報蝗息。獨有一崔姓縣令如實上報,並請減免租賦。撫軍見忤己意,欲以罪治崔令。州俊力為辯白,撫軍不依,遂借病告歸返里。
嗣後邊患告急,為借才應變,經台省多次推薦,復起用州俊為遼左監兵,途中又改為寧夏臨鞏副使。萬曆三十九年(1611)二月,河套部騎入侵甘州之紅崖、青湖等地,州俊率部卒喋血苦戰,擊退套騎,保其土地。周鄰各鎮守觀望不救,事後又以敗績上奏朝廷反誣州俊,經查不實,未加處置。改為皋蘭鎮守,凡九年,洞悉邊務。松山(甘肅皋蘭縣北二百餘里)綿延近二千里,為北方屏障。時有酋長賓免父子盤據其中,經常入侵內地,州俊率軍進剿,經過大小十七次戰役,俘敵二萬有餘,大獲全勝。以功累加左布政使,食正二品俸。丁憂歸,三年期滿,起為莊浪(今甘肅平番縣)監兵,不就。再起為甘肅巡撫,廟堂倚重,為西藩屏障。旋拜刑部侍郎。因病卒,敕諭祭葬,祀鄉賢祠。
州俊詩文著述均散佚。《猗氏縣誌》錄其疏二章,詩數首。